谈谈赵本山的小品

作者: 贾载明[文集]2022年10月16日心情随笔

眼下正是三九四九天,对于艺坛著名人物赵本山来说,恐怕不仅要抵御大自然带来的北风,又要抵御心理上的严寒。

最近,这个老百姓喜欢的笑星被一波一波的舆论困扰着,先是说他被抓了,家里藏着20吨黄金,接着又说他的一些节目停播了,后来干脆说赵本山的所有电视剧都被“封杀”了。昨天,国家广播电视部门发了申明,言“封杀”不过是谣言。

至于否定赵本山的小品,由来已久,只不过这段时间更加猛烈了,大有墙倒众人推之势。

赵本山如果在经济或其他方面有违法犯罪行为,应该按法律条文处理。但如纯粹从艺术角度看,笔者以为不可否定赵本山。

否定赵本山小品的人,主要是说其作品“俗”。

这个“俗”字,甚不好解读,怕的是与“浅”、“低“、“鄙”、“庸”四个字结合。“浅俗”没有什么味道和意义,然“低俗”、“鄙俗”和“庸俗”就成问题了。

单单讲一个“俗”字,并不是贬义,“俗”就是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东西。“上所化曰风,下所习曰俗。”《说文解字》说:“俗,习也。……引伸之凡相效谓之习。”

“俗”与“通”配搭,称“通俗”,也就是说大家都看得懂。“通俗”并不坏,可以和“雅”结合。

从上面对“俗”的解读看,文学艺术作品最怕的是“低俗”、“鄙俗”和“庸俗”的东西。

眼光短视,思想苍白,心无苍生,格调浅薄是为“低俗”。

迎合市井,语言粗陋,玩世不恭,轻佻嬉闹是为“鄙俗”。

滥写色情,痴迷武侠,搬弄玄幻,不计危害是为“庸俗”。

从赵本山在中央电视台表演的那些小品看,似乎与“低”、“鄙”、“庸”这“三俗”挂不上钩。

他的很多作品都是讽刺现实社会弊病的佳作,如《卖车》、《卖拐》里蕴涵着对奸商的批判精神,《昨天、今天、明天》里包含着对虚荣心的讽刺,《捐助》反映了好人做好事的特殊心路历程,《拜年》揭示了有的官员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的官场作秀现象,等等。总的看,立意是健康的,向上的,雅致的。

的确,赵本山的作品比较“通俗”,但这是小品这种艺术形式决定了的,小品不是抒情诗,也不是严肃的正剧,它要给人民大众观看和欣赏。这就要求表现形式和语言都要浅显明白,也就是要做到“通俗”。但“通俗”并不排斥高雅和健康的精神世界。可以说,赵本山的小品是达到了这个水准的。

赵本山被称为当代“小品王”,这个称谓为当之无愧。在与他同时代的小品艺术家中,仅黄宏能与之相比。但黄宏的作品没有赵本山的幽默、机智、俏皮、灵性,也没有赵本山的小品善于点住斑斓生活的“穴位”,因而不能撞击观众的心灵。赵本山的小品,像复杂的社会生活浓缩的烈酒,对观众的视觉和心地很有冲击力和振动力。春晚赵本山的小品已经缺位了几次,很多观众都感到遗憾,而超越他的艺术家和作品没有出现。

卑人对于一般舞台艺术作品,看了一遍不想看第二遍,而对于赵本山的小品,看个几遍都不厌。这已经说明赵本山对于我这个观众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卑人一向是批评“三俗”作品的,如金庸、琼瑶的东西属于这类,他们不厌其烦的写武侠和言情,不知害了多少少男少女没有考上大学,有的甚至被误导犯罪。笔者曾写大量文章批评金庸。很多人包括一些知名大学一度曾把金庸捧到头上,还要把他的武侠编入教材,这才是国人崇尚“卑俗”文学的悲剧。而请问,赵本山小品对社会的消极作用在哪里?他在引诱观众崇尚流俗吗?在引导观众违法犯罪吗?看来谈不上。

有人说“二人转”涉黄,但“二人转”和小品是两回事,还要看谁在表演,如果是赵本山表演,当然要负责。不过,这依然不影响其小品的价值。

有人为何要非议赵本山,是他得罪了生活圈子、艺术圈子中的人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目前还是一个迷。

不过再次强调,从艺术角度看,赵本山的小品是值得肯定的。

作者贾载明的文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