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散文

2023年03月24日优秀文章

旅行散文(必读8篇)

旅行也是修行

文/乐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时下,旅行已经成为一种充满趣味、充满活力、充满智慧、格调高雅、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久闻福建泉州有个清源山名胜景区,山川俊秀,灵气尽显。尤其遐迩闻名的是该山的下面有个"老君岩",装置着一尊老子塑像,雕刻得栩栩如生,有千年的历史。我们约了三五好友,慕名前往。

老子的塑像,把其慈祥、安乐的神态表现得琳璃尽致,像一种健康长寿的象征。听泉州友人说,假如摸到他的鼻子,可以活到百二岁,若是摸到眼睛,可以活到百六岁。但是,真要摸到他的鼻子和眼睛,却真是不容易呀。我们试图摸摸,可老是摸不着。虽然有点遗憾,但我们已经沾上了这里的灵气与福气,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与荡涤。

青山绿水数不尽,山顶湖色胜景佳。参仰"老君岩"之后,又登上山顶。山顶上的"天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眺望远方,依稀可见高楼耸立,胡同小巷在大楼之间穿梭交错。近看"天湖",碧波荡漾,清澈见底。让我们震惊的是,水竟然交叉着流。湖里的鱼儿们欢快地跃出水面,好像遇到了开心事。我们又兴致勃勃地往前走,看到了山间瀑布,犹如微微飘起的窗帘,又像洁白的白纱,它的声音大如雷震,又像一条白龙正在咆哮。山上看水,你可能也会深味老子说的"上善若水",深味水如何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

游完了清源山的所有景点,我们下山在泉州下榻。第二天清早,我们赶往安溪"清水岩"."清水岩"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麓,这里的寺宇,是为纪念北宋抗元扶宋的民族英雄"清水祖师"而建的。寺庙依山而筑,下临深壑,为三层楼阁式。一层昊天口,二层祖师殿,三层释迦楼。其风姿巧夺天工,另有一番典雅与壮观,是远近盛名的闽南名刹,所以也吸引了不少游客。置身于这里,感受这是个净化心灵的好场所。离开"清水岩",途中歇息间步入村民售卖"铁观音茶"的一个小店里,品尝分享着这里盛产的名茶,顿觉幽香扑鼻,齿颊流芳,心旷神怡。听说邻毗的漳州平和盛产"琯溪柚",我们又前去品味柚香。在离平和县城几公里的一个村庄,我们和村民一起采摘"琯溪蜜柚".伫立于园中放眼瞭望,柚园里恰似响起了丰收的交响曲,村民们个个喜上眉梢,其乐融融。

心灵可以给景物着色,与其说风景在眼中,不如说风景在心里。此次的旅行,给我们带回来的都是那种掩饰不住的兴奋和激动,实也是一种怡悦的健康的修行活动。

去不了的旅行

文/肖冠明

暑假刚放几天,小云就把暑假里要做的事情提前做完了,目的,就是能早日到广州相会她恋爱多年的男朋友。小云的男朋友是她大学同学,毕业后留在广州,而她却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小学支教老师。

中午,她乘坐去广州的列车,刚才男朋友也打来电话,再一次问清楚她坐的车次及到站时间,他会去车站接她。

上午十点,她就提着行李出门了,当她来到宿舍区的铁门前,正想用手去拉开时,外面的一个男人也同时用力推门进来,两人相碰,她敏捷地闪了闪身,但手上的行李袋来不及缩回,被撞落地上,男人迅速弯腰帮她提起行李袋,嘴里不停地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小云懵了懵,当她回过神后才看清撞入门来的人是李志雄老师,便问:"李老师,啥事这般急?"

李老师也随口问了一句:"你去旅行?"

两人寒喧几句后,便站到门外交谈了起来。

李老师说他刚从医院里赶回来,走得急,是因为不放心学校暑假留守的那些同学,他怕孩子们在无人管时不安全。就是去年暑假,学校有两个留守的同学到河里游泳,结果发生溺水事件。今年暑假前,学校决定,由作为少先队总辅导员的李老师在暑假里专门组织一个留守同学的"兴趣班",集中那些留守的同学统一活动,让他们有一个愉快、平安的暑假。

可昨天晚上,李老师的妻子不小心摔了一跤,右腿骨折了,连夜送去医院,医生安排给她做手术。李老师叫他读四年级的女儿在医院暂时看护一下妻子,自己赶回一趟学校,安排留守学生的活动。

李老师在说话间,脸上一次次露出了难过的表情,他说,如果全部时间去照顾妻子, 耽误了"兴趣班"的工作,万一有留守的同学发生意外,那就更担当不起。如果不安排时间照顾妻子,那也不近人情,同样对不住妻子。这个时候,他也不能向校长打退堂鼓,况且学校里的大多数老师都离开了学校,两件事摆到一起,他显得有点为难,他确实分不开身。

知道了李老师的窘境后,小云心里也开始为李老师犯愁,她一时也不能为李老师提出好的建议。

这时候,学校门口传来了汽车喇叭声,她约的出租车到了,她只好提起行李和李老师说再见。

李老师三步拼作两步走,迅速回到自己的宿舍,他翻出一大堆书刊后,抱在身上就往设在少先队活动室里的留守同学"兴趣班"走去,十多个来自不同年级的同学见到李老师来了,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李老师先给每人发一本书,正想开口说今天的活动安排时,忽然,小云老师却站在了活动室的门口,她微笑地对同学们点了点头,李老师眼睁睁地盯着她,只见小云老师走了进来,把手里的行李袋放到一边。她走近一个年纪较小的同学面前,用手摸了摸他的头,然后她对大家说:"李老师家里有点事,这几天他不能和同学们一起活动,学校现在安排我来接替他的工作,让他安心办好家里的事,我叫小云,希望大家支持我、喜欢我,我也会让大家开心的。"

她的话音刚落,不知是谁带头鼓起掌来。

李老师问:"你不是要去旅行吗?"

小云笑答:"旅行推迟了".

原来,小云虽然坐上了出租车,但心里还是惦记着李老师说的事情,李老师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老师,他不会把困难推给别人,现在他确实遇上了困境,也该有人帮他分担一下,让他有时间去照顾自己的妻子,这是人之常情。

想到这里,小云就拨通了她男朋友的电话,把李老师遇到的情况给他说了一遍,然后,她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男朋友,男朋友听后,给她回了话,"就按你的想法去做吧,而且要把工作做得更好。"

得到男朋友的理解后,她立即叫司机调转车头,把车开回到学校。

很快,"兴趣班"里就传出了小云老师带领同学们朗读古诗词的清脆声音。

旅行的三个境界

文/张起帆

从一则"导游辱骂游客不购买贵重商品"的新闻中,我知道了还有"1元团"这种东西。网上关于究竟是旅行社自掘坟墓还是顾客没有良心的争论尚未停息,我却在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活动是由"旅行社"所组织?以购物为目的的出行,不论走了多远,也不能称作"旅行".

旅行,是为了增长见闻。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些事情是书本中学不来的。旅行的意义正在于补充这一部分的见闻。去宁夏前,我一直以为只有50个人的小学、面积不大而且坑坑洼洼的篮球场和山里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神,只存在于公益海报和支教社的宣传单上。宁夏偏远山区中用来储存整个旱季饮用水的大水井里甘洌的井水和广西桂林遇龙河上撑篙的船夫伯伯歌唱大自然的嘹亮歌声,都令我至今印象深刻。在山西浑源县城,石碑上记载着古代县令的智慧故事让我赞叹不已。而当我回家在网上搜索,想了解更多时,却连石碑上的故事也未曾找出来。从小,老师就教给我:旅行的时候一定要多看、多学那些你以前从不知道的东西啊!怀抱着这样的理念,我尽管旅行次数不多,但每每结束一段旅程时,也总是受益良多。

旅行,可以提升修养。爱尔兰童话《海洋之歌》中,小男孩经过一系列神奇的游历,终于一改对妹妹嫌弃和厌烦的态度,兄妹相互爱护,消除了坚冰。而使他产生180°大转变的原因,正是他从海边到城市、从城市到精灵洞穴、再回到海边的旅行经历。他的所见所闻促使他成长,使他从一个任性的孩子蜕变成了一个坚强并且爱护妹妹的好哥哥。

旅行还可以提高境界。《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主角毅然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和稳定的收入,独自辗转跋涉,从巴黎到塔希提岛,终于在旅行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尽管他生前饱受指责与诟病,但在他死后,他的画作突然受到了空前的好评——因为画中所表达的精神与境界。而让他获得这一境界的,正是他的这次旅行。

所以,下次旅行时,试试和"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说再见吧。旅行的目的不止是照几张照片。无论是在从未去过的地方有所思有所学,还是在自驾游的途中倾听耳畔的风声,享受旅行中更奢侈、更珍贵的东西去吧!

继续之旅行

文/你明知道

想了很久 自己很想去远方旅行,远离喧器,远离繁华,远离让自己着心、烦恼的一切。是的,我想自己一个人静一静,想安静的呆着,即使自己一个人也不会觉得静的尴尬,不管这是怎么样的一种性格驱使,但这是我个人的单独世界,我很享受。

生活总是诸多烦恼,让你抽不开身,让你深陷泥潭而不知,对我来说是新奇的,但一直保持新奇也会匮乏,可能我就是那种没多大耐心的人又特么的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生活对一个人来说是历练而又充满回忆的。我总是不能集中自己的精神和心灵,老是放飞自己成了一种习惯,但这种习惯是很懒散的,期望着自己改变这种习惯,不以自己为中心,同时也以自己为中心,集中精神做好每件事。

保持自己,别忘掉自己了……生活总是出其不意的。

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文/香雪馨子

人生如同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而每一座城市,又像一个人,有自己的相貌、脾气、经历……不管你是"土著"还是过客,它容纳着你,烙印着你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而我们,也该将它们记录下来,也是记录自己的人生,此为——城记。

"南楚雄边百粤亲,山川无异土风淳,踏歌樵妇黄茅髻,负载征人百葛巾"明代吴童的这首诗便是对这座城市的最好诠释,曾听闻过"山水甲桂林"的丹霞地貌崀山,也曾暗羡过八十里南山的江南草原风光,更陶醉过亭台楼阁中流出的竹轩书香味,慨叹过月移塔影中独有的江南神韵……这是怎样一座城市,承载着生命的摇篮。我想,城市,始终是一个符号,关于城市的最终回归应在于人们对它的归属感。

来到邵阳这座城市快一年了,试着用我的双脚在这片土地上一寸一寸的丈量过,试着用我的双眸在这座城市里一次一次的寻觅过,只是想在这座城市中搜寻某一瞬。曾也想亲近它,看每条小巷铭记历史的烟尘;听石板的哒哒雨声和着余烟串联天空与大地的豪迈歌声;轻踏每一条街道刻铭路过的余痕;看来往车辆与飘零落叶的双人舞;叹每一弧小桥诉说历史的变迁,还有那流水潺潺而过的喜悦构筑滚滚东逝的余波,没有多大的奢侈,只是想轻轻走过,感受每一瞬带来的喜悦。

埋怨过,因为它变幻无常的天气,带着南方特有的发酵味;逃避过,因为对理想之路布满的荆棘望而却步,夹杂着遥远而陌生的铜臭味;讨厌过,因为故乡的泥土再一次芳香渐逝,没有少时的那份激情,唯有和着隔阂重重的喁喁前行;也许,有时我也爱过,只是源于与它某一刻的投缘。

我走过,这座城市的高山,也曾看过山下人来人往,看高山隔断行云流水,隔断左岸都市的熙熙攘攘与右岸乡野的闲云野鹤,很享受坐在山沿仿佛伸手便能摸到蓝天温度的感觉,看着来回的列车驮走凡尘余烟,驮走这座城市的点点气味,有时便会觉得这世界就在我的脚下。

生活如此匆忙,像停滞的画卷,甚至来不及停下脚步真实的感受一次大地的温度,呼吸一次泥土的芬芳,眺望一次远方的山峦。我曾渴望,当有一天,走在这座陌生而又有点熟悉的城市,能够站在小船上,体会一次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烟雨平生;渴望站在小桥流水上,做装饰别人的窗;渴望每一隅角落,每一抹斜阳折射出的孤鹜晚霞。当然,这只是奢望,城市永远在以它自己的脚步不断向前,就像滚滚而逝的江水一去不复返。城市,让更多的人模糊了故乡的概念,就算乡愁的达达马蹄声响遍华夏大地,最终还是得终结于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年拼命的往城里挤,而原本城市里的城市人面对社会来的各种压力,想逃离原本就没有归属感的地方,当问到家乡这个词时,多少人已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城市,成了一个没有归宿的代名词,

在这座城市里穿梭,几多等待几多愁,真正走进这座城市,窥探历史赋予它的沧桑感,仰望它淋漓雨上的屋檐,抚摸它镌刻在木门上的刮痕,至少,它残留在记忆中的是诚恳的温度,一座座城市,一行行私语,一首首诗,于人于己,都是自由而抒怀的放逐,曾经一个旅者在火车上曾有过这样的随想,"时间、生命、青春,于你于我,都是最好的风景,走到哪里,便赏到哪里。如果什么都没有,那就回归宿命的泥土,简单却怒放着追逐的梦想,"行走在路上的人们,不曾遗忘城市的美好诗意,也许有一天,你走在这条路上累了,很想停下来歇歇,或者这条路并非心之所属,有人会对你说,走吧,在路上寻找答案。那么,这时,就抛开一切,去路上寻找答案!

人生如同一阕长短句,无论是上半阙的铺叙,还是下半阙的叹息,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融在每一声平仄里,正如,我路过这座城市,走过每一座城市,想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我想,我们都应该在自己的城市旅行……寻找清澈的灵魂,这不是命运,我只是独自坐在这座城市里,把自己拨慢了几分。

给出国旅行一个理由

文/兰草

改革开放后,人们走出国门旅行,不再是梦想。

过去,出国旅行是一种奢侈、一种资本,令人羡慕。如今,出国旅行是一种见识、一种释放,不足为奇。

异域它乡,由于地理不同、文化不同、历史不同,各有各山水之柔美,各有各风俗的高洁。一次航班、一个国度、一段旅程,足之所至,心之所抒,是灵魂的自我放逐,也是心之自然的守望和回归。

条条道路通罗马。出国旅行的方式很多,可以因公,也可以因私。可以考察访问,也可以留学、打工、探亲、浏览。可以乘飞机、轮船、火车,也可以自驾游。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国旅行已经成为寻常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似乎无论走到世界哪个角落,都能听到熟悉的乡音,看到亲切的面庞。

电视里节目中,我很喜欢有多远走多远的旅游栏目,通过异国风情的真实画面和主持人尾尾动听的讲述,把你带到地球上某个你熟悉的或者不太熟悉甚至完全不熟悉的地域。当画面中闪现你曾经浏览过的景致,心中不时泛出一种有点亲切、有点温馨的感觉。因为那熟悉的建筑、熟悉的街路,还有那熟悉的风情民俗,让你回到梦里,仿佛是旧地重游。这时回忆淹没了一切,以旅行的回忆照亮今天的生活,常常是旅行者一种幻象,恍惚并错觉了回忆与现实的边界。

更多的是你想去而未去,或者你终生都去不了的地方,大千世界,精彩纷呈,眼花缭乱,目不睱接,让你产生一种神游世界的奇妙幻想。那种身未动心已远的心境,会成为下次旅行的一个愿景。

人的生命有限,有机会有条件走出国门看世界,是件十分幸运的事。之所以这样讲,尽管出国旅行惠及平民百姓,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旅行的机会、旅行的条件。世界那么大,即使是外交家、旅行家,也很少有人踏遍全球。

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浏览世界,走马观花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旅游广告总喜欢煽情地说,用双脚丈量世界。行走本身,是一次朝圣、一种祭献,对久居城市躁动的灵魂,是一种充满新奇感的享受和独特的抚慰,从中会找到真正的自己。

通常情况下的出国旅行,与专家学者出访不同,不可能沉下身子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城市,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深入考察。人生途经的许多地方,也许匆匆的我们都只是过客,尽管满眼是新奇的世界,也只能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赶路。虽然匆匆的脚步,很难一下子丈量出城市的内涵和底蕴,但可以不仅限于赏风景粗糙的旅行,或者说可以在一边赏风景的同时,做一次经历的主人。学会用心灵去触摸,用灵魂去感悟,细细的品味慢慢的欣赏,哪怕只是点点滴滴支离破碎的一段历史、一种风情,或者一幢建筑、一位人物,自己喜欢就好。旅游是由内心的情感,推动走向陌生世界的过程。旅游像条通往心灵世界的道路,可以通过旅行,塑造更好的自己,让自己的视野开阔一点,见识增多一点,说不定还会从中或多或少地对原有的思维观念、工作状态和生活的方式和方法,发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找寻的出国旅游的根本理由。

十几年前出国,第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车多,车要给人让路。白天街路上车满为患,晚上各种品牌的小汽车停满了巷路。似乎街路有多长,车队就有多长。刚开始过马路的时候,车停下来为你让路,这种在国内从未有的待遇,让你有点受宠若惊。车主见你小心翼翼不知所措的样子,常常会微笑地朝你摆手示意让你先行。像伦敦等一些古老的大都市,市区街路并不宽阔,汽车首尾相接,开得非常快,坐在车里特别是拐弯处都感到有点紧张。好在车子都各行其道道,十分遵守交通规则,很少有车祸发生。近些年,我们一些大城市建设速度突飞猛进,虽然街路不断地扩展,还是缓解不了交通堵塞的压力。我觉得问题的症结,不仅仅是路,还有人,不文明行车是一种的普遍现象,也是造成堵车更堵心的因素所在。

出国旅行的人有种同感,就是在国外的公共场所,安静是一种常态。在机场、公交车、地铁里,不同肤色的人,聚集在一起,很多人都是手里一份报纸、一本书,或是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是工作,悄悄地打发等待的时间。在酒巴、咖啡屋,人们喜欢一边慢慢地品尝着美酒、咖啡,一边轻声细语与身边的人聊天说事,不会影响周围的人。即使是用手机打电话,也听不到高声地说大声地笑。而一些中国人出了国门,喜欢抱团取暧,喧嚣和忙碌的过程中,很少有人顾及和体会周围人的感受。即使是孤独的一个人,也不会让自己寂寞,发信息、刷微博、打游戏,唯独缺少外国人安宁的阅读和工作状态。甚至还把不排队、说脏话、随地吐痰、打群架、大声喧哗等陋习带到国外,损害了中国人群体的形象。

走出国门打开文明眼界的同时,也让人学会了严谨认真。一次我们在奥地利与相关部门座谈,约定的时间是一个小时,手表上的时针刚过,就有位女子敲门进来,面对在场所有的人,提醒、告知客人,座谈的时间已结束。

外国人做事的这种认真,不会打半点折扣,有时认真得到了有点不可思议的程度。有一次,我们从洛杉叽乘飞机去纽约,由于路上耽搁,到机场时再按步就班地排队登机,显然时间已经来不及。导游急得一个劲儿地跟机场工作人员解释、商量,能不能破例让我们越过长长的队伍先检票,得到的答复是,无论什么情况都要排队。没办法我们只好等下一次航班。在这里排队是对人权的尊重,每个人都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会象在国内,有熟人可以插进来,随时打断你的时间,占有你的权利。

类似许多不相关的事情重叠到一起,就不免让我思考,他们做事严谨认真的态度,从共同的内在的理念上讲,是一种为事风格和为人品位,因为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

国外的一些很有名气的文化街路,艺人表演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唱歌、拉琴、画画、雕像、杂技,做什么无仿,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一种自己喜欢的工作,都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工作是生活的乐趣,首先是获取欢愉的快感,然后才是报酬。这无疑是人们生活富裕后的一种消闲,消闲中透着一种文化、一种文明。

国外的服务行业也是一样,许多年过花甲的老人,看上去有种炉火纯青的大师风度,可干起平凡的服务工作,端盘子也好,售货也好,照样心无旁骛,一丝不苟。这往往是最经得住打量和品味之处。在传统的外国人中,无论做什么,只不过是职业不同,回到家里,修草坪、修汽车、盖房子,都是一种应有的生活情趣和持家本领。

历史和文化是现代社会的一部分。一些诞生名人的故居和安葬高贵灵魂的墓地,虔诚的仰望中,能够感受到他们留给这个世界诸如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灿若繁星的文明和智慧。一些酒巴和咖啡屋,门前和屋中墙上,常常可以看到挂着各种精巧别致的牌子。哪位历史人物或文化名人曾到过此处,甚至在哪张桌前哪把椅上坐过。庄严、安静、神圣的氛围告诉你,这里留给后人的,或许是一部传世的作品,一幅有历史价值的绘画,或许只是一丝值得回味的温馨!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权怀旧,致我们共同逝去的青春岁月。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想告诉我们,历史是不能忘记的,文化是需要尊重的。尊重本身就是一种多元化的生活,一种文化品味。生活不能仅仅成为装满钱币的袋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旅行让百姓寻到了生活的情调和乐趣,也让管理者在开阔眼界的同时,学会了出发和追赶。记得十几年前去加拿大,看到路边电线杆的半空挂着一个个花篮,上面垂吊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远观近赏都十分耐看,为此我特意站在花篮下照像留念。几年后,不知什么时候,城市的大街小巷出现了同样的景观,也是一根根电线杆的半空,吊着一个个花篮,象如花似玉的少女头像,站在那里向行人微笑。我猜想,是不是哪位管理者也像我一样,特别喜爱这种花篮,从出国旅行中受到启发,将它搬到这座生活的城市。当然这仅是眼力所及的一种移植,我们有许多新产品,都是从吸取了国外科技营养,借鉴发展起来的。

这些年,四通八达的航线,几乎延伸世界尽至地极,尽管我们出国旅行的脚步急切而又执着,但好多奇特的地域、神秘的角落,仍然永远无法抵达。当我们循着一条条航线,在异国它乡短暂的中,常常情不自禁地把有限的思想和目光,集中到自己喜欢的历史文化、人物事件、风土人情、青山绿水中去,真的是受益匪浅。

陶醉过后,回到家里还兴致未减,象小学生复习功课一样,翻阅书籍,查阅资料,渐渐地与其有了一种情感和心灵上的呼应。我发现,人在行千万里路程之后,回到真实的生活状态,有种站位和视野的改变,审视自己过后,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脆弱和渺小。如果说出国旅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某种企盼的话,那么脚踏实地立足现实,则能够在一定意义上给人力量。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精彩并非是天堂童话。贫富差别不是中国的专利,也是西方社会毒瘤和顽症。国外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穷人有穷人的追求。其实即使是美国,大街小巷也时常能见到乞丐,我见过他们大白天就懒洋洋地躺在睡袋里,脏兮兮的脑袋露在外面。

如果一个人想永久地保持生命的活力和精彩,就寻找机遇,放松心情出国旅行吧!相信它带给你的不仅是一个个与自然相拥、与文化相伴、与历史相随的灵动故事,而是一次次用眼睛和心灵去观察阅读远方的感动。

带着心灵去旅行

文/王纯

朋友爱好旅行,曾经和几个人一起徒步去了五台山,来来去去整整半个月。回来后,人瘦了一圈。但她却说,人虽然瘦了,心灵却丰腴生动了,那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带着心灵去旅行。

他们一行人结伴,走走停停,看风景。一路上,偶然邂逅有意思的景或人,就停下来。不着急,目的地就在前方,总会走到的。旅途艰辛而又愉快,充满了新鲜感,也留下了太多美好的故事。这样的旅行,真的是太有意义了。

我想起丰子恺先生,他也是这样一位不着急的旅人。他从家乡去省城,乘火车只要4小时,可是他宁愿坐船。坐船需要4天,他认为这样可以看到更多的风景。只有带着心灵去,才能做到如此悠游自在,享受旅途的乐趣。

想来徐霞客走遍名山大川,也一定是带着心灵去的。带着心灵走,与长风云雾为伴,一路风雨坎坷,即使风餐露宿,心灵也是安逸舒适的。《徐霞客游记》与其说是一本游记,不如说是记述心灵旅行的随笔。几百年过去了,我们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心跳的节奏,仍能从美丽的山水之间触摸到他带给我们的温度和感动。旅行,真的应该慢下来,为一朵花驻足,为一座山画像。慢下来,带着心灵去旅行。

这样说来,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出现,并不见得是好事。汽车、火车、高铁、飞机,一路风驰电掣,虽然快速迅捷,但是我们却看不到沿途的风景了,很多美丽的风光一掠而过,连个影子都留不下。"走得太快了,连灵魂都弄丢了。"的确是这样。有多久了,我们没有了"慢慢走,欣赏啊"的心境了。

各大旅游景点冒出了一拨又一拨,把天然的风景加以人工的雕琢,然后极尽所能地宣传造势。因为这样的诱惑,我去过不少旅游景点。那位徒步去五台山的朋友对我说,你那不叫旅行,充其量就是旅游观光,或者度假旅行。是啊,那些所谓的"名胜",人群总是"嗡"一下涌来,又"嗡"一下散去。我们在拥挤的人群中拍照,汗流浃背地追着导游跑,美丽的风景简直成了陪衬。那样的旅行,人根本就是一只随波逐流的蜜蜂,只会跟着大部队盲目奔跑,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想要获得什么。

我们应该像一只蝴蝶一样,优雅美丽,御风而飞,带着心灵去旅行。像蝴蝶一样,自由地飞越花海,寻找最美的花朵。慢慢地,不着急,甚至也没什么目的地,飞到哪儿算哪儿,累了就睡在花香里。

或许你正在准备一次旅行,别忘了,带着心灵去。带着心灵去旅行,轻轻地来,轻轻地去,带来一颗心,带走两三片风景,四五个故事,还有十分愉悦的心情。

穿越时空的旅行

文/陈冰

西塘古镇的门票上写着这样一句话:"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来到古镇入口,扑面而来的便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沧桑感:黛瓦白墙,墙体上斑驳的霉印,在江南天气滋润下显出特别的亮色的绿色植物,以及那仅能容得下两人并排行走的狭窄而幽长的弄堂……不期而遇的小雨滋润了古镇,为其平添了一份静谧与安闲。

弄堂两侧是名字千奇百怪的小旅馆,不过门一律是小小的、旧旧的,给人感觉很特别,仿佛推门进去便会别有洞天。

古镇里为了体现当地文化特色,有许多的陈列馆,有的是关于古代的,如钮扣陈列馆、瓦当陈列馆……也有关于现代的,如张正根雕艺术馆……

钮扣馆中的两位师傅向我们展示了一枚贝壳钮扣的制作过程,从起初的从贝壳中取材,到打磨定型,再到打透扣眼,需要十分精细地操作与基准的力度。相对于游客们的惊呼赞叹,师傅们想必是对这场面已司空见惯,是一脸的淡然。

西塘进行人才引进,着名根雕艺术家张正定居于此,其根雕作品也被收藏在这座根雕艺术馆内。根雕艺术有"七分天然,三分人工"的说法,指的是一件好的作品,主要依照树根的天然形态进行创作,人工的成分植入越少越好。巨作"东方雄狮",其原料被人废置了很长时间,而作者将其琢成狮子的头部与躯干,再嫁接上四肢与尾巴,真可谓化腐朽为神奇。还有依两棵树根部交错,再填上两只喜鹊而成的"喜盈门";将生长在悬崖边的树木的根部倒置而成的"树魂",无不体现出艺术家卓越的才华和对艺术敏锐的感知。馆内的镇店之宝,借鉴了苏绣中的"双面绣"工艺,形成了独特的"双面雕".一面是盘旋于云间的蛟龙,另一面则是108只活灵活现的猴子,一正一反,别有洞天。

在西塘古镇,历经千年默然不语的拱桥,两侧的黑白建筑,水中荡漾的小船,远处高高的戏台,以及传来的似有似无的曲声,这一切便满足了我们对江南的所有想象。

天气是典型的梅雨时节的天气,湿湿闷闷的,没有太阳,没有风。温度仿佛不太高,但每个人却是被生生逼出一身汗,粘粘的。很喜欢一家店的刺绣,老板也很健谈。原来她们整个村子家家都搞刺绣,老板的手艺还是其奶奶亲授。谈得兴起,老板便从中挑出了自己的一幅绣作。绣的是村口的古树,颇有年岁,枝繁叶茂,一牧童牵牛走过,意态安闲。针法细腻传神,看得出,这是老板的得意之作。绣自己的家乡,绣自己熟悉的草木与人物,又怎么会不用心呢?

"定然是中国人偏爱的,碧水流韵/摆渡,摆渡——摆入一湾深处,夕照微染/渡近,粉墙黛瓦,淳朴憨实的乡村民风/临水而居的悠悠岁月。"这是诗人江南狂雪有感于着名画家陈逸飞先生《双桥》而作的《周庄·双桥七韵》中的第一韵。但我想,西塘,也是配得上这样的赞美的。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