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贪吃惹的祸

作者: 薛定谔[文集]2020年04月27日心情随笔

“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

吃,从古至今都是一大话题。古有“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作为农耕文明发源最早的国家,稻、黍、稷、麦、菽的文化对人类来讲可谓举足轻重。但是单一的五谷杂粮怎能满足中国人民挑剔的胃?于是便发明出各种烹饪方法,从炒爆溜炸烹,到煎贴烧焖炖。可谓“煎烹食德,各有风味;荤素大义,俱称经典”。所以才会有《舌尖上的中国》、《中餐厅》等一系列美食综艺,也因此给外国人留下美食中国的印象。

吃,本无大害,但一味的吃迟早会造成大祸。酒池肉林,吃得商纣王江山易主;贪恋太湖醋鱼,吃得吴王僚命丧“鱼肠剑”;蒋干贪杯群英会,周公瑾兵不血刃赚得蔡瑁张允人头;沛公脱险鸿门宴,韩信暗度陈仓败三秦,刘邦大败项羽建汉朝;一骑红尘妃子笑,吃出个安史之乱,马嵬坡绝命杨玉环;觥筹交错不醉不归,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贪得一时之乐,酿成终身大祸。

食色,都是人的本性,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我们心中也因有所觉察。记得有这样一篇故事“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耶和华神吩咐他说,园中各种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忽然觉得对于今天的现象倒是应时应景,“有些东西你不能吃,吃得日子必定死”。可是人们就是有这样一种悖逆心理,你如果不设定限制,他还未必想吃,一旦你警告限制,他便越想吃。世间万物,飞鸟走兽,山珍海味,能吃的有许多,那些前人以吃出经验的我们吃了即使会生病也病不到哪去。但偏偏就是想吃那没人吃过和别人不敢吃的。河豚海豚拼死吃,蝎子蜈蚣酒中泡,蜘蛛蝙蝠口中嚼,果子狸穿山甲一块涮。一箪食一瓢饮,四条腿不吃桌面,三条腿不吃铜鼎,两条腿不吃圆规,一条腿不吃雨伞;硬的不吃石头,软的不吃棉花,如今这吃法比起当年粮荒有过之而无不及。更懂吃,更会吃的人更是发明出了“饕餮盛宴”,殊不知,那饕餮也是因性贪食以至于吃太多而撑死。更有甚者,以“老饕”自比,以“吃货”自居,也不知是福还是祸。

“吃货”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词,也不知是褒义还是贬义。若说是褒义,会使人啼笑皆非,因为这个词是一个个动物组成的;若说是贬义,大多数爱美食的人却又以其自居。就在人们还没搞清楚“吃货”之词的褒贬时,一些“吃货”们又吃出了新高度,吃出了滔天大祸。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老祖宗的教导依旧萦绕在我们耳边,可就是有人要背道而驰,抛却食品安全这一要害。2003年的非典,据说是有人吃了一种叫“果子狸”的野生动物,从而传染上非典病毒。那一年也是全国不安,人心惶惶,封城隔离,人人自危。2013年又爆发了禽流感,2014年西非的埃博拉再到当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都是由贪吃引起的。据说最先感染者是吃了一种蝙蝠,从而被感染。这对于我来说是不能理解的,世界上有那么多安全的美食,为什么非要吃这外表丑陋,令人毛骨悚然的东西?有人说,觉得它有营养,有人觉得它很美味,有人则是抱着“猎奇”的心态去尝试。但是,这些“吃货”可曾想过会有今天的灾祸,可曾认真的思考“祸从口出”。

记得隋唐时期有个名叫朱粲的人,他曾说:“肉之美者无过于人,但使他国有人,何忧于馁”这段话可谓丧心病狂又狠毒至极。若遇军粮匮乏,就让士卒烹妇人,煮婴儿。后来,朱粲在降唐后吃了李渊派去慰劳朱粲军队的散骑常侍段确随后又投奔了王世充。谁知李世民攻打东下,逼降王世充,朱粲也被斩杀于洛阳。被斩时,围观的百姓争相用瓦石投击他的尸身,片刻之间瓦石堆积如坟。此人也算是恶人有恶报了。这便是吃了不该吃的所得的报应,细想一下,如今我们所经历的疫情何尝不是一种报应呢?难道人类真的要在“吃”上自取灭亡吗?人类自诩站在生物链顶端,但,可曾想过先于人类出现的恐龙曾经也是生物链顶端的存在,可如今呢?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人类是否会像恐龙一样只能出现在博物馆?

后事之师,前车之鉴。我们不应该被自产的灾害一而再再而三的虐害。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事情的要害,真正做到“食以安为先”。

现如今的贪吃已违背生物的法则,已破坏了生物链的规则,我们也应从中汲取教训,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我们要谨记鱼儿见食不见钩,鼠辈遇饵忘了毒,我们更要谨记肺炎的教训,明白恶吃现报终有时!我们要让“吃”重新步入正轨。

作者薛定谔的文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