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来自内心真正的快乐而出发

作者: 谢新德2020年10月29日生活随笔

伟大的作家纪伯伦说:“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通俗质朴的语言却道出那么深远的哲理,多日的沉思,终于让自己有了透彻的感悟

回想小时候,当我们和小伙伴就地取材,用茶山上的干蕨杆当吸管,吸取到甜蜜的茶花蜜时,来自内心的快乐让我们无以言表。

回想小学时,当我们在炎热的夏季,顶着烈日摔得手脚红肿后终于能够骑上自行车时,迎面吹来的热风也让我们感到无比惬意。

这时,我们的快乐来自于自己心灵的愉悦,来自于天性的流露,我们追求的目标是自己对收获的喜悦、对成长的渴望,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受世俗观念的左右。

然而,岁月的流逝、社会的浸染使我们快乐的来源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我们似乎不再相信自己,相反,活在大众的看法下,活在世俗的眼光中,除了躯壳还是我们的之外,所有的评价系统几乎全来自于外界。所以,我们的表面上看起来很快乐,实际上过得并不怎么开心。

当整个社会都在认为,经济实力是决定人生地位的基础时,一部分人放弃了健康,放弃了自尊,甚至放弃了自由去拼命追求金钱。当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足以傲视他人时,表面的风光却无法掩饰内心的茫然。

当整个社会都认为,手握权力是体现人生价值的取向时,一部分人为获取某一个职位而费尽心血。当身居高位时,表面的威严却难以掩盖身心的疲惫。

真正的快乐到哪去了?为什么不见了?除却繁华的喧嚣,剥去世俗的外衣,仔细审视,我们看到了另一种生活的方式。

比尔盖茨退休时,将自己所有的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名下的慈善基金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这是他1993年到非洲旅游看到无数饿得皮包骨的孩子带给心灵上的震撼后作出的决定,对于能够帮上更多的人,他感到由衷的快乐!

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杨善洲,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植树造林5.6万亩,价值3亿元,他却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他为自己能为国家和人民作点贡献而自豪,心满意足地走了。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埋头苦干几十年,从植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可她并不在意有无院士的头衔。对于获奖,她更是显得异常平静,在获奖感言中她说: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青蒿素的研发工作,但我不是以获得诺贝尔奖为终极目的。我唯一的追求是:抗疟、治病。

在这里,我们终于看到了无需掩饰的人生,真情流露的满足,发自内心的快乐,这是人间的真、善、美,是无私奉献的大爱,是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这样的人生才不会留下遗憾,这样的旅途才不会错过风景。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抛却世俗繁华,洗尽人间铅华,为自己内心真正的快乐、满足而出发!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