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岭火笼红咚咚

作者: 老虎纪事2021年02月01日生活随笔

这个冬天不是一般的冷,而是很冷。在我们家乡,好象有十几年没有这么冷了。

天冷思温暖,不禁就想起了火笼。

我小的时候,农村用电还没有普及,连照明点的都是煤油灯,日常取暖只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原始方法:烧柴烤火。可是,我们村基本上没有山场,烧饭煮菜的柴草都是买来的或者是去别村偷砍来的,又哪里有木柴用来烤火?又怎么舍得用木柴来烤火。

火笼就应需而生了。

烧柴烤火是在固定的地方,而火笼可以拎着随着人走动,火笼取暖的优势就明显。而火笼又是最经济实恵的取暖用具,只需几块木炭就行。人家在烧饭后把剩余的炭火捡进火笼,在周围裹以炉灰,炭火的热就可以保存五六个小时,在寒冷的冬天用来烘手烤脚,那是既温暖又方便了。如果烧饭用的是稻草或者茅草,那么就乘炉膛里的火还没有熄灭,放几块生木炭进去,烧成炭火再挟进火笼,也可以。

火笼有两种,一种是铜火笼,有盖,盖上戳有规则而均匀的细孔,这细孔是冒热气用的;还有一种是泥火笼,红咚咚的,没有盖,用田泥做成,进窑烧熟就成。我的乡亲绝大部分用的是泥火笼,因为它便宜,只有七八分一只,用得起。而铜火笼是殷实人家祖上传下来的,一般人家没有。

那时,火笼也只是老人和小孩子用的多,而且以老年人为再,年轻人大概火气旺不怕冷,拎着个火笼既不方便又不好看,所以很难看到年轻人拎火笼取暖的。

其实,我们小孩子拎火笼,不但取暖,还用它炸零食吃。记得我们常去食品站偷挖一点猪板油块,埋一个铁瓶盖在火笼里的炭火上,放上猪板油块,熬出肉油,然后放进年糕干黄豆川豆等零食,炸得焦脆喷香,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因此,在冬天我们就经常和家里的老人争抢火笼,他们一个不注意,火笼就被我们拎走了。

随着电能的普及,空调、电取暖器、暖手宝、热水袋等取暖器具的大量生产,火笼就渐渐地退出了人们的生活舞台。

在我们周边,只有离我们村三四里地的狮岭村生产火笼, 有“狮岭火笼红咚咚” 的谚语流传家乡。狮岭村不大,约140户左右人家,村庄沿西边山脚一字排开。狮岭村庄虽然不大,但历史却很久远,据说在四五百年以前,村民们就开始制作以火笼为主的陶器。

尽管这么近,还上千次地从狮岭村前来去,就是没有想着拐进村里,看看火笼的制作过程。

暮冬时节,一个摄氏零下六七度的日子,坐在办公室吹着空调,看着窗外大好的太阳,忽然想去狮岭村,了解火笼的制作工艺。听说该村还有一家人在制作火笼。而火笼的取暖功能早已不再,现在的火笼只剩下当作冥具一个用途了。在农村,人死了,家属会把死人穿过的一双鞋搁在火笼提手的左右。这是家乡一带农村的习俗,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我问过很多老人,都回答不出个所以然来。

也正因为有这个习俗的存在,狮岭的火笼还在做着,没有彻底消失。当然,也有人看到火笼的红色喜庆,及它样子的朴拙可爱,用它来栽种花草,也经济实惠。毕竟它只有十元一只,比一般的花罇要便宜。

我在想,如果再不赶紧去看看做火笼,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看不到了。

因此,得上紧。

找到做火笼的人家,人不在,门开着,靠墙垒着几百只还没有卖出去的火笼,绝大多数是橘红色的,还有十来个竟然是铁青色的,这在以前我没有看见过。隔壁的村民热情,自我介绍说自己以前也是做火笼的,并且是村里技艺比较高的那一类人。他见我们是来了解火笼制作技艺的,就一边联系做火笼人,一边带我们去参观火笼窑。

在田野中,一座一人多高的火笼窑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可能是怕风吹雨淋,窑的全身覆盖着塑料薄膜,而烧火口和进火笼口也用砖块封堵着,这让我们看不见窑里的情形,好在带我们来的热心人内行,向我们仔细地讲述了窑内的结构,及烧窑的技巧。据他说,以前村里有四五座这样的火笼窑,现在只剩这一座了。这座窑一次可以烧出500只火笼,现在的窑主只是把做火笼作为副业,一年烧五六次窑,出产3000只火笼。而在火笼需求量大旺的时候,全村可以出产五六万只火笼,最多的年份,甚至上十万只火笼。

距离火笼窑不远,是一片竹林,风吹过,发出” 簌簌簌” 的响声。这个热心人见我们注视竹林,告诉我们,这片竹林以前没有,以前这里是村里烧制瓷器的龙窑。那个时候村民除了做火笼,还做缸、罇头、盐屉、药罐、闷鸡罐、茶壶、酒壶、猪油瓶、箸笼、炭甏、花罇等日常瓷器。

我们在龙窑遗址上下,依据留存的遗址可以推测出龙窑当年的规模,宽有两米,长有六十多米。站在竹林里,踩着脚下的荒芜,听着风吹竹林的声音,我的脑海里出现了当时烧窑时的热火朝天,以及窑民们打着赤膊挥汗如雨的忙碌场面。

正在我们探索龙窑的前世今生时,现在村里惟一在做着火笼的王广则打来电话,说是已经在家里等着我们了。

急急地赶去他家,一个个子不高约60多岁的男子在家门口迎接我们。他,就是狮岭村现在仍在做着火笼的王广则。他知道我们的来意,没等我们开口,就从墙角的塑料布下切出一团铅灰色的泥巴,一丝不苟地给我们做起了火笼胚来,揑泥、塑胎,也就三五分钟的时间,一只火笼的圆桶泥身就成型了。广则告诉我们,给火笼做底和揑手柄,要等笼身稍硬才能继续做。我们因为还有别事,就没有等到他做完整个火笼。

只有另约时间了。到时我们不但要看完做火笼的全过程,还要看他装窑烧窑出窑。这虽然费时,但我们和广则相约下次。

在这次的探访中,我们得知做火笼的泥巴就取自狮岭村的前洋,挖掉田地上的浮土,取来下面的青泥,就是做火笼等瓷器的原材料。

有朋友在微信的朋友圈里知道我们在狮岭村,就托我们给他带几只火笼去,说是当花罇用。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