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帮岸

作者: 邹汉明2020年05月17日生活随笔

水和石头,如同丝绸包裹着骨头。至柔和至硬的两种物质,总喜欢并排靠拢在一起,它们联手做了江南小镇的老底子。

我有时觉得,江南的小镇因为有了条条坚硬的石头,这才有了性格。有了这些码得结结实实的条石,整个江南,才躲过了一次次野蛮的火焚。文明的根基才不至于被彻底毁坏。最后,文明的碎片———哪怕其表层一再被火删刈,哪怕时光给我们带来满目疮痍,也总算沉稳地交付到了我们手上。通过这些残存的条石,后世或能一窥当年小镇的繁华。这些条石,现在仍整齐而不失律地码在市河的两旁。这使得流动的河水有了棱角。抑或,千年河水有了一个结实可靠的肩膀。这也使得行人的脚力始终吸附在溜光或粗糙的石头上。而这些条石垒成的堤岸,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石帮岸。

石帮岸给一条做着世情之梦的市河镶了一道古典的边界。它沉稳地支撑起了一条老街的基础,使得沿河老字号的店铺、冗长而经久不息的市声不至于掉入市河中,沿街的老屋还不至于坍塌到河床里去。石帮岸的石头是通灵的,少则百年,多则上千年,像一队忠于职守的士兵,栉风沐雨,齐整地站在小河边。条石与条石之间,绵密得一张纸都难于插入。两边条石垒成的石帮岸,夹着一道清澈的水流,迂回曲折,宛如小镇一双顾盼生辉的丹凤眼。舟行其中,默数缀满青苔的石帮岸,大抵可以觉出古人细密的心思,以及老镇远去的时间的脚印。这些无名的石头,没有名字,没有故事,但有性格,有年龄,有棱还有角,有些还可能有修饰,比如某个无名的民间艺人灵感突发,随意在哪块条石上雕刻一个花瓶,瓶插三支戟,就成一方小景了。此处,“戟”与“级”谐音。这个图案,于是就有了“平升三级”的好口彩。当然,这花瓶的一面是镂空,以便于穿船绳系船。这是江南民间很典型的实用艺术。审美、实用和世俗的祈福就这样浑然地交织在一起了。

有些石帮岸的条石上,还镌刻着鼻子、如意一般的图案,或者还有更稀奇古怪的,我们统称其为揽船鼻。一般河埠头附近都有揽船鼻。有的揽船鼻可以拴好几条船。船舷与船舷随水的浮动而碰鼻在一起,但揽船鼻纹丝不动。据说,从前人家相亲,先要看一看家门前的石帮岸,长而齐整的条石码成的石帮岸,一般都是殷实的小康之家。可能在旁人的眼里,石帮岸是露在外面的财富。相比于秘藏在内室的财富,它更加一目了然。再说,穷人家哪会那么讲究地修筑石帮岸呢?中国式的忌讳,“富”字是不能挂在嘴边的,但似乎可以挂在石帮岸上。因此,镇上有名有姓的大户,宁愿靠街的房子造得低矮而谦卑,也不会在石帮岸上吝啬钱财。这就是民间所谓的面子工程———中国特色的人情世故,于细微处,最是看得清楚。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