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意而行

作者: 关建人2021年03月26日心情随笔

一家母多病。六岁起,我经常要在凌晨两三点钟赶去医院排队,为她挂号。

挂号处七点才开门。排队的三四个小时里,我多数时间是打着哈欠仰天观星(幸好当年城市的夜空还能观望星星),心里充满着异想——异想能插翼飞翔,从家门口一步飞到挂号处,不用再睡眼惺忪脚深脚浅穿行黑静的街道。异想能快点天亮,立马开始挂号并能拿到十点前的最佳排位,然后可赶回家再睡一觉。异想能天公眷顾,妈妈从此告别病痛,我再不用排队挂号,不用再听半夜鸡叫……

可能是这缘故吧,我从小养成了爱仰天观星,爱异想的习惯。

岁月悠悠,我活了一个甲子,回头都不见来时路了,习惯却难移——还是爱仰天观星,爱异想。为此,前些年还专门买了帐篷、睡袋,一有机会就孤身开车去野外露营,卧看天际。只不过,如今的眼眸里,缺了小时候天真与浪漫的闪动,充盈着无奈和思念的泪水。

爱望星空爱异想的习惯,使我也常常倚在诗歌的门边上伸头探脑,慢慢与它结下浅浅的缘——喜欢诗绪缥缈,喜欢独吟心曲,喜欢音韵跳动,喜欢意蕴朦胧。但仅仅是喜欢,知止于门,谈不上深究。

环顾身边,许多同样寂寞行走在典山书径中的传统学者,也爱仰天观星,爱异想。也会沿途不时摘捻一两朵淡香而素色的心花,或九曲回肠,或吐露心迹,或孤芳独赏。其中固不乏“嗅之动情,观之美丽”的佳句,只不过他们和我一样,淳然秉持着“内敛”的雅训,不喜声张而已。

二  

西樵冼玉清先生说过:“诗是人间最美丽的东西,情感是世上最微妙轻灵的东西。”想当初,年幼无知的我总觉得恩师这话的前一句不太好懂。

你看,就算是案上薄薄的一本唐诗吧,蕴涵着多少伤感、愁苦和悲惨的故事呀,她的那本被陈寅恪先生嘉许的《流离百咏》,不也写了许多令人痛心疾首、涕泪沾襟的诗歌吗?怎么说诗是“最美丽”的呢?

后来,书读多了,路走远了,人长大了,我才渐渐明白:恩师说的“美丽”更多是指诗人那颗忘情的心,是指诗人在创作状态中那阵投入的震颤,那串灵魂的泪水,那抹“我欲乘风归去”的轻盈身影。

愤怒、热烈、柔软、敏感、纯净,仿佛争相挽住了诗人的手,化作一声雷、一团火,一段锦、一缕香,一泓水、一朵云——燃放开来、激荡开来、弥漫开来……久久的回响,悠悠的隽永,淡淡的温馨。

“斯人醉,浑不觉,泪湿青衫薄”。不觉而悟——因为动情,所以美丽。

三  

古语说:诗言志。有些人直观地把“志”解释为志气、志向、志趣,我不敢苟同,以为有点片面。若把这“志”解释为“意”,会否更妥当些呢?

无论鸿篇或短句、高亢或低婉,隐隐显显、徐徐疾疾,无论是鼓励、抚慰、劝诲、叙事、抒情,诗不都是用来表露诗人心中的意,都是诗人的意之所旨吗?

面对美画,人们会称赞:富有诗意。面对美文,人们会称赞:意境很美。面对多彩的人生路,最好的祝福是:适意而行。

意,诗的灵魂——意能动情,诗就美丽。

弘一法师说,星星有节奏地眨眼睛。他的学生丰子恺说,听见山川脉动的音韵。于是,我常常提醒自己,在追求诗意的同时,别把诗写成钱钟书先生批评的“拆碎的文章”。

欠缺了节奏和音韵,就算动情,美丽还是会逊色的。

有关诗的种种,“前贤之述备矣”。我若在此多说,显然是多余的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