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一碗旗花面

作者: 谭晓宁2021年03月29日生活随笔

武功县地势平坦开阔,资源禀赋富集。不但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民风民俗和名优特产,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优越,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刚到武功县城里,一下车就被街边在风中招摇的“旗花面”旗子吸引,我深感疑惑“这旗花面是什么面?就是那种像小三角旗形状一样的面片儿吗?”便问到身边接待我们的小伙伴,他是武功县作家协会的一位年轻小伙子:“这面啊,并不是你说的旗状面片,其实就是一种手工面,它关键在于碗里放的臊子菜、葱花、菜油、鸡蛋饼带片的都切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形状如同小旗子,所以取名叫旗花面。”

到房间休息了一会儿后,大家都纷纷下楼聚集在了酒店的大厅里,等待小伙伴带我们去吃旗花面。大概走了五分钟到一家店里坐下,等了一会儿也不见面来,老师们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这旗花面来,说做面的大师傅有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在等面的过程中,小伙伴给我们说起了关于这旗花面的故事:相传这旗花面是明代状元、秦腔鼻祖、戏剧家康海最喜欢的一道面食。康海是武功县人,他不仅创作的诗文、杂剧非常出名,还是明朝中期七才子的核心,而且他在官场上刚正不阿,藐视权贵,颇具秦人风范。康海和李梦阳、何景明等七才子一起,触权贵,骂奸党,指责时弊,弹劾刘谨。恰巧李梦阳因为代替当时的尚书韩文草拟奏章弹劾刘瑾,事情暴露后,刘瑾加罪于李梦阳,并将他逮捕入狱,准备处死。李在狱中给康海递了一张纸条,写着"对山救我"四字("对山"为康海的别号)。康海义不容辞,一直不肯登刘瑾之门的他,为了朋友,只好硬着头皮去拜谒刘瑾。刘瑾听说康海登门求见,万分高兴,急忙跑出去迎接,并将康海奉为上宾。康海在刘瑾面前,多方为李辩解,可刘瑾一心想拉拢康海,就看在康海的面子上,第二天便将李梦阳释放了。可是一年后,刘瑾因谋反罪被朝廷处死,朝廷彻查刘瑾一案,康海因与刘瑾有过来往,又是同乡,遂被列为同党;正在这个时候,李梦阳官复原职,不但不为曾救自己一命的朋友两肋插刀,反过头来倒打一耙,诬陷加害,康海就被削职贬为庶民。被贬后的康海回家之后"以文为身累,遂倦于修辞"隐于市。回到村里的康海很受乡亲们爱戴,村民便纷纷邀约这位刚正不阿的清官到自家吃饭,到村里一家不太宽裕的大娘家时,大娘没什么可以招待他,就亲手为康海做了一碗酸汤面,他吃过后,甚是开心。之后每隔一两天,康海就会请大娘做一碗这样的面,时间一久,他忧郁苦闷的心情也没了,便写下“唯世间美食已矣,何以辜负哉!"后来,这碗酸汤面经过多次加工后改名为旗花面,也就成了当地纪念康海的一道美食。

听完了故事,面也上来了,令人惊讶的是装面的碗并不是关中人吃油泼面的那种大碗,而是家里吃饭的那种普通碗,更让人恼火的是每一碗面都只有一筷子,仅仅一筷子。正在郁闷,只听见邻桌一浑厚的声音“这一碗面就一筷子,我们得吃多少碗呐?”这正好问出我们想问的 ,他说:“这面量少,主要是在于这汤,用排骨和鸡肉经过多种工序熬制而成;面条要擀得软,精工细做,不能煮得过硬,还有讲究的就是端上桌得面汤足面少,要吃的是这汤面味清,面软、汤煎、醋酸、鲜香的味道。”他说着,这面已见底儿,我端起碗喝了一口汤,说实话,这汤真的酸爽鲜美,正在意犹未尽时,“小姐姐,这汤我们一般是不喝的,汤要留在碗里!”话刚落,我和大家都用诧异的眼光望向小伙伴,“不喝汤是因为有两个原因,这流传的第一个原因是,做面和煮面的时间长,你一喝汤就容易饱,老板也会以为你已经吃饱了,就不需要再上面;这第二个原因是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咱们吃面讲究的是‘一口香’,所以这一碗面也就一筷头量的大小,就像大家看到的这样,目的是一口吃下,要在嘴里留住沾过汤的面的鲜香味道。”他还透露说这个面是专门用来招待贵宾的,只有逢年过节,或是哪家有喜事才可以吃到的。听完小伙伴的解释后,大家兴致更高了,像是竞赛一样的吃着面。店家是一碗接一碗地为大家上着旗花面,并将吃完面的汤碗撤走,几轮下来,都已不记得自己到底吃了多少碗。边吃边等面,只听见一位老师说:再来碗油泼面,感受一下关中汉子吃面的豪爽劲儿。等油泼面端上来,店家说这大碗面就得圪蹴(蹲)着吃,几位老师端着大碗面加上陕西蹲,嗞啦嗞啦的把面条嗦进嘴里,听着这声音真是大快朵颐。

看着自己面前的一个个汤碗,还是鼓足了勇气喊了声:“老板,再来一碗旗花面!”等老板端上来,暴风吸入。是的,唯世间美食已矣,何以辜负哉!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