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中的莲花——观音山

作者: 杨海蒂2021年08月06日写景美文

1

凡山清水秀之地,庙宇纷纭而立,“天下名山僧占多”,一草一木皆禅意,一山一水俱为佛。山水草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世间最原始也最具生命力的佛。

观世音是老百姓最为推崇的菩萨,“大慈大悲靠菩萨现身,救苦救难在观音显灵”,所以,观音文化尤其深入人心,也因此,华夏神州从南到北、自东至西,矗立着数百座“观音山”,建造了无数座观音寺。在各尽其妙的观音山中,最为人称道最声名远扬的,是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的观音山,它还有个名称: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

一座以“观音”命名的山,既是生态型国家森林公园,又是国家4A级景区,世间绝无仅有。

18万平方公里的观音山,原始次生林连绵起伏,一峰连着一峰,神秘、幽远、壮阔,到处是奇花异草,时有珍禽异兽出没。春光明媚时,这里百花盛开,清香四溢;夏日炎炎时,这里微风习习,有着颠覆常识的清凉;秋风送爽时,这里烟霞满山,仿佛一幅淋漓水墨;北国雪飘时,这里艳阳正好,温暖如春。

森林养育了人类,森林孕育了文明。森林给予人类无穷的宝藏,也滋润着人类的心灵,没有了森林,人们便失去诗意的生存环境。二十年前,很多人还意识不到这些,当房地产开发风起云涌、国内外贸易如火如荼时,经营不善的昔日观音山被当作“烫手山芋”,东莞本土人黄淦波先生,识见高卓又有社会情怀,为了守护这片森林,为了保护这方生态,凭着一颗热心一副赤肠,逆潮流而动,勇当接盘侠,几乎是押上身家性命,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建立起国内首家民营国家森林公园。

1800公顷的森林,覆盖着观音山,其中百分之九十的森林,仍然保持着迷人的原始风貌,走进它,就像是走进了大自然博物馆。茂密繁盛的森林,是最好的空气过滤器,使观音山成为东莞的“城市之肺”“天然氧吧”,遵循人与森林互惠的法则,使观音山成为“广东省最佳旅游目的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际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2

人类在经济价值之外,还要追求精神文化价值。生态是永恒的经济、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深谙此理的黄淦波,要把观音山打造成文化名山。

门楼的设计,就匠心独具:飞檐翘角的造型,雕刻精细的屋面,阔大雄硕的拱架,别具一格的屋顶,雍容典雅的气度,集中体现了中国南方古典建筑的特色,巧妙体现出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令游客赞叹不已,誉之“南粤第一门楼”。

一进入山门,清爽幽香的气息,立刻扑面而来。

绿树成荫的佛光路,鸟语花香的百禽园,竹石掩映的回音壁,花木扶疏的斋菜馆,微风轻拂的松涛湾,散珠溅玉的仙女泉,空灵澄澈的普渡溪,微波涟漪的感恩湖,云雾缭绕的仙宫岭,拔地倚天的慈云阁,神秘莫测的古钟楼,雅致幽静的天梯栈道,惊险刺激的高空滑索,飞流直下的三十六级瀑布……观音山糅造化与匠心于一体,集自然和人文景观之大成。

迄今为止世上唯一的古树博物馆,是观音山的一大亮点,收藏着中国从黄帝时代至民国时期各个历史时期的珍稀古树。时光的刻刀,把这近百棵高贵的古树,雕塑成了神奇的艺术品:躯干霜皮龙鳞,肌理交错纵横;横截面上的斑驳年轮,轮回着日月星辰的光圈,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变迁。观音山古树博物馆以研究、观赏为目的,向游人免费展出,是岭南公益科普教育基地。

中国民俗钱币博物馆慕名而来,落户观音山。这是全国首家民俗钱币博物馆,展出的三百多枚罕见的品种中,有辽代帝王佩戴的镂空钱币,有明代皇家的宫牌,还有始于汉代、兴于宋金的镂空钱币,每一枚都诉说着一段历史典故,每一枚都讲述着一段民俗故事。

观音山国际会展中心气势恢宏,是樟木头镇的标志性建筑,是东莞市经济、文化、科技、商贸活动及信息交流中心,也是珠三角地区独具特色的商业活动场所。观音山文化广场大气开阔,立于广场上的瞭望亭,既可鸟瞰“小香港”樟木头镇全景,亦可远眺东莞、惠州、深圳的璀璨夜色。

举世闻名的记者作家马尔克斯说:最幸福生活,莫过于上午在森林,晚上置身于大都市。观音山,正可以提供这种“最幸福的生活”。

观音山的文化精髓,更在于它的文化情怀:蜚声海内外的“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征文大赛,影响日隆的“观音山杯”当代文学高峰论坛,闻名遐迩的“健康文化节”,功德无量的金秋敬老节……以及登高礼佛、观音开库、祈福法会、书法大展、青少年启智行、观音文化节、万人登山大赛、减压节、水陆法会、粤港万人相亲会等等,多姿多彩,雅俗共赏。

“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家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传统文化、宗教文化、本土文化、外来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的融合,成就了独特出色的观音山文化。

3

文化和宗教,是一个民族精神生活的重要领域。社会越发展,人类便越渺小,物质越发达,人心就越孱弱;当今社会过于喧嚣浮躁,人的各种欲望空前膨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期,在这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世间,人尤其需要精神的力量和信仰的支撑。黄淦波秉承太虚太师“人间佛教”思想,在坚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立志“造一方净土,结万众善缘”。观音山,原本就是传说中观音菩萨初抵华夏的第一驿站,山顶观音禅寺始建于盛唐,惜乎毁于战乱,而今,观音山“圣山景区化、景区圣山化”,以期帮助众多在金钱与信仰之间纠结的人走出心灵困境,以期帮助诸多在红尘与净土之间徘徊的人心灵得到皈依。于是,观音山又增加了一类游客:佛教朝圣者。对他们来说,观音山不只是仙山圣境,或许是信仰归处。也有人慕观音山“有求必应,威灵显赫”之盛名,前来朝拜。

在中国文化中,山是可以通天的风云交集之地,寺庙是人与神佛的通灵之所,寺庙建筑都采用升腾之势,观音山自不例外。

顺着岚光花影的菩提小径,在梵音赞唱中拾级而上,观音寺殿宇巍峨、庄严静谧,充溢着佛门清净肃穆之气;寺中供奉着佛门圣物舍利子,珍藏着汉文版和藏文版《大藏经》。观世音菩萨端坐于莲花座上,妙相庄严、气度高华,悲悯俯视着芸芸众生。这尊世间最大的花岗岩石雕观音像,携带着菩萨的慈悲和祝福,给人以无限的宁静和法喜;善男信女们跪拜、诉求、诵经、持咒,“为的是让心里有一个依靠”(弘一法师语)。这尊庄严的观世音造像,也是一尊极具盛唐风采的石雕精品,人们仰观礼敬之,不仅能体验宗教的善,还能感受艺术的美。

晚明文人十分讲究生活艺术,文学家、戏曲家屠隆说他最理想的生活是:“楼窥睥睨,窗中隐隐江帆,家在半村半郭;山依精庐,松下时时清梵,人称非俗非僧。”观音山,正可以提供这种“最理想的生活”。

观音山,以优美的自然景观、深厚的人文内涵、浓郁的佛境氛围,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甚至吸引着他们年复一年不断返回,来到这“南天圣地,百粤秘境”,回到这“红尘中的莲花,闹市中的净土”。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