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俟归程

作者: 彭闽湘2021年10月21日情感日志

自六月下旬至今,有六十天左右,我活动的范围极简,从家到单位,从单位返家中。出楼道步行10来米,在新达路上招车,出租50多米右转进入仙鹤路,390米上行斗折汇入通川桥车流,直行800米,在起步价内,抵达单位门口。

工作性质使然,大多时候,我午后两点钟出门,晚上十一点钟左右“归窝”。火爆爆的夏天被隔绝在不同时空外,酷暑和秋阳,奈何我不得,这样的时光,容易让人恍惚。

直到有一天,车在通川桥上缓缓移动,我的神思被窗外的蓝天吸引。那一天的朋友圈、摄影圈,以及各类媒体,仿佛有预约,得劲儿地发图炫图,好像 “达州蓝”只被他一人发现,好像“达州蓝”仅属它的拍摄者。

桥上视野,前所未有地开阔,那些绵密敦厚的积云,以各种物像与天幕拉开距离,右据犀牛山,左驻翠屏山,远在小尖山,近落凤凰山,似乎每一朵后面都藏着一个幽灵,勿需借助想象力,也能编排一出年代久远、几乎被遗忘的故事,以至于让我怀疑,穿越到离天更近的天池昆仑。

我已经忧郁了老长时间。自从上一个雾霾沉重的冬天,像被施了魔咒,成了忧天的杞人。这样的情绪甚至令女儿也感到隐隐不安,她在朋友圈里说:“麻麻说她得了抑郁症,讨厌的霾风暴,让麻麻呼吸困难,她想到好莱坞大片《星际穿越》的时代——那个时候的星球,生态恶化,人类文明危在旦夕。我建议买台空气净化器,她抢白‘难道永远躲在蜗牛壳里不出门’!”

那个冬天,车堵在通川桥上,仰,望不见凤凰山;俯,看不清州河水,车前的挡风玻璃,铺着一层厚厚的土灰。

心理学理论,在满足了空气、食物、水和住所这些基础需求后,人类开始需求一种归属感,如社交、自尊、实现自我价值这些更高层次的需求,包括科技、人文,或者电影图书娱乐产业等等,都是由这些需要推动的。可是,空气、水、食物安全这些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需求,好像却出现了问题!那么个人焦虑就并非可笑的杞人忧天。

奢侈啊,有人举家迁徙只为那一眼蓝天白云,有人探幽远足只为一口清新空气。“读书为寻桃花源,闭户便是瑶池仙”——我选择这样的“逆来顺受”。

逝者如斯夫。直到有一天推窗向外,被一朵低空、带光芒的云霞吸引。它伫留的山腰,林木葱茏,墨绿青绿浅绿层次分明——原来,原来家的阳台竟能看清凤凰山,在望见那一角的北面山阿,正有我父母的陵地。

从那天开始,我会在每一个清晨远眺凤凰山,与通川桥升起的“鸟类”互致问候。在每一个午后上班途中,暗暗吃惊于视野中的“达州蓝”:“咦,你们还在”。

太上不知有之。有多长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在悄悄进行。朋友圈中的达州,勿需美图秀秀,大片经常纷呈。城区内,公园、绿地如春笋出土,一不留神,冒出一个;州河,又可以畅游啦……

这六十来天,上班,办公桌上的大样在讲述一个个涅槃的故事;下班,于案前研习永字八法点横撇捺,在抬脚便可行万里路、友朋纷纷向外避暑的时节,我耽溺于天上的云朵、夜里的星空,它们给予我无边的遐想,也让我感到幸运。仿佛我离开很久很久,每一次沉思,都会有一点点惊喜。

我栖居的家园,藉一朵朵云霞带来绿水青山的邀请,令我产生登临每一座山峰、拜访每一条河流的妄想。是的,我不想再做远游的梦,就这样,守着我的山我的河,守成远方游子的乡愁。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