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恩泽

作者: 汪永成2021年12月14日心情文章

一年又一年,我们的年龄从青年变成中年再步入老年,岁月无痕。

一年又一年,我们的职业从老师变成名师再步入师傅,岁月无痕。

一年又一年,我们的事业从懵懂变为成熟再步入专家,岁月无痕。

一年又一年,我们的理想从丰满变骨感再步入现实,岁月无痕。

迎来春光,送走寒冬,苍老了容颜,我们无怨无悔,因为得到了岁月的恩泽,见证了我们的成长。

1985年8月,我从凯里师专中文系毕业分配到天柱民族中学任教。当时,天柱民中人才济济,省外专家高手如云,教学质量享誉贵州,一直引领黔东南教育。我作为一个专科生,能以优异成绩进入省属重点中学教书,能与强者为伴,儒师为伍,既感到给家族带来荣耀,又感到给自我带来平台,工作勤奋,倍加珍惜,一天到晚头脑中只有两个字“工作”。尽管如此,那个年代民中只要本科大学生,专科生必将淘汰,上午还在上课,下午就捆背包走人,变成常态,弄得我们人心惶惶,不知不觉中下放十几人。年轻的肤浅和教育的缺陷成了我事业的短板,零度背景更让我价值苍白。有一次把我的名字提交校长办公会,让我下乡锻炼,理由只有一个:人老实事肯干,学生欢迎,就是太年轻,需要锻炼。无助的我幸好得到时任教育局副局长杨天友同志的担保。从此,我拼命工作,超乎常人,听所有语文老师的课,做只要能找到的高考卷子,搞教育科研,写教学论文,一发不可收,参加教研活动,从来不评说任何老师的课,如果被逼得非说不可,只说“教学高手,佩服佩服。”几年下来,几次高考都摘取黔东南州教学质量一等奖。偶尔牛刀小试,上语文公开课,崭露头角,老教师们刮目相看,高度赞扬,说我是天柱民中教坛新秀,极力推荐我当几年教研组长,

我是上个世纪60年代人,经历过文革,盼来过改革,迎来过盛世,这一代人对事业特别执着,对机会特别珍惜,我感恩同事,他们包容我不断历练,我感恩单位这个平台,它成全了我学会积累,让我学会了坚韧。

2002年,38岁的我当学校副校长,分管后勤管理工作,一干就是9年,配合校长做了几件载入学校史册的大事:(一)学校进行科学规划,校园结构合理布局;(二)成功申办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三)绿化美化亮化校园,把民中建设成花园式育人场所;(四)狠抓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五)筹措资金3000多万元,加大学校硬件软件建设,改善学校办公条件。任学校班子成员十四年,我从未离开教育教学岗位,均在教学第一线,教学成绩三次荣获州教学质量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教学成绩班级团队奖;三次荣获县级教学质量一等奖;一次县人民政府特殊津贴奖,2014年被评为县级“拔尖人才”,2016年当选天柱县十二届党代会代表和州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

2016年11月,组织上任命我当民中党委书记,这份沉甸甸的工作并没有给我带来惊喜。因为我还没有当第一把手的心理准备,新常态下的问责制度让我忐忑不安,长期的行政党务工作使我身心疲惫,同一个班子成员升的升,退的退,调的调,我早有无心恋战的念想。带着心理包袱工作一段时间,有一群充满正能量鲜活的事业达人让我重整旗鼓,点燃激情。比我大一岁的彭海波校长激情工作,用情感与智慧把民中引入竞争机制,让民中从常规管理走向品质发展,给民中定下目标管理时间表;从湖南引进的教师用“时间加汗水”的理念打破了民中静若止水的工作状态,激发了本土教师的从教热情;全校党员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重树教育振兴的自信,引领教师爱岗敬业,向美向善;全校师生适应了改革之后的新制度,新规矩,严教风,强学风,形成风清气正育人环境,管理模式深入人心。为此,一股工作热情喷薄而出,不由自主地思考自己的职责与担当,主动举起党委大旗,制定《天柱民族中学党建工作新构想》,在政治引领、文化助推上下功夫,在制度保障、行为示范上立规矩,在党政契合上要特色。工作需要激情,一个富有高效业绩的团队,就是一伙热情沸腾的人在牵手奔跑。单位离开谁都能运转,但我离不开单位,我要努力证明,我在单位有作为,我在单位很重要,因为我的热血在奔腾!

初生的路,跟着父母走;学生的路,跟着老师走;老师的路,跟着学校走。没有单位这个平台,谁来成就我!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引路靠贵人,走路靠自己,成长靠学习,成就靠团队,能成就我的人不是心灵鸡汤,是充满正能量的单位,善待我的单位,感恩身边鼓励我的领导与同事。

当有一天我回看往事,只要不蹉跎岁月,有责任担当,给平台增彩,无愧于良心,足矣!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