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情结

作者: 叶振环2022年03月21日心情文章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过年的味道就差不多散了。但我却依然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之中,所谓余音绕梁,淡而不忘,回味无穷吧!

人活着是为了希望。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盼过年其实就是一种希望。过年包含的内容太多,不只是全家团聚,分享一年的收获,更是对未来的期盼。在期盼中,人们蓄势待发,更加觉得生活有意义。

过年,过的就是一种亲情,血浓于水。过年,作为一种最实际的信仰,包含希望,正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系有一种过年的情节,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身在何处。记得年轻时在东北服役十几个年头,每逢过年,军营尽管也比平常热闹,伙食也是超常地好,但骨子里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就愈加强烈。这些年,很多农村家庭的青壮劳力,为了改善家庭生活,年一过就涌进各大城市打工挣钱,辛苦一年,临近年尾又必定要历经奔波往家赶,形成了中国一年一度特有的春运。一批批如潮的返家人流都有一个共同的情结,就是回家过年。

千百年来,华夏民族在劳动中发明了干支历法,春节便应运而生,人们把一年一度的春节称为“过年”。过年也成了人们人生旅途上的一个标点。实际上,它更是每个人生命价值的符号。人们守护这份过年的情结,一个个未来被时间僵化,将希望寄托于斯。周而复始,撑起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恪守这份过年的情结,就是恪守生生不息的希望,就是守护我们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过年又被不断地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亿万人的春运大迁移,也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及转型时期的一种新的过年文化。这些年,有不少地方政府热情挽留农民工在当地过年,善意可嘉,却曲解了过年的本义。“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能够尽力送农民工返乡,让他们体面地回家过年,远比热情挽留更让人心暖。中国人可以舍弃一切,但只要活着,就永远不会舍弃回家过年这份情结。

恪守这份过年的情结,就是恪守内心深处最基本的信仰。春节,是中国人站在民间立场,在时代变迁中的年度宣言。国泰民安,这句最常见的节日祝词,自始至终都包含着丰富的民生诉求。

恪守这份过年的情结,度量人生奋斗的时间才变得更加具体,把春节当成一种信仰,比任何空洞的理论说辞都更实际、更有意义。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