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温暖叫师恩

作者: 钟瑞华2022年07月12日感人日志

师恩如同春天的和风、夏日的清泉、秋天的温柔、冬日的暖阳,总是恰到好处……

廖老师是我上高中时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虽然那时的他从省师大毕业才几年,但是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了锻炼我们的写作水平,他不仅在班里成立了“五彩梦”文学社,还常常布置一些“稀奇古怪”的课堂作文,比如《排骨·菜汤·考试》《秤杆·手术刀·独木桥》之类,让人记忆深刻又感觉“头皮发麻”。

那时,我刚从农村初中考入县一中,举手投足间处处流露出乡下孩子的“土劲”,在一群打扮时髦的城里同学面前显得格格不入。自卑像庄稼地里疯长的野草占满了心田,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出现了退步的迹象。廖老师知道后,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瑞华,要多跟同学们交流,周末抽空去新华书店看看书,既能开拓视野,又能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慢慢的你就会感觉学习越来越有滋味,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在廖老师的耐心教诲下,我渐渐喜欢上了阅读,并痴迷于写作。我省下吃早餐和吃零食的钱,与同学合订了《读者》《青年文摘》《散文》《辽宁青年》《中学生作文选刊》《黄金时代》《语文报》等刊物。为了让文章语言更优美生动,我常常把一些著名作家的名言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以便写作时能够信手拈来。

看多了别人的故事,心便蠢蠢欲动,我便试着给刊物投稿。记得有一次,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题为《我就是我》的文章,于是在晚自习时“依样画葫芦”写了一篇《我还是我》的文章。我“洋洋得意”地在文章开头写道,“记忆是个冰冷的女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个人到了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文章写好后,我请廖老师帮忙点评,廖老师笑了笑,对我说:“瑞华呀,写文章引用名人名言固然没错,但是不能生搬硬套,为引用而引用呀,一定要用得恰到好处,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接着,他耐心地指导我把文章修改到满意为止。虽然这篇文章后来没有被杂志采用,但给了我坚持写作的信心和继续投稿的勇气。

步入社会后,为了生计,我常年在异乡打拼,很多年没有回过母校,也渐渐和廖老师失去了联系。2012年,我终于从同学处打听到他的联系方式,得知他还在母校教书,已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廖老师在手机短信中对我说:“瑞华,谢谢你还记得我,那么多年过去了,还未忘师生之情,知你在外宏图大展,老师很高兴,也很自豪,欢迎回家时到母校看看。”看完,我的眼眶湿润了!

那年暑假,我趁回老家之机前去拜访他,想不到时隔多年,他还能一眼认出我。廖老师热情地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我们挨着坐在沙发上谈起了当年课堂上的一些趣事,谈文学和写作,我坦言由于俗事缠身,已经辍笔好多年了。廖老师用充满期盼的眼神看着我,真诚地说:“瑞华,要在纷扰的尘世中坚持写作确实不容易,但我希望你能一直写下去,因为你很善良,很有灵气,只要坚持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就的……”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并在心里暗暗发誓:虽然文学的道路布满荆棘,但我一定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不忘初心、不负恩师的期望。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