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庄稼地情结

作者: 范宝琛2022年07月15日经典美文

母亲在农田里忙活了大半辈子,年老了,腿脚不灵便了,却依然舍不得放弃那块麦田,黝黑的土地里生长着母亲寄予生活的希望。

闲暇时,母亲会一个人坐在田埂上,久久凝望着一大片郁郁葱葱的麦田。春风拂动着麦苗发出愉悦的声响,母亲惬意地笑着,舒展了眉头。

那块麦田曾经是一片荒芜之地,荆棘丛生,长满了野草。母亲一锄头一锄头刨下去,开垦的土壤湿润,透着灵性,播种下的小麦长得格外茂盛,结出的麦穗子饱满得像要咧开嘴。

母亲从小对粮食怀有一种敬畏。她读书不多,却懂得粮食是当家过日子的命根子。

过去很贫穷,我是地瓜饼子喂养大的农村娃,想吃一餐白面馒头简直是一种奢望。逢年过节,偶尔吃到的也是黑面做成的,外面裹一层白白的面皮。

母亲继承了外婆节俭的家风,就连掉在餐桌上的饼子渣,也会粘起来放进嘴里。母亲常讲起外婆的故事,农忙时遇到别人丢弃的地瓜蔓藤,外婆会捡拾回来理顺了搭在墙头上晾干。外婆感慨,这叫有备无患,遇上灾荒年啥的,就可以派上用场了,至少能让一家老小不挨饿。母亲说着话,眼里突然盈满了泪。

我对外公几乎没啥印象,只知道他在母亲年少时就去世了。外公年轻时当过兵,退伍后在生产队负责看守粮食。性格倔强的外公将粮仓看管得严严实实,谁也休想从他眼皮底下顺走一粒米粮。闹饥荒的岁月里,家家户户吃不饱、穿不暖。外公守着偌大的粮仓饿死了,他的身子底下就是地窖入口,那里储存着全村人赖以度冬的半窖子地瓜。村里人感叹外公不愧是个好党员,宁肯饿死也不肯偷吃集体的口粮。

母亲嫁给了父亲,虽然收获的庄稼可以解决温饱了,但母亲仍然稀罕那块荒地。在母亲的精心侍弄下,荒地里冒出了绿油油的庄稼。

母亲干农活样样在行,驾车扶犁使唤牲口都得心应手。年复一年,这种繁重的体力劳动终于将母亲的身子拖垮。医生郑重地告诫说,这是劳动过强并且长期缺乏营养导致的严重骨质疏松症,母亲不适合再干农活了!

不能下地干活,母亲时常嘱咐父亲千万别荒了那块地。那里的土壤滋润,顺手撒播一些种子,就会收获几百斤粮食。

有一年,麦收季节雨水泛滥,尤其雷阵雨来势凶猛,猝不及防。那天,父亲在田地里劳作,天气骤变,他撒腿往家跑,因为庭院里还晾晒着两亩多的小麦粒呢。

回到家,父亲愣住了,晾晒的小麦被收拢了起来,上面还严严实实地遮挡了雨布。母亲浑身上下淋透了,正坐在木凳上喘息。父亲心疼地埋怨母亲,咋不怜惜自己的身体呢,万一累出毛病咋办?母亲反驳说:“看到雨点子噼里啪啦掉落下来,哪能眼睁睁看着麦粒淋了雨打了水漂?”

母亲十多年没再下地干活,那块地依然让她牵肠挂肚。天气晴朗了,她会蹒跚着脚步去看那块麦田,蹲下身细细嗅闻着泥土的味道。那时候,母亲脸上涌现的是满足的笑容。

如今,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滋润。上了年纪的母亲佝偻了腰,花白了头发,仍不肯放弃那块农田。耕种季节,母亲慢吞吞跟在父亲身后。母亲说,种下了粮食,丰收了,心里才踏实。

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洗礼,我终于明晰母亲种地的执着情感——麦田里珍藏着母亲对岁月的思念情结,也镌刻着母亲对早逝的外公深切的怀念。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