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路上

作者: 李亚萱2022年03月29日随笔

当我踏上汝城的青石板,历史与我这根线缠得更紧了,如果他们同我回眸,我们能否相望?置身其中,感受历史与发展的气息,我沦陷了,视线片刻模糊又悄悄落定。

昏黄老旧的油灯点着,外边黑林嘶吼,青条掩映,我听见低吼,来自地底的,想要冲破阴暗,坚决的、嘶哑的沧桑感。而这一切都被四人居住的那屋里的暖夹着尘味的油灯给吞咽了。就借这月光抚平黑林的疤痕,只留下婆娑媚影。它挤进屋子里,与鼾声相融了。床并不大,却也横睡着三位红军女战士与一位妇人!她们相互依偎着,仅盖着一床被子。三个姑娘临走时不愿看着贫寒的妇人在寒冬凛冽里受冻,便把仅有的一床棉被一分为二留给了她。是啊,这就是咱们红军,宁愿自己挨着冻,也要将这唯一的温暖付给老百姓。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朗朗书声响彻濂溪书院,我看见周敦颐字正腔圆的,拿着戒尺教授学子。傍晚小镇悄悄细雨,树叶在风中摇曳,看雨的人傻了神情,那是周子在冥思。“爱莲守拙”是周敦颐秉承的清风态度,作为理学之宗,他自然肩负起了将宗派思想普及的责任。随着时间的积淀,周子的思想如同树木盘根,相结数里,惠及百姓,影响不同时代的人。“上安下顺,风清弊绝”,我感觉周围片刻凉意。闭了眼,再睁开时发现我面对周敦颐先生的铜像。朗朗乾坤下,他手上拿着卷书,那经文沿着我们走的路伴着明月清风,一起共赴韶华。令我诧异的是,当我跨过门槛回头再看周子,眼神交织,这之间好似时空的牵扯,我竟成了放学归家不舍与夫子分离的学子。这静谧、圣洁的庄严的书院当真能给人心灵以震撼。如沐在周子高尚情操的春风下,想他处处为民,从青丝到白发,克己奉公,张械又评其“于惟先生,绝学是继,穷原太极,于我来世。”这些对我的陶冶是不会停止的。

继续前行,去往汝城会议旧址。这里人家不少,房屋还保留了原有的部分特色,瓦棱叠起,流水人家,古城韵味。略显复古的房屋里,主厅,一个四四方方的长桌立在眼前,桌上整齐摆着象征身份的立牌,我又忆起1927年11月26日至28日这三天,以及被誉为为湘南暴动提供思想准备的汝城会议。箭在弦上,铿锵有力的誓言,所有人为反抗黑暗统治而斗争,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诠释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含义。毛泽东、朱德组织发表《出路在哪里》,标志长征开始。这一路艰辛,所有人保持一颗炽热的决心,哪管魑魅魍魉,以手为剑刃、以脚为重锤,划开照在面前的恐惧,一步一步打在土地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脚印,让历史铭记。令我感受颇深的历史之一:怀揣着少年壮志的周文茂,经红军拒绝入伍又破例列队,便是这用青春拥抱时代的人,崇高的精神使他走在共产主义的最前端,即使死后尸骨腐烂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这,有何不可让我们引以为豪!

历史是可以酿酒的,我浅尝一口醇酒,暖人心肺。

这些可爱可敬的人,将他们睿智的思想河系笼络山野,怀抱全中国。跟随党的指引,终于“世界一家”,为自己为祖国奋斗,去开创新面貌。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写日记]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心情日记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