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年

作者: 陈重阳2020年10月13日散文随笔

那些年的年,带着贫寒简陋的烙印,但每个人的心底,不失单纯的乐趣与味道。

年节玩社火是最为热闹的。社火班子要几十人,涵盖老中青各个年龄段。老年人精神矍铄,负责教授鼓乐技巧;中年人老成持重,掌管敲锣拍镲;青年孔武有力,热衷舞狮耍龙;少年灵活聪慧,喜欢击鼓踩跷。一村人汇在一起,成为一支欢庆的急流。

铿锵的锣鼓,把空气都震得战战兢兢的,耳膜嗡嗡作响。我二爷拍铙钹,表情泰然安详,身体款款前倾后移,一双金铙倏然腾空,在空中飞速打转,踉踉跄跄,忽而收回手中,乍然作响。我们少年艺不压身,擂起鼓痴迷卖力,擂得浑身淌汗、虎口发麻、震天动地。

小娃娃们干什么呢?一到了晚上,一准儿夜游神一样,在阒黑的夜幕里疯窜。那时电视机是稀罕物,去街坊蹭电视,这是不少娃娃干过的囧事。有的人家慷慨,门敞开着,小凳子都拿出来了,欢迎观看。乌泱泱的男女老少,济济一堂,围着小手绢般的小黑白,眼睛齐刷刷地放光。我最喜欢《铁道游击队》电视剧,打打杀杀痛快淋漓。随着剧情,我们傻愣愣地瞠目、张口、引颈、喟叹。

老街坊的大爷们也颇有意思,他们腿脚不灵便,不喜欢瞎跑,往往就坐在街巷的阳光里负暄,把拐棍往墙上一靠,一屁股偎在石头上,三五一伙,在石板上用小石子走格子。走格子有“狼吃娃”,有“挤茅坑”。“狼吃娃”以把对方棋子吃完为胜,“挤茅坑”以把对方挤得无路可走、掉进“茅坑”为胜。走格子能看出一个人的智慧、心性。一个捻须蹙眉,作思考状,一个眉眼舒展,作呵呵状。格子里边有“江山”,有时候,他们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不依不饶。可是,末了都呵呵一笑,天下太平,各自回家吃饭。

那些年的年,给了我们独特的情景,独特的感受,独特的记忆,那是我们生命岁月的叙事,它具有不可拷贝与粘贴的特性。唯此一份,所以珍贵。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