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借粮条

作者: 郭向阳2021年01月10日散文随笔

在栾川县档案馆,原来保存着一件很重要的文物——当年陈谢大军攻打抱犊寨时为栾川县李建吉(后改名为李建基)一家开具的一张借粮条。这张借粮条如今已经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一级文物,现由河北西柏坡纪念馆收藏。

这张借粮条的原件,宽不足三寸,年久烟熏,颜色发黄,但上面的字迹十分清晰,在纸的背面从左到右,用毛笔黑墨竖行写着:“今借到李建吉玉谷一千斤,西进支队警九旅供给处经手人 6/12。”并加盖了部队公章。

这张借粮条,何以成为国家一级文物?为了弄清事情原委,我走访了当年亲自保管这张借粮条、对此事的来龙去脉极为了解的栾川县档案馆离退休干部李广福老人,让他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1947年8月22日,陈谢兵团挺进豫西。9月16日,九纵司令员秦基伟、政委黄镇派李静宜率102团和一个旅的兵力,在伏牛山开创根据地,建立栾川军分区,李静宜任司令员。10月16日,李静宜率部解放栾川,10月21日,栾川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当时在栾川与卢氏两县交界处附近有一道地势险要、被土匪占据的天然雄关——抱犊寨,当地土匪谢润玉与胡宗南勾结,大肆残害百姓,杀害革命同志。这让当时栾川的红色政权受到了严重威胁,更是让抱犊寨附近的三川镇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军决定攻打抱犊寨。

1947年冬天,解放军先后对抱犊寨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围攻。战斗打得异常艰难,一连三日,抱犊寨久攻不下。谢润玉凭借有利地势负隅顽抗,我军伤亡惨重。

几天后,我军退至一个名为小红沟(今栾川县三川镇小红村)的地方休整。

一连几天的战斗,士兵疲惫不堪,加之粮食所剩无几,摆在部队面前的大问题是——缺粮。

当时,李建基刚从洛阳上学回来,了解到解放军是一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就和解放军处在了一起。相处几天之后,部队首长让他出面跟乡亲们多沟通,看看能不能为部队筹措些粮食,哪怕是借一点点口粮。

李建基知道三川镇群众也是靠天吃饭,可看到战士们奋勇作战,体力不支,又深受感动,觉得无论如何,自己都应该想法帮帮他们。

他看到自己家里刚收的玉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主动拿出一千斤玉谷(玉米),以解部队燃眉之急。这无疑是雪中送炭,部队首长听说后连连致谢:“我们给你打借条,不管什么时候,一定偿还你!”说完就打了借条,并盖了部队的公章,交给他。之后,部队就紧急转移了。

部队转移之后,抱犊寨的土匪就下山抢粮要款了,因为有人向土匪举报李建基家为解放军捐粮这件事,李建基一家更是遭了罪,不但钱粮加倍交,而且还要拿他问罪。李建基被强行押到寨上做苦力,修筑寨堡。因为怕那张借粮条被土匪找到,李家几次转移,最后,被李建基的母亲用一片破布包好,塞进一处墙缝里,外面又用泥给封上了。

后来,抱犊寨被攻克,三川镇解放,李建基也参加了工作。由于他有文化,组织部门安排他到栾川一中做了理化教师。后来,有人举报他给抱犊寨土匪捐粮、捐款较多,并长期为土匪服务,他被开除公职。当时李建基的母亲年纪大了,忘了放借粮条的地方,他找不到那张借粮条为自己申辩,只好返乡务农了。

1987年,李建基的儿子在家拆旧屋盖新房时,才在一处墙缝里找到了这张借粮条。当李建基拿到这张借粮条时,泣不成声。他向组织说明了情况,经核实,李建基一家为豫西解放做出了积极贡献。县民政局先后两次偿还补贴李建基家人民币680元,并就相关问题做出纠正,而后将这张借粮条交由栾川县档案馆予以保管。

栾川县档案馆职工李广福等人,以此为主题,写了文章,发表在《河南日报》上。文章见报后,引起很大的反响,《中国档案报》《人民政协报》等报刊相继转载。西柏坡纪念馆获悉后,多次来人来函,请调借粮条,强调了这张借粮条的意义和价值。

在《请调专函》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当年陈谢兵团南渡黄河是我军三军经略中原战略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李建吉同志一家支援我军粮食一千斤,是当时栾川人民、河南人民和解放区人民支援前线的有力证明,是对党中央英明决策的有力佐证,也是陈谢兵团行动的实物证件,把它放到西柏坡纪念馆,不仅面向全国,而且面向全世界,能够更好更大范围地宣传李建吉,宣传栾川,能够使其发挥更大更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栾川县档案馆将这张珍贵的借粮条交给西柏坡纪念馆收藏。这张借粮条在西柏坡纪念馆布展后,受到许多人的关注。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还专门以借粮条为内容编演了一个小品《借粮》,向世人展示这段历史。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李建基为这张借粮条吃尽了苦头,当朋友或亲戚问及他是否后悔当年的行为时,他坚定地回答:“我什么时候都不后悔,我相信共产党是真心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相信人民军队是为百姓打天下的军队,这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