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烂漫时光

作者: 轻风流水程维[文集]2023年02月18日心情随笔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五十年前我坐在休宁县海阳第一小学教室里,一抬头就望得见的毛主席语录。

那时候,教室前面黑板上方正中是毛主席身着军装的头像;"好好学习"和"天天向上"八个字用的是毛主席的手迹,分排在头像两侧。这字和头像,都是用红漆喷上去的。全校所有教室都是这样:雪白的墙壁衬托着通红的毛主席头像语录,很是耀眼入心。

我坐进一年级的教室,是在1968年开春。当时适逢"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升学由秋季改到春季;小学学制由六年改为五年。

其实,我跟我们这届相当多的同学一样,1965年秋天就进幼儿班了。刚刚上了一个学年的小班,就遇上了1966年那个火热的盛夏——所有学校都停课了;第二年春天才复学上中班。又一个学年过后,就没上大班了,直接上了一年级。

在海阳一小,从进幼儿班到小学毕业,我先后遇到过几位对学生很好、很负责任的老师——至今铭记在心。

幼儿班时的陈老师,是一位梳着两条麻花辫的年青美丽、温柔可亲的女老师。她手指着教室墙壁上并排贴着的两幅领袖画像,亲切地教我们认识毛主席和刘主席。

一年级时的班主任金老师,也是很年青的女老师,打着两个短辫,矮矮胖胖的;教我们语文。有意思的是三十年后,她的孙女读中学时正是我的学生,我教她语文。

二年级时的罗老师,是一位三十多岁的抽烟的女老师。她也是我们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很重用我,评我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让我两次在全校大会上代表班级登台发言。

三年级时先后有方老师和戴老师当我们的班主任并教我们语文。戴老师也是位抽烟的女老师,五十多岁了,是当时一小最年长的老师。方老师大概也四十出头了,身形瘦长,头发微卷,目光炯炯,不怒自威。他和戴老师都是用一口"休宁式普通话"读书、讲课;写字也都是工工整整,一丝不苟。方老师时常双手往后一剪,很有威严架势——我晓得,他原本就是教导主任;运动一来靠边了,成了普通教师。多年后听说,运动一过他就复职了;退休前还曾校长兼教导主任"一肩挑".

四年级时的吴老师,也很年青,打着两只短辫,眼睛大大的,鼻孔左侧还有一粒黑痣。她教我们语文,也是班主任;待我们和蔼亲切,比较喜欢我:排练"大批判"的"群口词"到学校大会上表演,她让我担当甲角;组织班级小合唱,她亲手教我打拍指挥——也是在学校大会上:身穿绿"军装"、腰扎牛皮带、袖子捋得高高的我,左手叉腰,右手在空中划着"8"字;一脸神气,一身劲头。吴老师还带我们几个同学去她家里玩过。她只带了我们一学期就离开了一小。

五年级时的班主任程立志老师,则是我后来回想起来感受最深的启蒙老师之一。

程老师那时大概三十出头的年纪,一头蓬松的黑发三七开,一张帅气的脸

轮廓清晰,一双明亮的眼睛充满了智慧。他刚教我们时,神情严肃的时候居多,令我们有点怕他。不过这点畏惧很快就被冲淡了——我们喜欢上他的语文课了。程老师讲课,随时都会夹带一些课外知识,让我们开了不少眼界。诸如"过去,苏联给过我们很大的援助;但斯大林又有严重的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朝鲜、越南反帝不反修;阿尔巴尼亚则是‘欧洲的一盏伟大的社会主义明灯’",还有缅甸、泰国同我国关系怎么样……这样一些内容,都是程老师课堂上的链接和延伸。有一次,程老师讲课时不知怎么讲起了解放北平,提到"傅作义后来当过新中国的水利部长"——坐在教室前排的我急不可耐地插了句嘴:"他是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程老师马上朝我点头微笑,指着我表扬道:"这个同学很不错,看样子是晓得看报纸、听广播的。"他这一肯定,我"关心国家大事"的劲头就更大了。

还有两件事,让我感觉到程老师真的跟别的老师有些不一样。

某日上午第一节语文课,汪小芝同学(上中学后改名"汪芝",仍与我同学)迟到了,低着头,满脸通红地站在教室门口。程老师朝她点了下头,她才急忙侧身走向座位。——就因这"低着头,满脸通红",程老师不仅没有批评她,反而还表扬了她几句。

另一日下午我们排队放学,走到草堂巷巷口时,我不知为什么跟正在那儿执勤的我们班的汪淑玲吵了几句,骂了她。于是,第二天早操后通报头一天的放学纪律时,广播喇叭里就有了一句 "五(1)班程维骂人".回到班上,程老师便训诫全班要如何如何,"千万不要跟程维一样,在全校广播里批评!"接下来,他却并未找过我,更没让我写检查。

平时,程老师还喜欢拉手风琴。某日下午课间,他不知何故一高兴,就坐在讲台上要拉手风琴,还要大家推出一个人来唱歌。在场的同学便推出我来。程老师见我傻笑着没有退缩,就笑着问我"唱个什么歌啊?"我不知怎么的就脱口而出:"《越南——中国》。"程老师拉了一段过门后,我便一展歌喉:"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共邻东海,我们友谊像朝阳……";程老师则一直在努力地跟着我的节奏来伴奏。一曲唱罢,一阵喧闹;嘻嘻哈哈,快活极了。

1973年年初我们小学毕业,程立志老师也调离了海阳一小。让我没想到是,十多年后我从外地调来海阳中学教书,竟然戏剧性地跟程老师重逢了——跟他成了同事;他的小女儿还是我班上的学生。话聊方知,程老师早先在一小多年任教算术;离开一小后,他被选拔当了中学数学教师,不久又被选送到教育学院进修;结业后起先在县城另一所学校任教,后来调入海中。在我跟程老师同事的十多年间,他一直任教高中数学,并担任班主任,还当过年级组长;一如既往深得学生拥戴,深受学校重用。他老两口膝下两个女儿,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国外;退休后便随女儿长居外地,其乐融融。

我始终觉得,虽然我们上小学是在动荡年代,但我们仍然是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雨露阳光哺育下茁壮成长的。

我清楚地记得,刚上二年级时我就第一次亲历了考试——那是在1969年暑假前。考试前一天,老师告诉我们:考试,就是发一张大纸给你,你就做那纸上的题目——不能看书,也不能跟同学讲话。考试那天天气阴凉,没有太阳,也没有风。上午考语文,下午考算术。试卷发下来了,那纸张——不是白纸,是一种灰不灰、黄不黄的纸,纸面有点暗;纸上的题目,是蜡刻的、笔划细细的蓝色仿宋字。教室里很安静;心里头……也不是很紧张。考试后第二天,老师就公布了分数——我语文全班第一,算术只是中等。算术不如语文,那时就起头了。

我们小学毕业升初中,也是经过了统考的。海阳二小、三小的毕业生都集中到一小来考试。汪芝五十年后还记得,她与程育红(我们的中学同学,当时是二小的)座位相邻。

我们上小学时,还有课外学习小组——通常由家庭住址临近的几个同学组合而成。到五年级时,胡小丽、戴剑萍、江国平和我等几个同学是一个组的,学习地点就在我家。大家一起阅读报纸学习时事,互帮互助完成作业,此外,就是谈天说地东扯西拉。有时也难免出点意外。某天晚上学习时,胡小丽把她弟弟带来玩。结果不知怎么的,她弟弟竟然跟江国平打了一架。好在大家拉一拉、劝一劝之后,也就没事了。

这位江国平——小学时我一直跟他来往比较多。他天资聪慧,深得老师欣赏。一年级时金老师教我们背毛主席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一篇一篇地过关。在大部分同学刚刚背下第一篇的时候,江国平已经很流利地背完了第二篇。于是金老师一脸惊喜:"江国平,我教你背《愚公移山》吧!"站在一旁的我羡慕极了。江国平虽然学习优良能说会道,但是性格非常强势脾气异常暴躁。小学升初中,我到了海阳中学,他到了休宁中学。后来,他考上了安徽省交通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徽州地区交通系统的一个单位工作。不幸的是,他最终因甲亢疾病恶化而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不已。

半个月前,我写了《那个年代,我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一文,回忆五十年前那美丽亲切的海阳一小老校园;回味当年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烂漫岁月: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朗声读书,在树影斑驳的舞台上放声歌唱,在亮绿柔软的球场上尽情踢球,在喜获丰收的田园里挥汗劳作;往那操场的台上一站,就能够一览远处的无限风光…… 那个时候,我们呼吸着清新自由的空气,一个个朝气蓬勃,生龙活虎;大家都无忧无虑,快乐幸福。文章不少老同学都看了。查一平有感而发如下:"程老师以清晰的记忆和欢快流畅的笔墨,成功地把我们这些个老同学骗回到了五十年前的小学时光。无数个桥段又尽显眼前:那时,憋屈小小的,摩擦不存于心,须臾也就没了;那时,天是蓝蓝的,地是暖暖的,人是坦诚的。站在河溪旁,一溜子扒个精光,身体除了头发,全光板地一头扎入水中,狗爬似的蹦跶着,玩的那叫一个‘嗨’。光阴荏苒,昔事如烟,怎一个念字了得,惟有揶揄自嘲了:妈的,回不去了……"

是啊!追怀那"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烂漫时光——没有背不起的书包,没有写不完的作业,上学不用大人送,放学不必大人接,……着实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神往驱驰,心潮难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