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抒情散文

2023年03月04日优秀文章

回家的抒情散文(必读5篇)

把夕阳带回家

每当人们在谈到"夕阳"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

而当你真正的看一次日落时,你会觉得"夕阳无限好",是啊,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有几个人有心思去欣赏夕阳的好呢?每每看到太阳落山,就会觉得又一天到头了,感觉时间过的或快,或慢。却没有看到夕阳的另一面,美丽,希望,开始……

今天偶有空和一个朋友在湖边聊天,忽然间发现了,湖水里有一道美丽的红丝带,感觉像是一群金鱼在那里表演,一动一动的,看起来很是整齐,感觉太漂亮了。于是,又睁大眼睛一看,呆了,难道俺近视的这么严重,看到的只是幻觉啊,原来是夕阳的倒影,不过也甚喜欢这种模糊的感觉,朦胧也是一种独特的风景啊。看着那飘动般的红丝带,在鳞鳞的湖面上,那么的轻盈,那么的飘逸,水面上柳树的倒影与红丝带构成了黄昏的独特画面,真想把这夕阳的美丽带回家,慢慢的品味,慢慢的欣赏……

看着湖边这么美丽的风景,却很少有人欣赏,那些情侣们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了,那匆忙的路人束缚在自己的生活中,那闲散的看客也都在捕捉自己的风景,而傻傻的我,也沉浸在自己的夕阳中,在慢慢的咀嚼,慢慢的消化这华丽的晚餐。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属于自己的世界;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属于自己的风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属于自己的人生。我们没有任何权利去评论,那就好好的欣赏自己的风景吧。

你看,那红丝带在向远处飘去;你看,那柳树的身影也渐渐的隐去;你看,那夜幕也慢慢的向我们扑了过来。甚是无奈,甚是讨厌,但是,我没有办法啊,远处的天空渐渐的灰了,暗了,黑了。那天边的红晕也悄悄的退却下去了,湖面上的夕阳也悄悄的蒙上了面庞,害羞的退场了。也许明天,她还会依旧出来表演吧,也许明天,景同人不同吧。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夕阳的美丽依然在这里,那红丝带,依然在舞动。有人害怕黄昏,害怕黑夜,因为天黑了,似乎没有了希望,也许吧。但是,我们应该相信,明天的太阳依然会升起,那黎明的曙光,虽是微弱,不也渐渐拉开了明朗的日幕吗?夕阳,还是很美丽的风景啊,你看那天边的水彩画,你看那披着红纱的世界,多么喜庆啊,希望,明天,不就在那红纱后面吗?很近很近的哦。

天黑了,我要把夕阳带回家……慢慢的去揭开那面纱,去揭开希望,去揭开明天……

回家乡过年

文/侯昌照

又是一年春节,喜庆的氛围笼罩着大街小巷。95后的我每年都跟着父母回家乡过年,今年也不例外。

我的家乡是宜章县五岭乡的留军村,这个村很小,但是充满了乡情。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在为准备年货奔忙。大年三十,父亲带着我和母亲还有年货,开着一辆旧吉普车,顺着泥泞坑洼的山路去爷爷奶奶家过年。每年来这里,感觉、风景都不尽相同,唯一不变的是爷爷和奶奶每次都会在山头等着我们。到家就更忙了,妈妈和姑姑们要准备年夜饭,整整一个下午我都会在灶房外面闻嗅着饭菜的香气。有时候一道菜做好了,母亲会从灶房出来,捏着一块肉放进我的嘴里,满嘴都是幸福的味道。

过年的重头戏少不了年夜饭和烟花。年夜饭是家家户户的感情饭和团圆饭,马虎不得:大块的腊肉、红烧猪蹄、米粉肉、酱油鸭、土鸡汤……这些香喷喷的饭菜,是最美的年味。小辈向长辈敬酒,长辈给晚辈发红包,母亲会给我的口袋里放一枚铜钱,预示着辞旧迎新。最让孩子们兴奋的当然是放烟花了。我带着表弟表妹在屋后的梯田旁放,父亲和姑父抬着一个很大的花炮,远远地放在梯田中央,点燃后,五颜六色的火光霎时照亮了整个天空,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晚饭后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时而大笑,时而感慨,时而与家人分享一年的喜怒哀乐,家的感觉,家的温暖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个淳朴的小山村,远离大城市的喧嚣,洗涤了在外游子的满面风尘,净化了内心所有的忧愁苦闷。

大年初一是走亲访友的日子。早上七点,家里的长辈在老屋门口的神像前放一挂鞭炮,以示祭祖宗,祈求幸福平安。之后又会在老屋后的田地里放一挂鞭炮,以示祭天祭神。这时候晚辈们被鞭炮声叫醒,起床吃早饭,早饭是宜章的特产——蕨根糍粑。在锅里放入底油,九成热后下糍粑,放盐调味,还可搭配一些蔬菜叶,糍粑呈扁平圆形状,象征团团圆圆。吃下这充满喜气的糍粑后,八点整,家里的儿子要准时出发去拜年。出门是有讲究的,父亲会在车前放一挂鞭炮,然后我和母亲上车,当车离开老屋时,爷爷又会在屋前放一挂鞭炮,以示喜庆、充满祝福的一天开始了。到了亲戚家,这个时候又有讲究。来拜年的人不能直接进门,需要在门前放一挂鞭炮,屋主人听见鞭炮声才能出门迎客,如果在路上恰巧遇见了,屋主人也要回到屋内,等到放完鞭炮后才能开门迎接,这是迎喜气进门的意思。我们一般放的鞭炮叫"大地红",长长的一串盘卷起来,点燃后留下一地的红色纸屑,无论堆积得有多厚,都不能扫去,只能等到出节后才能扫,这是喜气长存、"红"运当头的寓意。常常有亲戚家顽皮的小孩,在纸屑堆里寻找未点燃的"漏"炮,手在地上翻着找着,再脏也不怕。

这就是我家乡的"年".无论什么时候,无论离开家乡有多远,灶房上的炊烟和大地红的炮响会一直伴随着我。年的味道,亦是家的味道。

回家

文/吴鲜

回家,是一个生动的词,回家,是一份温暖的记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言无改鬓毛哀,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山一程水一程的归来,回家,已是归心似箭。急促叩响老屋大门的声响,憋了好久的那声:"妈,我回来了。"落座,递烟,泡茶,灶火,窗外温暖的阳光。又见炊烟袅袅升起,又闻饭菜飘香。又跑到房前屋后,又见竹林归鸟,又见夕阳远山。看着我,一如儿时,那东张西望的模样,斯时,母亲乐了:"好啊!鸟儿归林,你回家。"那一刻,我发现母亲坚强的泪水,风中飘动的白发,在夕阳余晖的返照下,故乡更加辽阔,大地更加苍莽,而老屋檐下,母亲倚门而望的目光,忽的定格成一幅乡村永恒的版画。是回家太迟,还是回家太少?"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故乡似酒如茶,醇香飘荡,历久弥香。

犹记当年,那时,我在江城上大学,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无论是交通,还是经济,都很不发达。每至寒暑假,放假回家,我都早早地提前写信告之母亲和家中年迈的奶奶,信发出后,一头是我的向往,一头是母亲和奶奶的牵挂,回家,已指日可待,一夜的船行江上,我基本上都是孑立船头,想人生,想过往,想乡间的日子,想英年早逝的父亲,想年迈的奶奶,想一个人独自坚强地支撑着这个家的母亲,想在沪上读大学的大弟,想在家乡县城读高中的小弟。想门前的小河淌水,月出东山。想屋后的荷塘飘香,想乡村原野,夕阳远山。真实,温暖,记忆,凝望,回眸,老屋,乡村,原野,远山,这一系列影像的铺陈与叠加,更加快了我回家的步伐。下轮船,转汽车,一路风尘仆仆,快了,到了,我又望见了门前的那棵古老的香樟树,我又听到了熟悉的乡音,又见到了乡人们淳朴的笑脸和真诚的问候:"回来啦?""回来了。"一问一答之际,母亲已站在了村口,奶奶,小黑子狗已转在了我身边……久违了,我至爰的亲人们,是你们,一如故乡大地之上灿烂的阳光,注入了我人生温暖的底色。乃至多年以后,我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回家的方向。都说,近乡情更怯,我要说,回家,情更浓啊!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我已离开故乡多年。离家,回家,迎来,送往。家,永远是最温馨的港湾。那里,有我们纯真而温暖的记忆,那里,有倚门而望日夜思念我们的白发亲娘。快回家看看吧,不为别的,只为又见炊烟,又见白发亲娘,那开心的笑脸,那笑声朗朗。当我今日,快要收官这篇关于"回家"的小文之时,母亲已被我接"回"到了我的家中。今天,是母亲的生日,再过十多个小时,儿子也将从遥远的北方大地飞回家乡,给奶奶,我的母亲过生日,他在电话中说:祝奶奶生日快乐!回家,回家,母亲,我,儿子,三代人,对于家的理解是相同的,有爱才有家!平凡的日子,温暖的阳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期待着,儿子的回家。不知道,我在见到儿子的那一刻,我会不会流下幸福的泪花?一如母亲当年,站在村口,迎接我,回家时的模样——莹莹泪光里,那一抹夕阳远山。

回家,回家!是远方的呼唤,家,是心灵的哨所,家,更是爱的港湾。一旦踏上回家的路,无论到了什么年岁,我们依然会热泪盈眶!

回家的路

文/hzgyouth

家是漂泊数年亦将栖身的港湾;家是洗净心灵尘埃的美丽城堡。回家的路既短暂又漫长,短的心灵瞬间可及,长的数年翘首远盼。人生在经历过许多风雨,顾看过许多风景,漫走过许多的人生路之后,有一种理念沉淀下来:回家的路是通往心灵的路。

我的家是位于灵丘县城西南90公里的花塔村。第一次离开家是读初中,初中在当时的乡政府所在地——三楼,那时候只有星期日才休息,学校为了照顾来之全乡九个村的学生,两个星期休息一次,共两天,也就是星期六早上离校,星期日晚上返校上晚自习。十多岁的孩子离开父母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且当时都是自己带干粮,学校帮热一热,所谓的干粮就是玉米面和山桃叶做成的饼子(当时叫菜饼)、高粱面做皮包山桃叶做成的饺子(当时叫高粱面饺子),十多天之后的干粮,逢冬天干裂爆开,上面满是灰尘;逢夏天发生变质,拉丝发酸。如此苦行僧的日子谁不盼着回家吃吃母亲做的饭菜,饱饱肚子,慰劳一下自己的胃。于是,星期六早上,当时也不知道是几点,反正有一个人叫醒,男男女女十来人披着月色就出发了。家乡花塔离三楼所在的初中十五华里,还要翻过一道大山(红沙岭),走回去要两个多小时,到家了,家人才刚刚起床,大约六点钟左右吧。可见当时的归家心切。

离家远一点是八十年代上灵丘高中。花塔离县城90多公里,我们算是最远的学生了。坐车也只能到三楼,而且车票一元八角,价格不菲。当时是父母把自家产的粮食买到乡政府粮站,变成当时的供应粮,每月二十八斤,生活费也就不到十块钱。为了省钱,每个学期只能期末回家一次。有一次回家记忆犹新,初中时一位同学刚好在我放假时来县城办事,为了省钱,我俩约好早上从县城火车站坐火车到白崖台,然后步行三十多华里回家,火车票不到一块钱。早上八点多坐火车,大约九点半到白崖台火车站,步行一个多小时到我的同学家——香炉石村,在同学家吃过午饭后,归家心切的我再独自步行三个小时回到花塔,此时已是下午了。走了四个多小时,省了一块多钱,在当时确实是一大创举。创举的意义就在于省了一块多钱,而且达到了回家的目的。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县城教书,回家看望父母一直是最主要的牵挂。回家的方式也不断演绎。90年托高中同学走后门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这辆自行车既是我的主要家产,也是回家的交通工具,曾经有三次骑自行车一个人回家。前面提到,花塔距离县城90多华里,当时还要翻越南巍山(俗称大黄岭),单程也要七八个小时,差不多一天的时间,骑到最后,两条腿都麻木了,成为机械性的转动。但是心情愉悦,从不觉得苦和累。后来,条件好了一点,自己买了摩托车,摩托车自然成为回家的主要交通工具。再后来是找朋友借汽车接送回家。现在自己买了小轿车,自驾车回家。回家的交通方式变了,但是,回家的心情不变。

一直在想,早已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为什么家乡还是如此梦魂牵绕。可能就是为了和父亲唠唠家常,和母亲说说心里话,看一看亲人的笑脸,听一听村里老人的述说,吸一吸家乡清新的空气,尝一尝家乡没有污染的泉水……

回到家乡,心是静的,脑是清的,生活中的委屈,工作中的辛劳,人生的迷茫,所有的疲惫,都会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只有快乐在眼中尽情挥洒,幸福在心底回味绵长。

回家

文/陈德平

不觉间,窗外已是暮色笼罩。楼道里不见匆匆而过的人影,突然变得安静起来。车从单位驶出,大街上灯火阑珊,行人和车辆不多。此时本该是下班高峰时段,可往日的拥堵消失了,一下显得空旷和清静。我知道,许多人都已出城了。往常这个时候,街上张灯结彩,能看到匆匆忙忙办年货的人流,而我也在回家乡的路上,或早已在家帮母亲宰鸡杀鱼,生炉烧菜,准备过年的食物。而眼前寂静无声,只有电台里不停地在播放《新年好》乐曲和刘德华唱的《恭喜发财》。蓦地,心中浮起一种空落落的茫然,像航行于海上的帆船,失去了方向,不知何地是归处。

春节是召唤游子回归的日子。曾经每年我也挤在这春运大军中,为了过年团聚,哪怕路途最遥远、最艰难,也要急急地往家赶,千辛万苦在所不惜。那时交通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天上地下交通工具五花八门,远行唯有火车,因此常常一票难求。记得入伍第一次回家探亲,从内蒙古坐车到北京,在火车站排了半天队,才签到票,却没有坐位。晚上上车后,车厢里挤满了人,有的钻到了坐席下。于是只好站在过道上,这一站就是整整一个晚上。尽管一路艰辛,但对回家的渴望抵消了一切,始终精神抖擞。下午到上海后再次签票转车,我乘坐的是夜行列车,到家乡时天刚蒙蒙亮。近乡情怯。晨曦中,车窗外现出了一条条细细的河流、绿色的田野和粉墙黛瓦以及远处起伏的山峦,当这些熟悉的景象,时隔多年后再次展现在眼前,顿时心潮澎湃。到站后,听到喇叭里传出的越剧唱腔,又让我感到一种久违的亲切。就像电影《南征北战》中的那位胖战士随部队至家乡河边,望着波光粼粼的河水,捧起喝一口,甜滋滋地说:"又喝到家乡的水了!"

家,是世界上最美的景色,所以回家总是兴奋的。因为能与父母家人团聚,揣着一颗火热的心,把别离的相思和牵挂全凝聚在回家路上。每次回家前,我都要准备一番,除了早早地买车票,就是上街给家人选购物品。虽然,那时积蓄不多,刚当兵时每月只有6元的津贴,往往倾囊而出,但这样的付出却是心之愉悦,揉进了自己对家的向往和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我曾在北京王府井给父亲买过一条毛绒裤和给母亲买过一双柔软的棉鞋,他们穿后都感合适,穿了好长一段时间。以后随着提干,我回家的次数更多了。不管多么忙碌,只要能回家,总给我带来无比的喜悦,一扫心中的疲惫。有回到军部开会,开完会已是大年廿八了,望着屋外纷纷扬扬的大雪,一起参会的领导似乎看出了我思家的心情,便对我说:"这些日子辛苦了,给你一周假,回家过春节!"我立时喜出望外,连夜启程,一路南下。当赶到家乡时,正是大年三十吃年夜饭的时候,街上华灯初上,夜空中不断有焰火升起,远处传来鞭炮声,我仿佛已闻到了家家户户飘出的饭菜香。此刻,我大步流星,心是如此急切,又是那么激动。当拎着提包推开家门时,围桌在吃年夜饭的家人们一下惊呆了,他们为我的蓦然而至欣喜不已。因为我曾告知这个春节不回家,那时没有手机,无法及时告知,因此大家毫无思想准备。不过这意外的惊喜给节日团圆更增添了喜剧效果,母亲高兴地抹起了眼泪,当即给我添碗加筷,共享合家欢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车窗外夜色更浓了,电台里又响起了《常回家看看》的歌曲。有人等有人盼,才是家;父母在,家才是真正的归宿。如今父母不在了,一切似乎都那么轻易就逝去了,回家于我变成了虚幻。唯有对曾经一次次回家的幸福记忆,唤起藏匿在心灵深处的家的味道。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