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文章摘抄大全

2023年03月05日优秀文章

优美的文章摘抄大全(必读7篇)

邂逅一片荷塘

文/潘姝苗

禁不住晚风凉意来袭,出门去散步。一日走得远了,邂逅一片荷塘。层层碧波、田田荷叶,连成一座绿色的舞池,一阵微风吹过,像一群摆动身姿的婀娜少女。

亭亭荷叶如凌波仙子,乘风乘月,绿浪翻滚,跳着欢快的舞步,令人满目生辉,兴致倍增。"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像词里写的那样,荷叶轻轻摇曳,似罗裙,无穷碧,风韵雅致。坐在青青池塘边,圆盘一样的荷叶紧紧挨着,此起彼伏地荡漾,送来叶子的阵阵清香,夹杂着腥甜的水汽,像一道天赐的素斋,秀色可餐。情不自禁抬手撩起一波池水,任凭水花四溅,洒在莲叶上凝成水滴,如一粒粒散落的珍珠,在绿裙上跌宕起伏。此刻我目睹的,怕是价值千万的"玉盘珍馐"了吧?

我的身体与莲叶挨得这样近,它清香的气息扑面而来。我按捺不住喜悦,拽下最靠近的一片,手指被带刺的荷秆冷不丁扎得生疼。几根牵扯的藕丝若有若无地四散开来,像是为我的采摘耍着小脾气,是悲是喜?此间,我竟成了个不解风情的人。冰凉的叶瓣托在掌心之间,水滴晶莹像谁在调皮弹拨的玻璃珠子,在荷叶做成的琴盘上跳来跳去,似有叮咚之声,虽无声却胜似天籁,这正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我兀自陶醉在亲手制作的景致里,尺水兴波,跌宕生姿,仿佛《霓裳》在耳边奏起,一时间感觉耳清目明。在鳞次栉比的楼宇之外,难得有这样一处风景——揉合了生态田园的滋味,使人回归自然,安置尘心。

不知我是否来得不巧,塘里未见荷花,只有肥厚的荷叶,从水岸的一头伸展到另一头,简单自在。张开双臂,感受荷塘一碧万顷的气势,围塘而转,腿脚如莲步凌波,分外轻快,心似被放逐到千里之外,一层层打开,豁然通透。

打量四周,匝树鸟鸣,岸芷汀兰,蹦跳的蚂蚱,欢叫的小虫,路边俯拾皆趣。一湾水沟,青草夹岸,间或有几只蜻蜓点在漂浮的莲蓬上,还来不及细看它的颜色,就已经带着你渴慕的眼神渐飞渐远了。这座池塘明显不是人工开发,而是被现代文明遗漏的一角。城市建设此起彼伏,这一隅荷塘像一个襁褓,托举着大自然幸存的幼苗,令我心生怜惜。

天色渐晚,终于要和这池荷叶告别,看清圆的荷叶在风的吹拂下,萦波弄水,展露它妩媚的姿态。好像多情的人儿恋恋不舍地问:"此时归去,何日再来?"多么希望它一直在那里。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吟着周邦彦的这首《苏幕遮》,遇见这一池清韵,溽暑全消,心静如雪。

桑葚红了

文/戴新成

立夏后,正是满山遍野桑葚成熟时,一颗颗饱满圆润的桑葚在大片翠绿桑叶的衬托下格外显眼。

家乡的桑树不高,且枝杈纵横,树姿壮健,犹如一把把结实的大伞。它们大片地散落在农户房前屋后,或山坡上,或沟渠荒地,任其花开花落,果实累累。每到夏初之时,当那红得发紫的果实如约而至挂满枝头时,低调的桑树就再也逃不过孩童们的火眼金睛了。

记得过去春夏养蚕的季节,每天下午放学后,母亲就会吩咐我去采摘桑叶,房后山坡上父母栽有一百多根七八年的老桑树,由于每年肥料上得足,颗颗桑树树大叶茂,乡下孩子最擅长爬树了,朝手心啐一口唾沫,抱着树干双手交错攀爬,双脚用劲蹬踩……待到树腰时,双腿叉在枝丫间,就开始为蚕宝宝撷取新鲜润泽的生命之叶,当然也不忘撸下那一串串乌黑晶莹、甘酸丰盈的果实,贪婪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无上美味。那年月,春日无穷尽,撒欢到掌灯时分才想起回家。"殷红莫问何因染",母亲一看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儿,于是一边怜爱地摸着我的"花猫脸",一边嗔怪道:"洗洗吧,跟野猫子吸了血似的,明天还要上学呢".

桑葚记录着亲情,也记录着穷孩子的成长。随后上学离开了偏僻的村庄,记得那天,满头白发的母亲站在村口的大桑树下依依不舍而又满怀期待地望着我渐行渐远……人一生都在路上行走,只是不管走多远,都无法走出家乡的版图和亲人的牵挂。于是,家乡的桑树就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意象,每到思乡时,便浮现在心底,难舍难分。前些年,村里扩展道路,我老家屋后的一颗颗大桑树被一一砍掉了,不禁一顿感伤,很多童年的记忆,被无情抹杀。然而一条宽阔道路的价值,远远大于一些桑树的价值,路通了,总是好事。

还好,近年来,镇村继续实行"退耕还林"的政策,鼓励老百姓将一些不用的土地种上桑树,兴桑养蚕,大片大片的桑树如雨后春笋,朝气蓬勃的生长着,家家户户都传出春夏蚕茧大丰收的喜悦。光明村一姓李的养蚕大户年养蚕百张成了远近有名的富裕户,新建了三层楼房,他嫁女时除了陪嫁有现代化的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等外,还陪有五千根良桑苗呢。

山里人淳朴,每天都要喝酒,由于粮食紧张,用包谷烤酒少,就用坡上的桑葚酿酒,开始是把成熟的桑葚捣碎放入坛罐中加糖密封,于是就有了传统的酿酒技艺。听我爷爷讲过,清道光年间,当时家住大山之中踊跃村仰天沟的吴光荣的父母,后坡上种了几亩桑园,用养蚕维持生计。每当桑葚成熟的时候,都会采一些桑葚储存或榨汁,以作食用。后来不经意发现,储存于陶罐中的桑葚汁酝酿发酵后,口感居然如酒般醇香美味,于是,经过多番刻意的管护配比,吴家的第一坛桑葚酒,终于在一个简朴的陶罐中酿制成功。以后经过几代人近150多年的摸索研究,逐渐酿制出了有着酸甜香辣等多种口感的桑葚系列酒,如红桑葚酒、白桑葚酒、桑葚五粮蒸馏酒等。吴光荣他在认真汲取历代前辈酿酒经验的同时,精心钻研,自他接手以来,在原材料的选用、制曲的配比、发酵的环境气候到储存运输,每一步流程环节都有他独特的要求和方法。因为受原材料的采摘季节、酿造气候环境和特殊加工技艺的限制,吴光荣桑葚酒当时尽管很受社会各界的欢迎,但生产成本高产量还达到规模化。

二十年前,我曾进山采访过吴光荣,年过八旬的他谈起吴氏这项酿酒技术异常地兴奋,他说,酿制桑葚酒要通过三道步骤,第一是制曲,需要选取优质小麦、大麦、豌豆,按照比例要求以独传的方式进行制曲;第二是熬糖,将精选的玉米或者大米,通过特殊方法熬制成饴糖以备用;第三是将已成熟的桑葚榨汁发酵以作酿酒。然后便是三个月的精心管理,吴老曾说过,酿桑葚酒就跟养孩子一样,也是要投注感情要凭心灵来感受的,只有用心去照顾去管护,才能酿出有好质量好滋味的酒,否则再好的原材料也会被酿成酸涩的醋,破坏其中糖蛋白质、鞣酸、苹果酸等成份,难有强身健体之功效。后来,吴氏桑葚烤酒工艺申报批准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初夏,清风吹过,山坡上片片桑树的叶片沙沙作响,熟透了的桑葚,油生生,黑黝黝,摇曳在枝头,仍然是那么显眼呢。

与荷为邻

文/王景瑞

每当"落霞与孤鹜齐飞"时刻,我便来到距我寓所很近的遗爱湖公园,徜徉其间,心境就出奇地平和,这已成了多年的习惯。

仲夏5月,我在这里又见小荷尖尖,娇羞万状,碧叶簇拥,飒飒有声……夕阳之下,湖角里的荷叶随着微风舞蹈,好大的一片绿呀,这绿意似在柔柔地飘动,楼厦在湖水的倒影下很有韵味。风把荷香送到肺腑深处,居然有些温度。嗅了嗅,暖暖的,顿觉心旷神怡,恍惚如是某人的味道,母亲的?恋人的?

清风如少年,狂逐无定处。敞怀荷风之中,抛开一切烦恼,任风吹散我的头发。这种感觉,如同聆听贝多芬的《月光曲》一般美妙,使人十分惬意、怡然自得。这时,清风吹动荷叶沙沙作响,把我从那悠长的意境中拽了回来。徐徐清风带着阵阵荷香为我轻轻拂面,揩去了盛夏的酷热,也洗去了心中的沧桑。没有什么比荷更能诠释自然的了,只见她安在湖中一隅,沐浴阳光雨露,心满意足地随风而动,做个逍遥的舞者。反观人类,少见有人能在荣耀面前安静下来,而荷却能做到。从泥泞里走出的她,在至弱至刚的水的洗濯下,似少女的清新,一副谦谦君子的风范。她宁静无邪、圣洁优雅,素面朝天,自有一种不需要任何点缀的洒脱,一种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一种不艳羡任何名利的超然……

湖风在潇潇疏疏地吹着,细得如丝,柔得如水,轻得如烟,把个一池的荷叶摇得东斜西歪,你拥我抱,亲密无间。这时的湖角莲池,既没有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采莲女的嬉闹;也没有杨万里的"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色彩。这里的荷花是清一色的白,那一朵朵带着雨露亭亭玉立的白莲,姣美的容颜素如霜雪,有的高仰着圣洁的玉茎,噘起那尖尖的小嘴,大胆地去迎接雨的亲昵;有的低垂粉梗,像是心中有万千幽思,万种风情,却是欲语还休,娇羞地藏在偌大的荷叶绿荫伞下,倾听风的呢喃;有的像月宫里顽皮的玉兔,从那碧海蓝天中探头探脑想窥视人间的新奇。我静静地听着荷上的风声,那风摇荷叶的韵律仿佛使我听到了荷的花开声音,莲的蓬勃声音,藕的拔节声音……

荷叶覆盖整个湖角,恰似一池的绿云恣肆绵延,有的浮在水面,有的跃出碧波,茎干或纵或斜,叶盘或交或搭,错落有致,风姿绰约。荷叶在微风中悠然飘舞,似少女的腰身在扭。荷杆托起洁白的花朵,似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那样静谧,那样凝思,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纯洁、高贵的感觉,冰清玉洁超凡脱俗,卓尔不群美丽如梦。站在湖角与荷对视,你会突然发觉,碧碧的荷,让一切浮躁都在这里苏醒了。

暮雨纷纷,静听梦里芳菲落

文/曾陌儿

手持一杯香茗,品悠悠岁月,尝思虑万千。静听城外雨纷纷,又零落了一季芳菲。小楼阁闾梳妆前,倚窗回首,梦里忆江南,蒙蒙烟雨中看那一抹嫣红绽笑,如含草带羞,醉染年华。

——题记

半部残卷,一纸浓墨浸湿染,萦绕情丝万千,阙阙旧词,写满昔日断章,落笔处,愁意方未尽,也罢,忍泪共吞咽,化成一片苦海。美人眸,醉痴恋,一泓清泪惹人怜,氤氲了芸芸众生。

回首独看庭前花落,铺满一地残瓣,斜坡处,随涓涓细流缓缓而行,汇成一池迷人的涟漪。绿草藤蔓,青松翠竹,湿润如油,折煞了春燕的飞影。忽而雨声渐小,从空远幽静的山间传来一声低鸣,这时,不知谁家的屋檐下,滚落一颗春泥,溅起一朵朵水花,惊醒了正沉睡在母亲怀里的孩子。

百转千回,紫陌红尘归今朝,谁怜御炉香前,一头白发愁如雪?三柱期许,十年等待,盼子荣回,暗换一世离殇,烟雾缭绕发丝间,叠叠往事,恍若这一阵浮烟,消散,弥漫。

梦里初景,柳絮飘飞处,一座残桥,一把纸伞,一个背包,踟蹰独行。不怕求知的战场上,被无形的兵刃窒息,一拔剑气,一念执着。为了昔日那跪膝的渴望,青灯烛下念祷词,月下织衣怜儿心。即使血肉模糊,冰冷的路上,那点点微弱的光晕,在最后指引出一场青春如泡影。

流水无痕,烟花易冷,暮雨千家成墨画,遥寄相思忆当年。罗裙翩跹,珠玉满翠,皆不见。凭栏悼往,不惜胭脂色,只为一朝入梦,归期如许。

菩提树下,花开花落,浅眸中又多看了一季,琵琶初弹,悲叹流年,往往复复,一曲一离殇,声声碎骨,吟咏容颜衰老残褪,人事皆非。搁浅在心海里的方舟,能否登上,再次扬起破损的航舫,遨游于苍茫大地,披风斩雨?

岁月迷离,缱绻在时光隧道,婆娑成倩影,晚风轻拂,春枝斜下疏落雨,单薄的衣裳浸湿,凉透心骨,挥一挥两袖,让清风携带细雨入梦,梦里惊蛰一场锦瑟年华。也罢,平淡如水的生活,需要沉淀,来净化灰色的芳魂。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不识愁滋味的华年,如一抹烟云,指尖划过,在记忆的沧海上,凝聚成雨,点滴到天明。转念间,时间拂过眉宇,生命走在半路上,离去的,已叫永远。

余音袅袅,翠帘垂落暮雨歇,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芳菲落尽,晓梦初醒,诗情脉脉含思蓄,欲语还休,也罢,离愁不念暗自伤,真情不怕路远水长。犹记火树银花星如雨,吾一捻深情,痴迷如醉,阑珊回眸,许下三生诺言,如今杏花疏雨扣地,溅起一夜相思。梦啊,告诉我,你飘浮到了哪里?

清明雨上,谁又在我的心池里浅笑,摇曳如诗的身姿,偷摘一枝清荷,乘风归去?我要徒步前往,跋山涉水苦追寻,追寻成意念。

风情园里遐想

文/阿满

初冬时节,我与书法家周继中先生游览了世界木屋村的民俗风情园。继中是初游,我是重来了。早晨我们买了门票,进门,放眼望去,四下无人,四面环山、一湖秋水的民俗风情园,在秋末冬初的早晨显得更加空寂了。

拂面而来的是雕梁画栋的红色画廊,红红的廊柱,红红的木椅,令人赏心悦目。长长的画廊,它的一头系着游人,一头系挂在远处的青山脚下,给人一种无穷无尽的神秘感。步于画廊,背靠廊柱,坐在宽敞的木椅上,平静的湖水就在我们脚下静静地伸展着。一叶小舟,泊在湖边,如泛舟,则轻摇碧波,荡漾湖心,摇向"在水一方",足以系人情思的。

小坐片刻,我们迈着闲散的碎步,穿过曲折的水榭亭台,信步走在鹅卵石铺修的小道上,园子里的山势变得更加开阔,心情也自由舒畅起来。

前些时候,阳台上的花草已被初冬的寒露铺染了几遍,失去了以前娇艳的面容。未到风情园前,我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的。心想,若风情园的树木花草是一派凋零衰败的模样。那么,好友千里迢迢相约风情园,莫非要饱呛一股初冬的寒风,掬一把刺骨的湖水,再握一把风情园的苍凉而归呢?然而,当我与继中渐行渐远,步行在园里深处的时候,继中坦荡地话语打消了我的顾虑,这里的风景静谧美。

事实也是如此。太阳已从厚厚的云层里探出脸来,露出微笑,倾洒在园子里,如同一盅稀稠的干红酒,随着时针的悄悄移动显露出它的醇厚味儿来。各种各样的花草和树叶被这暖暖的日头一照,茶花、桂花、一串红以及不知名的花朵,似乎都挣脱了初冬的羁绊,那尚未脱尽秋季的五彩斑斓,在婉转如同春天的气息中,流溢出沁人的芬芳。一串红夹杂在绿黄的草丛中更加耀眼,姹紫嫣红,呈现出迎风起舞的姿态;白色的桂花镶嵌在绿黑色的树枝上,零星地点着鹅黄色的蕊,袅娜地开着,静静地散发出一种沁人的清香,山茶、秋菊绰约柔美,争奇斗艳,开得更加含蓄、深沉,犹如经历了春夏季节后成熟的少女,楚楚动人,高贵而不妖艳;参差斑驳的树林,其叶子如同溪边的墨石一般,绽放出墨黑色的绿,坚硬而厚实;植被的草坪和山坡上的杂草被太阳一染,成了金黄一片。静穆的木屋,旋转的水车,稻草覆盖的茅亭是那样的婷婷玉立;洁净透明的一条小溪,将两面的山坡化作两半,溪水冲击石头,潺潺而流,欢快地涌向下游的湖中,与镶嵌在山坡上错落有致的木屋村落,构成了一幅富有特色的民族风情装饰画。

古人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论语·雍也》)我们虽不曾到过会稽山阴溪水边,感受东晋时代的王羲之和谢安诸文人宴集于兰亭,临溪流以咏诗,各抒怀抱。如在这里席地而坐,同样能感受出古人士大夫乐山水陶冶性情的乐趣。澄清的空气,温和的阳光,悦眼的花朵,厚重的木屋,一切都是那么可爱,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到初冬的这种静谧、特有的气息,我沉醉了。我想起宋人欧阳修写的《秋声赋》"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但,这里没有欧阳修笔下的冷落苍凉、凄凄切切的肃杀之气。有的是,山谷暖暖的和风,微微吹拂我的脸庞;树木葱茏,如春的鲜花盛开拥抱着我们。

风情园是依据这里自然的山川地貌,加以人文铺设的景点和修建的木屋村落,大大小小,积聚而成。虽然建造在城外几公里处的一片青山平湖里,缺少固有的深厚的村落古韵,但它凝聚了这里千百年来山的精魂,又经历了无数个岁月的风风雨雨洗礼。如今,在初冬阳光的照耀下,园子里的木屋村、蒙古村等村落是那样的真诚,始终露出温和地面容向我们敞开心怀。我们不能不被它牵引着,从一个村落景点走向另一个村落景点。同时它也牵引着我的思绪给我以遐想。这些年来,城市改造化进程发展的飞快,旧城古屋居大批的拆除,新城楼群拔地而起,鳞次栉比。把一个几百年老城区的人文气脉粗暴切断,文化古韵被改建的荡然无存。一个遥远的记忆,旧的生活秩序正在瓦解,新的经济生活方式正日新月异,喧嚣、拥挤、堵塞、急功近利、、、、、、身居其间,使我感到无比的困惑和无奈。尽管人们一再呼吁保留古城的旧貌原址,抢救古文化遗产。但呼吁总归是呼吁,许多年过去了,古城新建已成为当今不可争辩的事实。

我时常想,城市建造楼群无须拆除古屋民居,是否可以另辟新址呢?其实,这方面,古人已经在百年前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户。从近处而言,我所在城市处于十公里的小胡村庄(始建于宋代的村庄),就是建在城外的。如今,这里虽经兵火毁灭,但村庄的原貌基本保存完好,这里的村民们始终保持着淳朴的古韵民风。远处来说,黟县的西递宏村也是建在群山怀抱里的两个古村落,现存原有的面貌。据说,为彰显古文化遗产,西递宏村申报了世界遗产。如今,面对风情园建造的木屋村落,我从内心里感到一种欣慰。同时对那一幢幢古屋民居的建筑还在逐渐倒下灭失,我心难安?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或许我们不能像探索古建筑专家学者那样去探索它存在的意义,但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里,我们不应该迷失自我,把一些能够温暖他人并留给后人的东西保存好。如灭失了祖先遗留下来的东西,也就灭失了祖先原本固有的气质,灭失了自己固有的尊严。

风情园内的木屋村落具有田园风情的诗话,在一片青山绿水中露出质朴的美,充满了生活现实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

梦回故乡

文/平沙落雁

昨夜又梦见奶奶了,梦中我又回到了深深眷恋的故乡。

奶奶依旧带着慈祥的笑容,故乡屋后的那条小河依旧汨汨地流淌……

老枫树轻轻摇动着枝叶,好像在向人们缓缓述说着远古的故事。从小镇上返回的乡邻路过这里,总会坐在老枫树下歇歇脚,吹吹凉风,喝口凉茶。不急,前面河坝拐过弯就到家了。称之为"老枫树"一点都不过,树的腰围要几个人环抱才抱得过来呢,也不知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了?每每坐在树下,奶奶总会不厌其烦的指给我看,朝这边走是到你小姑家去的路,朝那边走是到你山头姑奶家去的,往前直走是到你罐子窑大姑家去的……我就那么心不在焉的听着,嘴上"哦"着,却早已这边耳朵进那边耳朵出了。其实,我对路的记性是最差的,就算现在叫我一人到哪去还是分不清东南西北,还是找不到这个姑那个奶家的路。枫叶绿了,又红了,一季又一季,老枫树就像一把撑开的巨伞迎送着南来北往的乡邻。

故乡屋背后是一条经年流淌不息的河,到底哪里是源头,哪里是源尾,谁也说不清,但听老一辈的人说顺着河流走可以一直通到长江。河岸边放着的那一排十几根竹竿是干嘛的啊?嘘,别吵,我在放虾帐钓虾子呢,等我从第一根放到最后一根,前面的就可以起杆了。虾帐慢慢地拉起,小鱼小虾在里面跳得正欢。哈哈,这些鱼虾可真傻,我只不过撒了一点米糠而已,它们就上当了。待从头到尾来回收个两三趟,中午的餐桌上一定会多出一盘清香诱人的炒河虾来。听父亲说,他们小的时候,一到涨大水,这条河里的鱼虾多的要用稻箩装。尤其是河虾,哪怕锅里倒了油等着的功夫,放上几根虾帐也能捞到一碗虾呢。

"宏伢喂,来家哟……琴伢哎,还不来家,还在水里做么事……平伢……",坏了,奶奶在一个个地点名喊我们回家呢。唉,水里好凉快呢,装作没听见。村里胆大的孩子一个猛子扎下去,头影都没瞧见,好羡慕啊。也学着他们捏着鼻子,往水下一蹲,不到三秒钟,就透不过气地冒了出来。水边长着很多杨树,有的斜歪着伸到水里,正好给我们旱鸭子当扶手。抱紧树干,让自己趴在水面上,脚下用力扑腾着,哈哈,溅了旁边小伙伴一脸,于是水上大战就这样开始了。"还没来家啊,看我怎么收拾你们几个……",奶奶扯直了嗓门的喝斥声又远远地传了过来。糟了,那可不是奶奶么,蹒跚着一双裹了又放的小脚,手里还拿着长长的棍子。快跑,赶紧飞奔着爬上岸,抓起岸边的衣服顾不得穿上,光着屁股就和姐妹们跑回家去,笑声洒落了一地,落在水里,落在岸边,落在奶奶一路找寻我们的小道上……

"走喽,乘凉去了",吃过晚饭,家家户户就都把自家的竹床抬到坝头上,那里风大,凉快着呢。我们孩子当然一人霸占了一张竹床,奶奶就坐在旁边的小竹椅上,芭蕉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为我们驱赶着蚊子。总喜欢磨奶奶说上一段老掉牙的故事,哼上几句戏词。奶奶最喜欢听黄梅戏,也最喜欢看道士做法,听道士唱什么"十月怀胎歌",听的多了自然也会哼几句。都是些劝人行善的词,很奇怪奶奶没念过书,怎么也听得懂戏文?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的,好像也在偷听呢。牛郎织女星在哪呢?怎么我看不见银河?时不时地稻草堆边一只萤火虫飞过,打着灯笼,马上就有调皮的孩子跟在后面追,直到捉到手里握在手心,哇,手心里都闪着晶莹的光呢。乘凉的男女老少们说着家长里短,而我们这些孩子们,玩了一天也辛苦了,在奶奶摇曳的芭蕉扇里,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最开心的要数过年了,过年可以收到崭新的压岁钱。最记得有一年小爷给我们孩子一人发了六张崭新的一分钱,好高兴啊!六分啊,那时候一分钱可以买好几粒糖果,还可以买好几个泡泡吹呢。奶奶也会暗地塞点给我,我知道,那是奶奶自己舍不得花攒下来的。三十晚上吃过年夜饭,家家户户的孩子们就开始热闹起来,一个个打着新买的灯笼从村头走到村尾,兴奋得一夜都记不起回家。互相比着谁的灯笼最新最漂亮,心里美滋滋的。走到村闸口,那里的风最大,一阵风吹起,还没来得及拿稳,里面的蜡烛火已经将灯笼烧着了。本来就是几根竹篾编的,外面糊了一层纸而已。灯笼烧掉了,回家还不知该怎样挨骂,只得提着烧剩下的光秃秃的灯笼架"哇哇"地哭着回家。好在过年,不能打孩子的,埋怨了几句就算了,只可惜新灯笼还没点过瘾,又得提旧灯笼了。这下可没什么可以炫耀的了,心中好不懊恼。到了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了,这一天不管是哪个孩子都不会睡懒觉的。清早起来就往外跑,一家家的门口喊"拜年喽",那家的主人便会笑吟吟地给每个孩子抓上一把糖果。拜了这个屋场不够,还要跑到隔壁屋场拜,跑了一圈回家,兜里的糖果早就装不下了。心里那个乐啊,恨不得天天过年才好。

……

咦,我的糖呢,还有我的灯笼?奶奶也不知哪去了。可是明明脸上还挂着泪珠啊……

梦醒时分,这一切都消失了,但儿时的欢笑却依然清晰地烙在我的记忆里,故乡的一切,那长长的沙坝,成片的杨树林,童年的伙伴,还有涓涓的小河,无不刻在我的脑里,印在我的心上。从我离开故土的那一天起,我就深深地知道,这里,有我的根,无论走到哪里,这里都有我永远的家,永远的亲人。

秋之韵

文/程毅飞

秋,在一年四季中,是最多彩,最丰满,也最富有韵味的季节。此时,庄稼成熟,瓜果飘香,天气逐渐由躁动走向深沉内敛,春夏的劳碌和汗水,在这个时节得到充分展示和释放,一切都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之中。

我爱秋,爱秋之味:香,野,甜。进入九月,苞米结了棒子,牛角般竖着,又黄又嫩。馋嘴了,走进地去,扳一棒拿回家,或烧或煮,咬一口,清香入肺,回肠荡气,三日不退。待到棒子完全成熟,剥了磨了,黄澄澄的苞谷糁子,细亮亮的苞谷面,不但色诱人,味更诱胃。糁子与黄豆、洋芋、红薯一起熬成稀饭,满口油满口香,味飘出来,溢满庭院。如果再伴有酸菜下饭,那个香啊,吃了一碗,还想再盛一碗,直到肚皮撑得实在忍不住了,才肯搁碗。用新磨的苞谷面绰搅团,更是一道美食。在缺吃少穿的年月,搅团是救命饭,现如今却成了人们舌尖上的稀罕饭。绰好的搅团,若能佐以脆生生的浆水菜,泼上红艳艳的油辣子,浇上油亮亮的豆腐臊子,不要说吃了,光是看上一眼,口水就会不由自主流下来。

野味是秋季里人们才能享用的独特美食。入秋后,各种食物相继成熟,生活在野外的猪獾、野兔等可以放开胆子大饱口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贴肥膘".此时,正是深山猎兽,沟畔打兔的最佳时节,也是那些狩猎爱好者大显身手的时候。在老家,最常见的是秋季打兔。秋天的兔子大都滚圆肥美,前胸宽大,后臀敦实,毛色发亮,好像专等着人们去俘获。打兔可是有诀窍的,入夜,最好是飘着零星小雨,兔子出来嬉戏,趁着它们嬉闹正欢,毫无戒备,瞅准时机,猛扑过去,一下子就扑捉住了。打回的野兔,剥去皮后,或煮着吃,或炒了吃,都是天然的滋补佳品。倘若能和鸡肉一锅同炖,更是肉鲜味美。

秋季也是甘甜的季节,各种食物都以"甜"向人们表达敬意。红薯的面甜,葡萄的酸甜,柿子的涩甜,都能使人们从中体味到生活的真谛。当然啰,苹果的清脆,梨子的甘冽,红枣的蜜甜,也都会使人心旷神怡,难以忘怀的。再说了,这个季节里,什么不是甜的呢?随手折根玉米秆咂咂,竟也是甜的。如果细嗅,空气中似乎也飘着丝丝甜味。

我爱秋,爱秋之声:幽,脆,壮。入夜,月亮越过山茆,爬上树梢,挂在天上。借着月光,蟋蟀"蛐蛐,蛐蛐"的叫声此起彼伏,唱起了秋夜的月光曲。曲调时而单音轻吟,时而合声大作,婉转清丽,余韵绵长。河中的鱼儿也在岸边鸭儿鹅儿"咕咕""嘎嘎"的叫声逗引了,于水中游来荡去,忽而,一个燕子翻身,腾空落下,水面便听到"啪"的一声响动,水花便雾一般溅起,煞是晃眼迷人。及至深夜,万籁俱寂,村庄沉浸在沉沉的黑中。偶尔,从村庄东头或者西头隐隐传来狗的叫声,先是零星的一两声,之后便是一狗呼,白犬应,东呼西应,狗的叫声划破长空。最后终究敌不过夜色的围攻,便又渐渐隐没在夜的静谧之中。狗的叫声刚停下来,瓦屋的角落里,忠于职守的老猫又出动了,它身手敏捷,猛地一跃一扑,便能听到老鼠丧命前"吱吱"的叫声,急促而惨烈。窗外已是浓黑一片,只有夜行人叼在嘴里的烟头明明灭灭,似萤火虫在夜空中闪烁,扑踏扑踏的脚步声,更显出了秋夜的静幽。

秋声也是脆的。收秋永远是农人们欢欣雀跃的主题。秋天里,"噼啪,噼啪"扳苞谷的音节,成就了秋天最可心的主旋律,那声音清脆又动听。扳下的苞米棒子背回家后,于一盏灯下,全家老小围成一圈,一边剥着苞谷穗,一边嬉笑着、畅谈着。猛不经,一个脆生生的喷嚏响起,笑声便荡满了整个厅堂。有不甘寂寞的女人,免不了要叫几嗓子,表达丰收的喜悦,纤尘不染的嗓门儿,似醇香的美酒,甜脆,清亮,满满都是幸福的传递。听着这声这调,男人们想不迷醉在这丰腴的金秋里都难啊!同样欢喜的还有那些鸟儿们,它们或落在树上,或停在屋檐下挂着的玉米棒上,"叽儿,叽儿"低声交谈着,嬉闹着,似在和人们分享这丰收的喜悦。

黎明,猪儿鸡儿猫儿狗儿的叫声和主妇们的吆喝声汇成一片,在这和谐壮美的乐声中,黄牛"哞儿,哞儿"吊罢嗓子,在男人们的牵引下,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出村庄,走向田野,去翻土,去耕耘,汇入到劳动的洪流中去。秋风里,劳动的号子唤醒朝霞,唱落繁星,直到收罢种罢。这个时候,一场秋雨落下,雨珠顺着青瓦的瓦槽流淌出来,鼓槌般"叮咚,叮咚"敲打着地面,也敲打着农人美滋滋的心。细想想,还有哪种声音能有这般宏亮,这般雄壮呢。

我爱秋,爱秋之景:艳,满,邃。在秋浩渺藏青的背景下,又大又圆的朝阳,就像成熟的苹果,漂浮在空明的苍穹下,无牵无挂,无依无托,彰显出别致的艳丽之美。透明晶亮的葡萄,硕大殷红的辣椒,紫蓝可人的茄子,宽扁厚实的扁豆,无不色彩纷呈,溢光流彩。单是那蓝天、白云、青松、翠竹,就令人魂魄颠倒。最是新翻耕的沃土,乌黑亮泽,浸透着安详和铜色的喜悦,把这艳丽之秋推向了极致。

田野里,庭院中,最憋不住气的是豆荚。你看它那圆滚滚的肚皮,稍不留意,似乎就要撑破了;萝卜也不甘示弱,一半埋在土里,一半奋力挺出地皮,伸出绿茵茵的叶子,向人们招手请安;向日葵更是低下它那沉甸甸的头,表达对乡亲们的敬意。这个时候,农人们背着大筐小筐,驾着大车小车,只管把收成装满,把快乐挥洒。实在憋不住了,几嗓子民歌小调一哼一吼,村庄就被这号子逗乐了,陶醉了,满满都是活泛灵动的气息。

更迷人的是乡村傍晚的秋景。一顶瓦屋,一方场院,一抹斜阳,一幅晚归图,构成了乡村和美安然的山水画,乡村便氤氲在这青烟袅衾中,如丝如缕,恍然若梦,不知天上人间。举目仰望苍穹,低眉相望大地,尽在浩渺无穷中,自然,深邃。

这就是秋,自然之秋,我心目中的秋。秋之味,秋之声,秋之景,总让人读不尽,爱不够,正是"秋水共长天一色"啊。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