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文章

2023年03月17日优秀文章

尊重文章(必读8篇)

尊重

文/虞舜敏

一位移居奥地利的中国商人,在维也纳购置了一幢寓所。该寓所周围拥有一大片四季常青的草地,上面种植着一棵棵呈伞状的小树。置身于这样优美的环境,着实令人赏心悦目。

然而,感到美中不足的是晚上,隔着豪华的落地窗向外眺望,黑暗一片。

要知道,他曾在自己的国家里拥有一幢别墅,每当夜晚来临,他能居高临下地观赏灯火阑珊的草坪。

现在异国他乡,他打算移花接木老家那种"诗情画意",在草坪上也装置若干个贴地大灯柱,结束这一种"黑暗".

他向所在社区环境管理署递交了申请,第二天中午,社区环境管理署的两位管理人员来到了他家,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仔细地测试着该草坪所接受的阳光照射度。最后,他们宣布:

尊敬的先生,据我们测试,您的草坪白天所接受的阳光足够满足小草们的光合作用,根本用不着夜晚再装置灯柱予以补充。小草们要在黑暗中进行深呼吸。如果安装了灯柱,灯光会使小草的生长紊乱。这就如我们人类一样,总是亮着灯睡觉,能睡好吗?尊敬的先生,你不会不知道,黑暗对植物来说,和光照一样重要,谁也无权剥夺和破坏它们的生存规律。因此,您提出装置灯柱的申请我们不能批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那里,不仅每个人受到尊重,就连每一棵小草也是受到尊重的,它们白天应该享受阳光,晚上应该享受黑暗,谁也无权破坏和剥夺。联系我们教育中的一项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幼儿,注重个别教育,其实也说明了我们教师应该重视、尊重每一个幼儿,不能因为他们的差异而忽略其中的个别孩子。每个孩子来到幼儿园,都应得到老师和同伴的尊重和爱。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受他人尊重的环境里,那么他也就学会了尊重他人,这样,你尊重我,我尊重你,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

等待也是一种不尊重

文/宋平hzau

每每打开抽屉都会看见那封信——当时没有及时寄出就一直没勇气寄出的信。

这是一封建议信,虽然明白自己不可能有什么高深的见解英明的建议,但是,每到一处,都会细心去观察这里的环境,偶尔把自己想成这里的主人翁,而想着在哪方面做出一些改变,让这里的一切变得更加的怡然。

大一刚进学校,第一次参加讲座,来的是个救灾英雄,顿时感觉这是自己亲临现场与伟人的第一次接触,尽管他在台上,我在台下。讲座由于在室外嘈杂,并不是听得很清楚,但是这样的场面已经让自己震撼。于是,我想给这位伟人写信,想与他交流。问辅导员有没有地址,他说,网上就可以查,但是,也就这样结束了。在那之后的几个月里,偶尔还会想起这件事,但是,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那么强烈,直至彻底忘却。

再接下来的一封信是写给自己的校长的,也就是抽屉里的那封。已经忘了信的内容,记得在中间一段时间拿出来看过,不免感觉自己的幼稚而莞尔一笑。至于为什么没有丢进垃圾桶,我想还是带着一份遗憾吧,遗憾自己为什么当初有写信的想法却没寄出去的勇气。我在思索着答案,却似乎不是因为缺少勇气,而是自己在给自己找理由,一直想着找个合适的时间去寄,却怎知,机会或许有过,只不过信的内容已经过期。所以,告诫自己,做事情别想着等待。

最近的一封信是写给自己刚来的这个研究所的所长的,仍然是一封建议信。我认为自己写的还是在理并且富有情感的,于是在邮箱中寄了出去,这一次我告诉自己,不能让自己等待,哪怕自己的想法有多么的幼稚。时间过去了近10天,有时在想着是不是邮箱的地址不对,是不是老师在出差,更或者老师已经看到了,在考虑怎样来回复……内心一直在给老师时间,希望他没有丢进垃圾桶。

不管这封信会不会得到回复,也不管他会在将来的什么时间回复,我需要告诉自己的是:当别人在向我发消息时,我会在第一时间回复。因为,等待的滋味并不好受。

尊重孩子的理想

文/苗君甫

周末一起吃饭时,陈哥的儿子小凡说长大了想当宇航员。陈哥当即摇头:"得了吧,你天黑都不敢出门,胆子那么小还想当宇航员?"八岁的小凡给打击得扭头就走,陈哥却摇头道:"唉,这孩子动不动就生气,还当宇航员呢。"

我在一旁听了哭笑不得,这和当宇航员有什么关系吗?何况,陈哥没有尊重孩子的理想,孩子生气也是应该的。但他不认同我的说法,叹道:"这理想太不切合实际了,他就是瞎说说。"我想了想,然后给陈哥讲了前些时的一条新闻。

出生在美国的Ryan,三岁时就开始对物品整理感兴趣,家里的瓶瓶罐罐,他都能分类摆放好,还能把玻璃瓶和塑料瓶区分开,并且放到不同的回收桶里面。

一次,Ryan的父母带他去废品回收站卖废品,却彻底勾起了他的好奇心和对垃圾分类的痴迷。Ryan的爸爸并没有因此觉得丢人,反而从中看到了他的热情和潜力,给三岁的儿子注册了一个公司,鼓励他名正言顺地收废品。

此后,Ryan每天都和父母一起出去分发新的回收袋,开拓新客户,整理已经收回来的垃圾。四年来,他回收了22000多公斤废品,20万个瓶瓶罐罐,收益1万多美金,当时折合人民币8万多元。在Ryan的提议下,洛杉矶还成立了洛杉矶垃圾回收曲棍球球队,呼吁大家关注环保。

"如果小凡的理想是收垃圾,你会支持吗?"我问陈哥。一直认真倾听的陈哥叹道:"可能……我做不到。"我也笑了,是的,许多人都没办法做到像Ryan的父母那样懂得尊重孩子的理想,且尽己所能帮助孩子完成理想。不仅不尊重,还嘲笑孩子的理想,不是嫌孩子的理想不够远大,便是认为不切实际,让孩子无所适从,最后干脆忘掉"理想"两个字。

陈哥点头道:"你说得对,也许,我该去了解一下宇航员。"我点点头。其实这才是父母该做的。即使不成功,那又如何?至少他尝试过。

何况,理想从来没有贵贱之分、高低之别,每个孩子的理想都值得尊重,每对父母都应该耐心等待每朵花开,学会陪伴孩子成长,更支持他们的每个理想。

最深的爱,是尊重

文/许冬林

如果想要一缕花香,就要躬身去种一篱花草;如果想要一片阳光,就要举目问候那片遥远的蓝天……

如果想要爱,就要先去爱。爱别人,爱世界。

身为母亲,看一个孩子长大,简直像是在观看一场盛大的魔术表演。才记得他牙牙学语,转眼已跟你并肩挽手言笑。他是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在你的生命里,不断地向你呈现未知、神秘和精彩。

还记得,儿子上一年级,才五岁。有一天放学,我去接他,只见他远远落在人群后面,低头慢慢走着,一个人孤零零的。我很是好奇,平时他放学,总是和同学一道有说有笑。

等到儿子走到我身边时,我才发现他走路的姿势很别扭,原来裤裆前后都湿了好大一块。

他走到我身边,见了我,有些不好意思。我刚想问怎么了,忽然忍住没问。他应该是尿没憋住,上课时弄湿了裤子,怕同学笑他,也怕妈妈笑他。

我抿抿嘴,走过去接了他的书包,牵着他往家走。一路上,我们心照不宣,不提裤子的事。回家后,当他的面,我也不跟他爸爸提起。

如今他已上高中,偶尔我提起他刚上小学时湿裤子的事,他也忍俊不禁。可是,在当时,我默默照顾一个小孩子的面子,在他看来,那是对他无上的尊重。而他,一个五岁的小人儿,为了树立自己值得别人尊重的形象,至此再没尿湿过裤子。

上小学时,有一段时间,他喜欢画画,于是我给他报了个美术兴趣班。每个周六的早上,我们早早起床,匆匆洗漱吃早饭,便直奔老师的画室。画画学了一年,他流露出不耐烦,他羡慕他的小伙伴一到周末就爬墙头翻双杠追小猫小狗的日子。

"不想学画,就不学了,好吧?"我轻声跟他说。

自此,每到假日,儿子又恢复成一个野孩子。在单位大院子里,他和他的小伙伴比赛骑自行车,把楼梯台阶边的栏杆当滑梯哧溜一声滑下……他的手指被花坛里的剑兰戳过,他从操场的梯子上摔下过,他玩滑板车摔过无数跟头。

他是野生的孩子,野生地长大。在长大的过程中,变得结实。身体结实,内心也结实,不轻易掉泪,不怕疼,不怕输。

在放弃学画这件事情上,我从不后悔。他没有学画,却让自己的童年过得比画还要斑斓多彩。

他渐渐就长高了,长成了一个少男,爱美,偶尔藏有小秘密。

他把日记本放书桌抽屉里,对我说:妈妈,你可不要偷看我的日记哦!

我笑回:妈妈不看!保证不看!

我也当真没有偷看过一次他的日记。其实不看,我也能猜出日记里写些什么,谁不是从少男少女这条路上过来的呢!

他写了一段时间日记,大约窥察出我真的不知晓他日记内容,自此对我越发信赖。母子做到后来,渐渐便成了一对真的朋友。

而我,在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慢慢懂得:最深的爱,不是束缚,不是360度无死角的监控,而是尊重。

母子之间,在尊重里,有清风,也有花香;有微澜,也有阳光。

尊重

文/葛小亭

几个朋友在一起聚餐,正推杯换盏不亦乐乎之际,不远处的邻桌来了两个人。

这两人一男一女,衣着考究,风度翩翩,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尽显气度。男人先是将对面的座椅用纸巾擦了擦,然后对女人做了一个简单的"请"的手势,待她落座,自己才轻轻坐下。

服务员上前,男人将菜单递给女人,待她先点了几个菜之后自己才接过来。菜上来,男人都是将先上来的菜朝女人面前放,女人先动筷子,他才动筷子。不时地,我们这边,会隐约听到两人轻声说笑的声音。

有人压低了声音笑说,猜猜这两个人啥关系?话刚出,大家都窃笑,因为几乎每个人的心中都默认那两个人的关系——上司与下属的关系,老板与秘书的关系,恋爱中的情侣。不过,根据他们的年龄,更多的人,猜他们是情人关系。

席间只有一个年龄稍大的长者,认为他们也有可能是夫妻关系。这个说法遭到大家的纷纷否定——哪有夫妻之间这么客气的?老夫老妻的,落座、点菜等动作,都显现得这么客气,也未免太见外了吧。情人,只有情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合乎这个标准。呶,没见到男人和女人言谈间的说笑声都那么低,生怕被别人听到似的。不是情人,谁还用得着这么遮遮掩掩?

不一会儿,男人的电话响了,男人接了电话不久,温柔地对着话筒说:"宝贝别哭,爸爸跟妈妈在外面吃饭呢。让妈妈跟你说两句……"

大家都怔住了。谁也没想到,这对男女果真是夫妻。一瞬间,都不由得佩服长者不愧是长者,经验有的是,一眼就看出了人家的关系。

"那个男人对女人客气得要命,您是怎么看出来他们是夫妻关系的呢?"一位朋友问。

"尊重!"长者掷地有声,"夫妻间也需要尊重,从当初,到现在,都需要。"

长者简单的一句话,让我们突然醍醐灌顶。的确,这个道理,我们以前都懂,只是一旦到了现实之中,很少人能做到。

"但他们为什么连说笑声都低得遮遮掩掩呢?"席间一个年轻的小后生不明白。

长者笑了:"尊重,还是尊重!这是对周围其他食客的尊重。"

留点距离是尊重

人与人之间都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远远近近自己定,原则是让自己愉快别人轻松。亲人之间,距离是尊重;爱人之间,距离是美丽;朋友之间,距离是爱护;同事之间,距离是友好;陌生人之间,距离是礼貌。

别小看这些生活里的距离,有多少情感都最终败在距离上。远了生出不满,近了又生出矛盾。距离产生美,其实,就是彼此尊重,能够随时退一步的海阔天空。

在和别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都应该保持距离,不是不交心,而是给对方的心留下一小片空间,我们没有权利侵犯别人的隐私。也不是不热情,而是给自己留一点缓和的余地,以免过热招致别人的反感。要把自己的热心用对地方,你终究不是别人,别人也不是你。 适当的距离是我们表达爱的最佳方式。爱不是枷锁,更不是手段,人与人之间要用爱来沟通,但别用爱来说事较真。距离就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里面有自己,也有别人,可以相处轻松,合作愉快。就算有朝一日我们走的路不再相同,也能够问心无愧的分手告别。

没有距离的相处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因为只想着自己,而没有顾及别人的感受。如果就算那是爱,自私的爱又能走多远?当我们最终在爱里失去了别人,又因此失去了自己,在痛苦里最终失去了善良,又因此失去了世界的时候,你就会明白,距离原来是爱的翅膀。用距离来节制爱,才是最恰当的爱护与情谊。 不必靠太近,还有各自的生活,不必离太远,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

让我们慢慢的走近,不必问彼此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遇见就好,如果路不同,就让我们这么擦肩而过,又慢慢的走远,你依旧带着你的美丽,好让下一个人把你深情凝望。

最好的尊重,是体谅

文/念念

1

前几天,我收到同事晴子送的小礼物,还附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每次在工作特别忙的时候,总能听到你对我说辛苦了。都说职场不易,但我很庆幸有你理解我。"字虽不多,但能读得出同事的用心。

晴子是个90后姑娘,从去年开始接任办公室主管。她不仅要处理本部门工作,还要综合协调各部门事务,工作忙碌,加班加点是常态。我平时有晚上留在办公室写作的习惯,偌大的办公楼里常常就只剩下我和晴子两个人。看到她埋头加班的身影,我总会过去拍拍她的肩膀,顺便给她打打气。

对我来讲,这些其实都是举手之劳,不曾想会被她记在心上。有一次,我和晴子聊起卡片的事。她腼腆一笑,说自己经历过很多不被理解的时刻,所以对于每一份来自他人的体谅都心存感激。

做人应该互相尊重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在生活中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毕竟很多时候人都会习惯于本位思考,很难站在别人的角度体会他人的难处。

所谓懂得,其实就是能看到别人的不易。唯有把对方放在和自己同样的位置,将心比心地去看待和理解,人与人之间才会有真正的尊重。

2

前不久,有位读者找我聊天,说了不少烦心事。大学毕业后,她和闺蜜一起留在当地,合租了一套房。没想到的是,闺蜜很快就找到了工作,而她却在面试中屡屡碰壁,半年过去了还处在待业状态。没有工作,房租自然就成了问题。闺蜜帮忙垫了几次,这个月却突然提出要她自己出。这位读者的语气中满是抱怨,大意是,对方明知道她现在经济困难,还要跟她计较这点房租,难道是担心她以后不还钱吗?

听她说完,我没有反驳,只是问她:"你有没有想过,可能你闺蜜最近手头也比较紧,或者是年底有其它需要花钱的地方?"她马上就说:"那她有困难可以跟我说啊,干嘛还要我去猜?"我继续问:"你说她不体谅你,可你不是连这点换位思考也不愿意为她做吗?"

她在微信那头陷入了沉默。

你看,这是不是很自相矛盾?很多时候,你觉得自己对一个人很好,很在乎这个人,可遇到矛盾时却连最基本的体谅都做不到。甚至越是对亲近的人,越觉得对方就应该理解自己,而自己挑起对方的毛病来则头头是道,又哪里有半分理解可言。时间久了,很多关系也就这样变淡了。

再好的感情,都需要建立在被看见的基础上。我懂你的不易、你知我的艰辛,我们彼此体谅,永远是维系一段关系的前提。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看似简单,却包含着很深的处世智慧。

现在的我,在看待身边很多人和事时会坚持两大原则:一是,尽可能了解清楚来龙去脉,对于不明确状况的事不轻易发表见解;二是,扪心自问,如果换做是我,我会做得比对方好吗?如果不能,那我会予以尊重和理解。

指责和要求别人永远是容易的,但若一直秉承这样的思维,我们的心胸会变得日益狭隘,处理起问题来也会越来越充满偏见。到头来,所失去的不仅是人缘,更是自己内心的平和与快乐。

人生在世,各有不易。所谓尊重,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言语或是感人的壮举,有时只要能对别人多一份体谅和理解就够了。

你将心比心,我以心换心,这就是最好的尊重。

尊重,永远的友谊

文/赵若菲

你带着委屈的表情离开了,我还没来得及解释,我们似乎就要从此断了联系。虽然天天见面,却互相"看不见",真的是"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误会

只因为一句:"她不服管",让我们的友谊就此淡了。在同一个班级,平常我们无话不谈,有无数共同语言,而那次误会以后,却把彼此当成了空气。"真的打小报告的不是我"其实这话在我心里对你说了无数次,因为不想失去你这个好朋友。也许因为误会,你不愿意和解,没关系,但是我们不能变的这样陌生。冷战

从星期五下午开始,我们一句话也没说。就算遇到了,也不打招呼,连眼神都互相避开。在班级里,多少次想和你解释一下,只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就这样一直冷战着。第一天,我觉得冷战中的自己对很多事都没有心情去做。看看我们一起写的画片,回忆着互相的玩笑,发现没有你在旁边叽叽喳喳,好没有意思。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我们在教室里依然冷战着。原以为我们两天就能和好,没想到你是真的生气了,比起现在的郁闷,误解真算不了什么,我是输了。冷战继续着,我们仍然在学校做着最熟悉的陌生人。融化

老师说过,真正的朋友不在于你们是不是形影不离,而是你们能互相理解吗?你们了解对方的世界吗?细细想想,我们真的是好朋友,我们了解彼此的一切。有时,一时的误会,是真的会失去朋友,静下来想想,我才发现已经后悔了,真的希望不要再这样误会下去了。

我主动和你说话,友谊重新开始是封短信,我写了心里话。你回复了,字里行间还带着怒气,我解释了,最后象征性地写了句:"我们还是朋友吗?"很久以后,你才回了一句:"当然!"我悬着的心放下了,好开心,好朋友回来了!

"我们明天早上一起上学吧!""好!"两句话以后,我们又变回原来的那对死党了。

朋友就是应该这样吧,在误解、冷战之后,心静下来,用互相尊重和理解融化误解的冰块,就能换来永远的友谊。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