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浊酒尽余欢

作者: 丁爱华2023年03月25日心情日志

1993年秋,我上高二,选择了文科。

开学第一天,我买了一本非常精美的笔记本,准备用来摘抄好句子。扉页上应该抄录一首很有品位的诗词,这才配得上笔记本的装帧和我文科生的身份。这样想着,我翻遍了自己拥有的几本课外书,最后锁定了李叔同的《送别》。凭直觉,这首词应该是唐宋时期的古人留下来的,后来才知道作者竟然生活在近代,如此的古典文学功底,令人肃然起敬!

语文老师看到了我的摘抄本,饶有兴致地翻开看看,她的目光停留在《送别》上。“能选这首词放在扉页上,有眼光!”听了老师的夸奖,我心里甚是甜蜜。“不过,你这里抄错了一个字。”“什么?”我有点惊讶。“你看,‘一壶浊酒尽余饮’的‘饮’字,不合韵,应该是‘欢’字,而且‘饮’和‘欢’两字的意蕴也迥然不同,你仔细想想看。”老师拿红笔在“饮”字旁边郑重地写下了“欢”字。我还有些不信,找到原文再次核对,果然是“欢”字!

“饮”和“欢”的意蕴究竟有何不同?对这个问题,老师一直没有给我确切的答案。

我喜欢朴树,一个用音乐表达真情的男子。一次,在视觉志微信公众号里看到题为《朴树唱<送别>现场失控大哭》的文章,不觉泪盈于睫。那是朴树在录音棚里录制歌曲《送别》时,忧伤的旋律、凄美的歌词深深触动了他。人到中年,他经历了太多的送别:送别过年少无忧的自己,送别过美好的初恋,送别过挚友音乐人程鑫,送别过默默陪伴他十几年的爱犬大象……纵使深爱,最终也是离别和失去,怎能不令人哽咽失声,乃至泪雨滂沱?

犹记那年冬天,大雪纷飞,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地里站了许久,随后返身回到屋内,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一壶浊酒尽余欢”的前句是“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后句是“今宵别梦寒”,这“一壶浊酒”不会是和天涯知交对饮,而应是自斟独酌,“尽余欢”,何欢有剩余?尽酒之后呢?今宵作别,梦亦清寒。

我把朴树唱的《送别》调成单曲循环。在他如泣如诉的歌声里,我找到了答案:

“一壶浊酒尽余饮”只是把剩余的浊酒喝完;“一壶浊酒尽余欢”是借浊酒消耗掉剩余的欢乐,亦是借浊酒把友情的余温融于心中。相聚与离别,哀愁与欢愉,原本就是一体两面,人生况味,尽在“余欢”。这样解释,不知是否能让语文老师满意。您看呢?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