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

作者: 梁嘉欣2019年11月13日心灵感悟

我读书有这么一个癖好:不喜欢读借来的书,如果借来的书真的值得一读,那我就必须去弄一本属于我个人的。

原因无它,阅读一本书于我而言,并不是一次性的事情。在我看来一本好的书必须经得起反复的品读,而且对于作为读者的你来说,在不同的年龄段,你的思想意识也会有所不同,这样子的话我相信你对同一本书的阅读体验也会有所转变。毕竟如果一本书是用作者自己真正的经验和思想去完成的话,那这书就和一种完整的人生一样,永远有新的意义等待发现,永远能够拉着我们的手去重新审视自己。我想,这也是孔子他老人家所提倡的“温故而知新”这种学习精神在阅读过程中具体化、形象化的表现吧。

以阅读金庸的小说为例,金庸的武侠小说是我最爱品读的书籍之一。从最初小学三年级连字都还没识全就开始阅读他老人家的小说,到现在出来工作几年了,都还在读他的小说,连大学毕业时写的毕业论文也是与他的小说有关的。当然,如果每一次的阅读都是同样的阅读体会的话,那也就此失去了重温的意义。

其实每一次对金庸小说的重温,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从最初开始阅读时,只在意那些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武打情节;到后来进入青春期开始对男女情感有了朦胧的体验之后,再翻金庸的小说,觉得里面尽是儿女情长的言情描写,那时注重的也不再是那些武打情节的描写,而是对小说里那些描写细腻感人的男女之情产生了共鸣,并时常把《神雕侠侣》中那句经典的名言常挂口中:“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其实,也就是借金庸先生小说的酒杯,浇自己块垒罢了;而上了大学,进入中文系以后,通过系统地学习,再来重读金庸的小说,已经不再单纯的把它当成小说来读,在阅读的时候,时不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小说的语言特色、对小说人物的分析、体会小说的中心思想……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专业病”。

可时至今日,你要问我觉得自己是否已经熟读了金庸先生的小说,我的回答一定是“不”。我现在只有二十六岁,人生都还没开始走多少步,而我的阅读体验也跟我一样年轻,远未够火候。就好比以前总觉得在金庸的小说里,最好的情感描写莫过于杨过与小龙女的旷世之恋。可前些天在看《倚天屠龙记》时,当灭绝师太告诉张无忌,她的师父、峨眉派的创始人“小东邪”郭襄的徒儿叫做风陵师太(杨过与郭襄初次相逢的地点就是风陵渡口)时,恍然大悟道原来郭襄对杨过的爱是如此的细水长流。就像马伯庸所说的:“金庸小说里大情大悲的桥段很多,若论最微妙、最隐晦同时也最让人感叹的原来是这一段。初读不以为意,再思之,如有牛毛细针刺入心中,隐隐小痛,却移不走,抚不平。”

一本好书,是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的。你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才能汲取它的真正价值。读书需温故知新,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