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读印

作者: 王继兴2019年12月10日生活随笔

研石斋者,中州印人王孟久先生之堂号也。

我与孟久先生,相识甚晚。但是,一经晤面,便成至交。其所以然,一是喜欢他的为人品格,二是喜欢他的篆刻艺术。

其为人也,真诚热情,坦荡倜傥,严谨认真,的确堪赞,堪信,堪交。

其篆刻也,底蕴厚重,变化多姿,意味盎然,应称韵古,势活,趣雅。

所谓“韵古”,着重指篆法,也含通体印象。印章艺术,除肖形印外,虽然也有引其他书体入印者,但主流是篆书,故泛称“篆刻”。篆法是其前提、基础和根本,只有前提、基础和根本确定之后,才能进而谋篇布局,才能进而运刀如笔。有方家说,要当一个合格的篆刻家,首先应是一个合格的书法家。诚哉斯言!孟久先生的篆刻极显“韵古”,是因为他的篆法有浓重的金石气、书卷气、儒雅气!仔细品赏那些字体的结构和韵味,不仅可以直追先秦,而且隐隐有浑厚的交响之声。那“交响”,蕴含丰富,举凡甲骨、钟鼎、封泥、古陶、古币、盘盂、瓦当、碑版文字等等,都氤氲其中。当然,文字也同世间所有事物一样,都在发展演变。他在“融古”的同时,也十分着意“化今”。从其风格讲,吴熙载的沉雄遒劲,赵之谦的厚重凝练,吴昌硕的古朴秀逸,齐白石的恣肆恢宏,邓散之的雄奇朴茂……都能融之化之,流淌在自己的艺术血液里。从其作品,可以看出他的“篆内”蕴涵之博之厚,更可以悟出他的“篆外”功夫之深之广!能达此境,难能可贵!

所谓“势活”,主要指章法。我不搞篆刻,但非常喜欢篆刻。之所以喜欢,是时常惊叹于篆刻艺术家们在那样极其局促的方寸之地,特别善于调兵遣将,引短促长,纵横捭阖,顾盼呼应,能够演绎出那么变幻多姿、那么风格纷呈、那么魅力无穷的艺术佳作来!在我看来,印章的方寸平台,几乎不亚于张艺谋曾经精心创意导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在的鸟巢大演场!正如画家陆俨少所说:“谁言方寸地,崇使鬼神惊!”这里,章法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孟久先生的篆刻,在章法上特征明显:一是善挪善让。比如那方《玉润九十后书画》,特意将“润”字的水旁,斜放在“闰”字的左下方,不仅为“后”字腾挪出了从容的空间,而且,使“润”字本身陡增新颖的意趣,堪称挪得大胆,让得慷慨!二是疏密有致。诸如《五蕴皆空》、《人长寿》、《蓬莱居士》等印,都着意于敢疏敢密的布局,甚至力求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因而显得不塞不滞,且爽且畅!三是以险求衡。他的很多印章,或左,或右,或左下,或右上,其边常常崩裂残断,而与其对称的一面则以粗线加重边框,如此营之,险峭惊心却不失衡,残缺古意油然而生,有其特殊的艺术效果。四是寓动于静。印章虽为方寸小池,却极显静水流深,并不时有狂浪飞卷,雪涛扬天。这,全是因线条的倾斜、偃仰,文字的连绵、穿插,结构的疏密、散合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所谓“趣雅”,主要指刀法。孟久先生一直痴情于篆刻,经过多年的苦心历练,他游刃于印石,已经使转灵活,十分娴熟了。堪称:刀锋刀刃,操持得心应手;或冲或切,不失铿锵顿挫;落刀收刀,划间笔意毕现;曲折流转,印面刀味横生。比如白文印《厚德载物》,刀冲的密集横线,忽宽忽窄,已蕴灵动变化;“德”字的“心”、“载”字的“戈”,故作顿笔挑锋,使印面愈加活泼多趣!再如朱文印《上善若水》:层层叠叠的细线,宛如湖面涟漪;争相倾斜之态势,恍响潺潺水声;特别是“水”字上半部三笔的回转挑动,有如潜流击石,浪花飞溅!如此等等,这些笔意、刀味和雅趣,有些明显是作者精心构思,悉心为之;有些,也许属信刀走刃,尽管无意插柳,却生意外之趣。苏东坡说:“无意于佳乃佳。”倘若如是,更为难得!

以上所谈,只是为了有所侧重和表述方便。其实,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多种构成因素有机组合、浑然天成的统一体,篆刻亦然。韵者,也与章法、刀法有关;势者,也与篆法、刀法有关;趣者,也与篆法、章法有关。——这是不言而喻的。

孟久先生的篆刻作品集《研石斋印痕》即将付梓,我有幸先睹为快!依其叮嘱,开怀信笔,聊凑些许感受,勉为大作序言,实乃“门外读印”,故而不胜惶恐!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