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里来叶亦繁

作者: 吴奋勇2020年02月24日美文阅读

有天皆丽日,无地不春风。

在自家阳台,沐浴春阳,趁着花香,煮水吃茶,也算是和春天真情拥抱。

刷屏的时候,我惊讶地读到一位学生家长发来的一句话“我找到了”和一张乡野图片。图片上是小片洼地,一棵小植物异常的醒目。我懵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几分钟后,又发来一首诗:“苦苣针如刺,马齿叶亦繁。青青佳蔬色,埋没在中园。”我网上一查才,知道这是杜甫写的《园官送菜》。我们开始聊了起来,原来是我的学生叶一凡用他父亲的微信号发来的。他告诉我,他到野外去,发现了几棵茎红叶绿的植物,匍匐在地面上,一查才知道是马齿苋。还有他本来是叫叶亦繁,到小学四年级了,总把自己名字写不好,才改名的。今天,他才发现原来的名字竟然的是大诗人杜甫的诗中来,很后悔改了,问我能不能改过来,这名字是读过书塾的曾祖父给起的。

我不知道怎样回答,我倒是很认真地看着图片。我也是在乡下长大的,乡野田畴是我小时候的乐园。对马齿笕再熟悉不够了。在我的老家岚亭自然村,春夏之际,在田间,在山涧旁,在路边,随处可见,它们是卑微的,好多家庭妇女把它们采回家养兔子。印象最深的是它是一种药,记得我小的时候,肚子痛,消化不良,母亲就采一把回来,在石臼里捣碎,用布包着挤出深绿的汁液,和第二遍的洗米水,加点蜂蜜,一碗绿油油的散发着浓浓的青草味,猛猛喝几口,体内慢慢地舒服。第二天,便药到病除。

马齿苋,在我老家有一个俗名叫“猪母耳”。暮春之后特别多。以前,放暑假的时候,我有一个任务,就采马齿苋,通常的时候,等露水干了,挎着篮子,拿把镰刀,上山下地,割满满一篮回家,猪就有口福了,吃得满嘴草香。

从生物的角度讲,马齿苋是绿色开花植物,有完整的六大器官,“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我依稀记得,果实是浅绿的。我现在才知道,果实裂开里面的种子是黑乎乎的。我真的责怪自己怎么以前怎么没有好奇心,掰开看一下,其实在乡下,它是自生自灭,没有人关注它们的命运的,一种杂草而已。

就在吃午饭的时候,他又发来一张图片,是一盘清炒的马齿苋,他说没有像网上说的那样的清鲜可口,有妈妈的味道,说有些苦涩,难于咽下去。我回给他一个“我服了你”的表情。

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他,他是初一上学期期中考后从外乡镇来转来我校就读的,初二下学期,他的父母在县城安家,本可以跟随进城读书的,但他坚持不,他说习惯了,他要凭着自己的实力进城读高中。我在想,他就是乡间一棵坚强朴实的马齿苋。我建议喜欢写作的他,就用“叶亦繁”作笔名。没有想到他立马行动,趁着中午就注册了一个微信,叫小作家叶亦繁,从网上整理了“马齿苋大全”发布,从他的微信里,我也涨了知识,知道了马齿苋名字来历的两个传说和“全草入药,性寒,味酸,功能清热,解毒,消肿,主治痢疾,疮疡等症。”马齿苋是一种不简单的植物,有文化的植物,是药,是美味佳肴,是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

我的面前,仿佛有一丛诗意的植物。一根红红的主茎,从泥土里钻出来,分叉几根,互相拱卫、拱托,如伞张开,支撑起一片小天地,叶儿扁平,青翠、厚实、玲珑、娇俏。绿意里,炸开小黄点,3-5朵簇生的“太阳花”不张扬地怒放在阳光灿烂的午时,内敛,沉着。

我们约定,周末的时候,到乡野去,和马齿苋来一次遇见,和春天来一场盛会。我说,我要挖一棵马齿苋带回家,种在阳台的花盆里,种出一派春生夏长。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