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缝春鸡

作者: 李美艳2020年06月25日生活随笔

在我的故乡,立春前几天,家有娃儿的农家媳妇们,便从针线筐里翻捡出花布头,开始给娃儿缝“春鸡”了。因为在立春这一天,只要是不满周岁的娃儿,都时兴在棉袄袖子上缀一只或两只花布做的手指般长短的布鸡,俗称“春鸡”。

先把花布料按所需的样子剪好,缝合时留下一个开口,把烂布头或棉花或小米作为填充物塞进去,然后将口缝上,“春鸡”的雏形便有了。接下来,要用黑线给“春鸡”缝出眼睛,再用一小撮五色彩线缝在屁股上,算作鸡的尾巴,这样,一只俊俏的“春鸡”便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了。

这一切完毕后,要在立春的头一天晚上,缝在娃儿的棉袄袖子的上面。一般男娃儿的“春鸡”缝在左边的袖子上,女娃儿的“春鸡”缝在右边的袖子上,使之符合“男左女右”的老传统。

在立春前缝“春鸡”和立春日给娃儿戴“春鸡”的习俗,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只要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都会有根有脉。尤其是渗透在二十四节气中的民俗,有着过去农业社会特有的内涵,它直接或含蓄地表达着人们的期盼。

为什么给娃儿戴“春鸡”,而不是其他小动物呢?

老辈人说,“鸡”和“吉”同音,是给娃儿讨个吉利的意思;再者,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在立春这天开始戴,也象征娃儿从小便开始“吉星高照”了。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过去农村贫穷,一到春天,就出现粮荒,断炊的、出门讨饭的并不鲜见,农人穷怕了,让娃儿在立春这天戴上“春鸡”,期盼娃儿能过上不愁吃穿的好日子,不再遭受“饥(鸡)荒”之苦。

现在,饥荒之苦虽已成遥远的记忆,但缝“春鸡”和给娃儿戴“春鸡”的风俗,一直延续下来。早已富裕起来的农家女人们把缝制“春鸡”当成一件趣事来做。

你看,天气晴好,把娃儿抱出来,站在街头让邻里乡亲欣赏自己缝制的“春鸡”。随着娃儿胳膊的挥动和身子的扭动,一只只“春鸡”便开始起舞了。在娃儿们甜甜的笑声中,春天便迈着“鸡步”,走进千家万户。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