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一场老电影

作者: 陈绍平2020年08月12日情感驿站

周末,两个孩子商量着去看电影,女儿先用手机在网上把电影票买好,等吃过晚饭,孩子急急忙忙地走出家门,赶去影院看电影。望着两个孩子匆匆离开的身影,我想起我们那个时代看电影的事情来。

我出生于1966年,如果一定要称“后”的话,我也算是一个标准的“60”后。60年代,我们的家乡还十分贫穷落后,没有通车,进一趟县城,要走100多公里的崎岖山路,早上天没亮就出发,晚上天黑了才走到县城,当地人戏称“两头黑”。没有通电,家家户户点的是煤油灯,每个月按家庭人口的多少发票,然后凭生产队发的煤油票到供销社去打煤油。孩子们的童年是在“捉迷藏”“排排坐,吃果果”“堆雪人,打雪仗”中度过的,就别奢望有其它可看的东西了,更不用说要看一场电影了。

我清楚地记得,每年县里的放映队轮流下乡到各个公社放电影。有时候是夏天,有时候是冬天,没有固定的时间,县放映队到公社后要连放几场电影,然后到每个生产队放一场,全公社放映完后,电影放映队就到另一个公社放电影去了。那个时候,听说县放映队要来公社放电影了,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奔走相告,像过节似的,我们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觉。

电影放映队终于来了,那天,我们早早吃过饭,就跑到公社前的坝子上,等着晚上看电影,这可是“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好事啊!我们一看,附近生产队来看电影的人陆陆续续地来了,不一会,满坝子都站满了人。放电影的师傅开始忙起来,他们把一张宽宽的白色的幕布挂在左右两根木杆子上,左边的杆子上挂一个音箱,幕布的正前方摆好一张大方桌,桌子上安好放映机,然后,发电机放在较远的房子背后,放电影的时候,发电机的轰鸣声不会打扰大家看电影。

天色慢慢暗了下来,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多,老年人来了,年轻人来了,父母抱着孩子也来了,住在公社附近的人自己端着小板凳,找个地方坐下来,远处赶来看电影的那些人就只能站着看,即便这样,大家还是相互打着招呼,有说有笑,摆着龙门阵,唠叨着家常。终于,天完全黑了,发电机响了起来,刚才吵着闹着的人们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瞪大眼睛看着幕布,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刹那间,音乐响起,灯光照亮着幕布,一颗闪闪发光的红五星迎面扑来,随即现出“八一电影制片厂”几个大字,电影正式开始。

直到今天,儿时第一次看电影的那个情景还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显得格外的弥足珍贵。我还记得,当时看得最多的电影是《沙家浜》《苦菜花》《渡江侦察记》《红色娘子军》《智取威虎山》《小英雄雨来》《闪闪的红星》《白毛女》……影片中那一个个名字:阿庆嫂、冯大娘、李连长、杨子荣、雨来、潘冬子、素芬、喜儿等等。

那时我年纪还小,电影《苦菜花》我是一边看,一边流眼泪:“苦菜花儿开遍山岗,根据地的人民支前忙又忙,前方后方团结紧,军民一心打虎狼。”看到最后,全场哭声一片。夜深了,那么多的人围在一起看电影,一般是一晚上连看两个影片,许多小孩都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大人们一直要等到屏幕上出现“再见”两个字,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看一场电影还不过瘾,第二天晚上还要到临近的生产队接着看。电影散场后,我们用稻草扎成火把,点燃后拿着火把高一脚低一脚赶回家,稍不注意摔一跤,摔得鼻青脸肿,可对看电影的兴趣一点都没有减弱。

如今,电视、手机上都可以随时随地看电影,闲暇时,还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到影院看电影,享受美好时光。也许,如果我走进影院,那一刻,找寻的一定是岁月沉甸甸的记忆,和那个时代站在露天看电影的情景……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