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纸硪子

作者: 王乃飞2021年06月13日心情日志

临近清明,突然想起一个已经消失了的物件来。

那是段小圆木,一端刻有天圆地方的铜钱形状。还有另一根小木棒槌,这便是一套工具,叫“打纸硪子”。

一到清明或亲人的忌日,“打纸硪子”就派上用场了。

我小时候,见过很多次“打纸”,从一卷烧纸里抽出一些,在桌子摊开来,摊得很均匀。然后用那个“打纸硪子”放在上面,用那个小棒槌敲一下,再移到别的地方敲一下,等把纸都打遍了,就把纸卷起来,放在一边,这便由普通的纸变成“钱”了。再拿一摞来继续打……

我看到,打纸的人一脸的肃穆,非常认真,动作也很庄重,脸上又有点哀思,好像想起了逝去的亲人。

奶奶在时,家里的纸都由她打。我们一大家子人,到时候都会把烧纸拿到奶奶那里,让她统一打一遍,再送到坟头上。

奶奶一上午的活,就是把那些烧纸摊开来,“啪、啪、啪”的都打上。在打钱的时候,她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我听了半天也没听出什么来,就问奶奶。

奶奶说:“我是在嘱咐你爷爷,别忘了分给死在外面的他五兄弟、还有家里没人的小坏点钱,在那边的亲人,都别饿着……”

奶奶嘴里的“五兄弟”,是爷爷的一个弟弟,当年闯关东死在外面了;而那个“小坏”是我的一个当家的堂叔,早早地死了,老婆带着孩子改了嫁,坟头上一年年的也没点香火。奶奶想得都挺周到,要把所有的亲人都分到,不让他们在阴间里饿着。

这些打好了的钱,一摞摞地放在那里,很是整齐,一上午的时间,就等着到坟头上化作一团火。可奶奶看着这些“钱”,却很高兴,她说:“钱多,就说明家里人多,兴旺,人不就是盼着个兴旺吗。”

我记得,我家有一套“打纸硪子”,都是奶奶保存着的,每到用着的时候,奶奶就会拿出来,神态庄严地去打纸。奶奶去世后,那“打纸硪子”东借西借的也就不知到哪里去了。再往后需要打纸的时候,母亲就会拿出一张面值一百的人民币,附在黄纸上,用手象征性地揿一下子,便算是给逝去的亲人们钱了。

去年清明,哥哥、姐姐,干脆都买来了冥币,印得很逼真,真钱大小 ,一摞一摞的。他们说:“这个省劲,就不用再打纸了。”

“打纸硪子”已在生活中消失,烧纸的习俗,恐怕以后也会消失。并且我还听说,通过网络可以“遥祭”逝去的亲人了,那样就连冥钱也用不上了。可我们对逝去亲人所寄托的那份愿望,却永远不会消失。总会有一件东西,一种方式,一个仪式,来寄托我们的那份愿望的。

打纸硪子,远离了我们。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