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狼山

作者: 王文咏2021年07月04日生活随笔

狼山是中国八小佛教名山之首,历史悠久,山水相映,松柏葱茏,浮嶂叠翠,像五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长江下游。千百年来,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连忘返。宋代书法家米芾欣然挥毫“第一山”;王安石曾感慨“遨游半是江湖里,使觉今朝眼界开”;民族英雄文天祥也在狼山留下《卖鱼湾》诗云:“风急千重浪,潮生万顷沙。春红堆蟹子,晚白结盐花。故国何时讯,扁舟到处家。狼山青几点,极目是天涯。”

下榻南通,天空突然下起了雨。这正合我意,烟雨朦胧的狼山一定别有一番韵味。据说在唐天宝年间或更前,狼山已经定名,最早见于记载鉴真和尚东渡的《唐大和尚东征传》。也有传说是由于山形似狼,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是狼山古时荒在海中,有一白狼精盘踞于此而称狼山。

狼山名胜古迹众多,进了山门,即为法乳堂,原为广教寺的“大雄宝殿”,法堂内陈列着艺术珍品十八高僧瓷砖壁画。大殿后门上方悬着块 “十指成林”的匾额,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手书。拾级而上,金刚殿、大悲殿、藏经楼、三贤祠、葵竹山房,直至山颠的大观台、圆通宝殿、千年古塔、大圣殿栉比鳞次,加上星罗棋布、如珠宝串缀 “平倭碑”“白雅雨烈士墓”、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墓”以及康熙御书碑亭等令人目不暇接。

沿官道向上,路右侧为白雅雨烈士墓。白雅雨是南通人,爱国学者,李大钊的老师,辛亥革命时领导滦州起义,后壮烈牺牲。

山下竹林房舍,阡陌纵横。我们看到的“謇园”是为了纪念张謇先生而建造,也充分展示了 “中国近代第一城”的风采。謇园入口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天泄奇气开画本,园蕴名迹仰高贤”,可以让人们来缅怀这一代贤豪。流连“謇园”,不仅可以感受江南园林小桥流水的雅致风韵,还能欣赏到狼山北麓悬崖峭壁的雄伟壮观。

门内穿堂内两侧是张謇的书法作品和明代书法碑刻拓片,其中有一幅观音像是由苏绣名家沈寿所绣,并由张謇题字。园内长廊的尽头是“来今雨楼”,楼名出自杜甫的《秋述》。“来今雨楼”旁有一座石舫,称为“载月舫”,是赏月的佳绝处。园内有一小门,上题“枕山”二字,在门两旁的围墙上嵌有几扇透明的玻璃窗,可以透过窗户看到园内的景色。

狼山建有观音禅院,曾邀请佛门高僧太虚来此讲经,张謇亲于座下听讲,一时传为佛门佳话。听经后,张謇以诗记云:“别院堂依洞,乔林钳杂青。山禽余落污,庭卉送微馨。爱俗应尊佛,皈僧为讲经。坛边修聚石,我老尚能听。”

讲经堂为重檐歇山顶,四周绕以围廊,下有须弥座台基,颇为壮丽。其前石碑坊题“灵山胜地”亦为张謇所书。牌坊前古树依依,林溪环绕,其上为石拱桥。坊西为天祚山房,是张謇取其后杨吴时天祚岩而命名的,其东为望岩堂,再东为语梅楼,张謇与梅兰芳先生相善,曾邀梅先生前来表演,据说梅先生一度在此盘桓,张謇以此名之以示纪念。

赵绘沈绣之楼也是中西合壁风格,内部为传统格局,楼外门用圆拱形,挑小阳台,具有西洋风格。观音岩在观音禅院后,其左右景色颇多。这里山岩突出,势如刀劈,可谓鬼斧神工。

狼山扼江控海、地处险要,古称“江海锁钥”。狼山北麓的山石多石缝,因极齐整,上下交叠,不知所来。传说是神人的鞭迹。据说秦始皇想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看一看,因有大海阻隔,不得而往。有一位神仙告诉秦始皇,可以驱赶群山入海,造石桥以达。驱山时,有些山走得慢,便用鞭子抽打,狼山也为鞭子所抽,故留下鞭痕。

烟雨蒙蒙,微风轻拂,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大江东去,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南通城隐现于疏林薄雾之间,如梦如幻,浑然一个瑰丽多姿的风景名胜区。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