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作者: 伍梓美2021年08月07日亲情文章

庚子年正月初七,是我们全家难忘的日子,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

母亲是西安南郊人,生于1931年正月,1948年2月和我父亲结为伉俪,幸福生活了一辈子。

母亲年轻时很漂亮,白皙的皮肤,高高的鼻梁,长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苗条的身材,身后甩着两根长辫子,穿着很得体,常常得到乡邻们的夸奖。就是到了晚年,八十多岁的母亲,也衣着整洁、精神矍铄,根本看不出她已患病多年。

母亲勤劳、善良、耿直、慈祥,她用勤劳为我们创造幸福的生活,她用大爱温暖了我们的家庭,她用奉献回报社会的关怀。

新中国初期,母亲投身农村生产建设,担任过生产队的妇女组长,办事公道,工作负责,任劳任怨。母亲年幼时没上过学,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十分向往,她积极参加夜校,带头进扫盲班,识字学文化。她经常教育我们,要积极向上,做一个有理想、有文化、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我们记事起,母亲就一直忙忙碌碌,仿佛从不知道什么叫疲倦。每天,她总是第一个起床,安排全家的生活,除了要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为我们准备一日三餐外,还要喂鸡喂猪,晚上还要缝补衣服,是眼一睁就忙到天黑。小时候,每逢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母亲每晚为一个孩子拆洗一套棉衣,给谁拆洗谁先躺在被窝。母亲一人拆洗、烘干、缝制,第二天早上,干干净净的棉衣就穿在了我们的身上。看见孩子们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过新年,母亲疲惫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内心充满着幸福。

母亲干活特别能吃苦。夏天,烈日炎炎,母亲割麦一直到星星满天。打苞谷畦子,胳膊上的皮肤被苞谷叶子刷烂了,也不停歇。冬季平整土地,拉粪推土,早会战,晚加班,母亲总是走在前,巾帼不让须眉。我们家的责任田是村里种得最好的。母亲还经常帮邻居们育秧种菜,传授经验。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着生活。

母亲对子女管教很严。我小时候,家里比较困难,但在学习上母亲总是全力支持,鼓励我们好好学习,日积月累增长知识和才干。她要求我们每天的作业必须按时完成,考试成绩单必须交给她,如果成绩考得不好,肯定要挨训。有一年,村上给困难户家的学生免除学费,那时候一学期学费几块钱,我们家的几个孩子也被列入免费名单,母亲知道后坚决不同意。她说,父母不出学费,孩子上学没有压力,当时村里好多人都不理解母亲的想法。母亲最高兴的事,是晚上听我和弟弟妹妹们唱歌、背诵课文、朗诵诗词。我们争先展示,母亲总是满足地笑着,耐心地听着,认真地看着,幸福洋溢在她的脸上。

母亲要求子女明理豁达。我们参加工作后,母亲经常告诫我们,做人不能有傲气,但要有傲骨,要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在工作岗位上要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要多做好事、善事。她和父亲约定,咱们帮不了孩子的忙,但绝不给他们添乱。父母从来不给我们添麻烦,也从来不给我们提要求,总是全力支持我们的工作。

母亲一生感恩图报。在祖国遭遇困难之时,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南方遭水灾,她不顾年迈多病,收看电视了解灾情,捐款捐物,并要求子孙们带头捐赠。乡党邻里,谁家有难事急事,母亲都会跑前跑后,慷慨解囊,尽力帮助。同时,她也感谢左邻右舍的帮助、乡党朋友的关心。特别是到了晚年,谁问候她一声,她就道一声谢谢,谁扶她一下,她还是一声谢谢,让人如沐春风。

母亲一生恤贫扶弱。村里有户人家,家里几个人有病,生活非常困难。母亲经常去看望,一直接济他们家。常常去送些好吃的,帮助做家务。这家的几个人相继病逝,每个人的后事都是由母亲交代我弟弟带人去料理。母亲叮嘱弟弟,费用少花,事要办好。母亲看到电视上有个帮助失散的家庭寻找亲人的栏目后,立即到村上一户走失孩子的家里,告诉他们电视可以帮忙找孩子,并让我给她找栏目组的联系电话,之后一直牵挂、询问结果……

母亲一生乐善好施。三年困难时期,吃饭成了每家的大事。我们村经常有人上门乞讨,一般人家给半个凉馍,母亲会给乞讨者端上一碗热饭,要是过了饭点,就给一个馍,再加一碗热水。母亲总说:“出门都是可怜人,实在没法子了才会讨饭,能帮一点是一点吧。”我退休后,母亲经常来家里小住。有一天,我陪她在周边散步,碰见一个智障者满身泥土坐在地上。母亲走到她身边,颤巍巍地从自己的钱包中掏出一百元,放在其手上。以后每天散步,母亲都要去那里看看,直到智障者被人接走,她还惦记着。

母亲一生贤淑善良。她相夫教子,勤俭持家,营造了一个和睦相处、美满幸福的大家庭。

母亲是平凡的,她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但在我心中,母亲是山,让我登高远眺壮丽的风景;母亲是水,载我人生之舟航向远方;母亲是灯塔,照亮我前进的道路永不迷茫。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