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财富

作者: 岑嵘2021年12月19日生活随笔

牛津大学经济学教授埃里克·拜因霍克曾经在肯尼亚的西南地区考察。有一天他坐在某个偏远乡村一间茅草屋的窗台上,背靠着粪土砌成的墙壁,和茅草屋主人——一位年长的马赛族人以及一些村民聊天。

主人一直礼貌地询问关于埃里克的家乡和家庭的一些问题。随后,他开始打听埃里克的经济实力。“你有多少头牛?”主人问道。埃里克礼貌地回答:“一头都没有。”

埃里克的向导是当地的马赛族教师,当他翻译完之后,房间里随之响起了一阵喃喃低语,显然马赛族的村民们正在消化埃里克刚才的回答。

思考片刻之后,这位长者说:“我为你感到非常遗憾。”但他的声音和表情除了透露出这种遗憾外,还夹杂着一丝困惑:如此穷困潦倒之人怎么有钱大老远地跑到这儿来?

当话题又回到埃里克的家庭时,埃里克提到自己有一位叔叔曾经在马里兰州的农场养了一大群牛。村民们之前的困惑得以解开,他们立刻点头表示理解——很明显,这个客人是仰仗富人叔叔的游手好闲之辈,单纯依靠叔叔的财富来旅行和生活

对马赛人来说,“你有多少头牛”就是财富的答案,一个人没有牛就意味着他贫穷和没有地位。

也许我们看到这里会忍不住发笑,可同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着。

如果你去相亲,很可能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有没有房子”。就像马赛人的牛一样,房产在我们很多人眼里是财富的标志之一。

当你在开同学会时,那些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在怀旧之余,看着杯中绿茶袅袅的热气,会冷不丁地问一句:“你房子买在哪里?”当你回答完后,那个同学或许因为还没得到关于你财富完整的信息,会继续不露声色地追问:房子有多大?是学区房吗?你还有其他房产吗?

通过这些信息,你的同学们会相互默默评估:“这小子混得还可以”,或者是“我早看出来这家伙没啥出息”。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对财富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曾有一度,人们对动物的牙齿非常迷恋。比如所罗门群岛上的居民曾用犬齿来衡量财富。在一些地方,羽毛是财富的象征,比如对圣克鲁斯岛上的居民来说,一个人富有的标志是看他是否拥有大卷像屋顶木板瓦一样的羽毛。富人们在灌木丛中建造自己的“银行金库”,来安放他们的财富,有时则把他们全部的财产放在竹桩上展示和炫耀。

今天我们也能遇到一些奇怪的东西代表着财富,比如奢侈品牌的包包,它就像是自信心的鼓风机。又如看不见摸不着的“比特币”,每一枚的价格如今已经达到了几万美金。而在十多年前,一万个比特币只能换到两块比萨,如此大的差距足以让人感到困惑。

不过,也有人把知识看做财富,毕竟财富容易转瞬消失,而知识和智慧会永远跟随你;还有些人认为健康才是真正的财富,尤其是当人们上了一定年纪的时候。

当我们回首人生时,可能并不会为曾经拥有多少房产、豪车和股票而感到自豪,而一定是想,我这一生是否幸福,过得是否有意义。回答这些问题时,你不用展示大卷大卷的羽毛,也不用告诉别人你有一套多大的豪宅,是否幸福你心里最明白。

虽然经济学家的某些观点有些晦涩,但有件事他们说得很明白——不可代替物比可代替物更具价值。金钱虽然也重要,但你今日可以拥有,明天又可能失去,后天也可以再次拥有。但生活的每一个幸福的瞬间却无法复制:当你和恋人告白时变得语无伦次,当你参加孩子的大学毕业典礼时忽然眼眶湿润,当远方的父母告诉你家里一切都好时你心中感到宽慰……恐怕这些人生的经历和幸福感才是最宝贵的、无价的财富。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