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球

作者: 虞咏霖2021年12月21日随笔美文

我打小喜欢读些杂书,听说过关于抛绣球的故事,到了谈婚娶妻年龄看到同龄人差不多都有了女友甚至有的已喝上了喜酒,就幻想有朝一日也被绣球砸中。三十一年前初冬的一天下午终于有了这般缘分。

那时的延安中路尚未拓宽很是静谧。从延安饭店西行至华山路右转后走到南京西路,再往东直行至石门一路绕回到延安中路,如此步行一个大圈就算是我与她的第一次约会了。一路上我无意寻找咖啡馆,只因囊中羞涩也绝无勇气寻找咖啡馆,甚至忘了应在路经的食品店买样什么吃的东西给她,哪怕是稍稍便宜一些的,却只顾得滔滔不绝地自说自话。现在依稀还记得“身体是可以锻炼得很强壮的”、“钱是可以慢慢攒的”、“社会地位今后也会有的”等。想想可笑甚至有些滑稽,这些话倘若说给现在的女孩听,除了白眼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但她却专注地听了,笑眯眯的一言不发。

记得准备第一次上门的礼物让我好几天愁眉不展。当时街头巷尾公认的“毛脚女婿”参见未来丈人与丈母娘的标配是:“机关枪”(金华火腿)、“子弹”(香烟)和“炸药包”(奶油蛋糕)。这些今天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在当时真成了我的问题。白天见面时她显然看出我的难言之隐,安慰我说她父母亲不在乎这些,要的是一个有出息的小伙子。夜深人静时我对“有出息”的含义辗转反侧反复思虑,好在后来想到年少时

家父传授的几笔国画技能,终于顿生灵感何不画一幅画作为觐见未来岳父母的大礼呢?起身铺开笔砚颇有自信地临摹了一幅李可染的水墨“耕牛图”,一气呵成,但见牛背上端坐一牧童衣着清贫倒也颇具精、气、神韵,一张旧报纸一卷算大功告成。

“小伙有文化”!至今我对后来的岳父,一位1944年就在山东老家参加革命的南下老干部当时的一锤定音感激铭心,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有了着落,那天也见到了十三岁就参加妇救会的岳母,一位和蔼可亲的当年推着独轮车冒着枪林弹雨的支前模范。在这家部队大院人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朴实与暖心。

一年后我们领了结婚证书选择了旅行结婚。旅行结婚是那个年代的时尚,但花销标准在今天看来是那么的寒碜,即便如此我们仍得精打细算。事先联系了部队招待所,但腰包可不是任何时候都有勇气随便掏的。在北京全聚德门口自己的双腿像被绑了练功的砖块一般怎么也抬不起来,她看到我的心底,谈笑间扯着我回到军分区招待所,当一只烧鸡和二瓶啤酒摆在面前由我狼吞虎咽时,我的眼眶湿润了,多少年后每每在饭桌上看到香喷喷的烤鸭,我的鼻子总会有一丝酸酸的感觉。

春去秋来,回头想想当年一个美丽聪慧的部队干部子女若要门当户对,或是以“财”取人、以“地位”取人,这绣球在当时是无论如何也砸不到我头上的。

如今,昔日的延安中路早已随着城市建设变得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不变的是我心中永远珍藏的她抛给我的绣球。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