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的旧岁新生

作者: 边生2022年01月08日生活随笔

改革开放以来,长春的每个角落都在发生变化。然而在我看来,变化最大的还是北湖。经过党和政府的规划治理,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了美丽的风景区。如今,登上瞭望阁四下望去,又长又宽的北湖大桥、纵横交错的新街区、鳞次栉比的楼房、碧波荡漾的北湖、巍峨的佑国塔、高高的万寿寺,还有大批正在兴建的新工程……风景之美、面积之大、气势之磅礴,令人心旷神怡、感慨万千。

这里,曾留下我人生的足迹,铭刻着旧时的记忆。上世纪80年代,我所在的长春建材工业局系统有三家工厂(即长春第一机砖厂、长春建材机械厂、长春建材造纸厂)坐落在这里,我曾在这几家工厂上过班,也在这里参加过抢险救灾,所以对昔日的北湖比较熟悉。

过去的北湖,被人们称为长春的“龙须沟”,它有“三多”和“三少”,“三多”即垃圾多、臭水泡子多、水灾多。这一带垃圾多,是因为当时这里是市区垃圾堆放场地,道路两旁堆满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吸引来许多拾荒人,在这里搭起帐篷,长期“作战”。垃圾经过拾荒人的翻动,散发出的气味愈加难闻。这里臭水泡子多,是由于砖厂取土烧砖,在厂区周边挖了很多大坑,一个连着一个,形成了很多池塘。池水不流动,时间长了水面生出一层绿色漂浮物,发出难闻的气味。此外,由于这一带地处伊通河下游,河堤破损严重,所以经常发生水灾。每到汛期,河水越过大坝,进入厂区和家属宿舍区,泡了机器,淹了民宅,工厂停产,居民奔走呼号,生产不稳定,生活不安定。我多次参加抗洪抢险,特别是1987年灾情严重,洪水决堤,冲进了伊通河边的工厂和家属住宅区,我们及时疏散群众,保护设备,抢修堤坝,减少了损失。“三少”即标准道路少、学校少、人烟稀少。那时候,这里的几条路都是土路,路面坑坑洼洼,行人走在上面,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而且,这些路多是“断头路”,还是公交车营运的盲区,工人们下班坐不上公交车,只好在窑洞里过夜。当时,这一带学校少,教学条件差,根本没有重点学校,孩子们上学要到几里之外的八里堡。此外,这里人烟稀少,一片荒凉,方圆三五里见不到人家。人们常说:“北大湖真荒凉,臭水沟宽又长,芦苇摇曳水茫茫。”还有人说:“北大湖,金钱堡。脏乱差,没人住。”这里的房子虽然是白菜价,但是谁也不愿意在这儿住,人们看不到希望,纷纷弃土离乡。

当时,我正处于不惑之年,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未来充满憧憬,对北湖的改造和变化充满期待。记得在抢修北湖河堤的休息时间,我曾满怀激情地唱起《二十年后再相会》:“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我与同志们约定,像歌中唱的那样:二十年后再相会!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也吹到了北湖,沉睡的北湖沸腾了!开发大军进驻,搭起了工棚,建上了围栏,架起了吊车,红旗展,哨子响,开发项目破土动工了。第一机砖厂厂区被列为首批开发区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很快,这里的柏油路铺上了,防洪大堤加固了,垃圾治理了,道路干净了,高档住宅小区建成了,公交车开进来了,重点学校迁来了,北湖公园建成了!昔日脏乱差的“龙须沟”,变成了赏心悦目的风景区。如今,北湖人又流传起一句新的顺口溜:“北大湖,金钱堡。风景美,抢着住。”北湖的环境好了,变成了长春人争相选择的宜居之地。据说,未来这里将建成集旅游、休闲、度假、观光、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新城。到那时,北湖将变得更加美丽。

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几年前,我和当年那些老朋友又相聚在北湖。我们握手相视,无限感慨。当年我们风华正茂,如今都已鬓发皆白。我们坐在小船上,望着四周的美景,新旧北湖在脑海中交错浮现……变了,一切都变了,真应了那句歌词:“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我们不约而同地唱起当年那首老歌:“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这饱含深情的歌声飞出小船,飞向天空。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