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里的师生不了情

作者: 吴立学2022年01月08日情感日志

退休后在家整理资料时,偶然间看到我参军离开家乡之前,与高中班主任老师和几位同学照的一张老照片。看着40年前老师和同学们亲切熟悉的笑脸,我不禁想起在开原四中读书时那些难忘的岁月。

我是1975年读的高中,那时候是九年一贯制。我们班由十余个村办初中学生组成,有70多人。班主任老师叫孙向众,是一位年近三十的年轻男老师。他身材适中,但看上去特别结实。一双深邃的眼睛,即使你的内心世界有如百尺深潭,他也能一眼望穿。

孙老师其实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在我看来,他既是严师,更是善解人意的兄长。我们班的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同学们有什么心事都愿意向孙老师倾诉。平时一有时间,孙老师就找我们男生打篮球。他每学期都要抽时间家访,遇上调皮捣蛋的同学,也总有办法让他们心悦诚服。

我们年级有六个班,那时候学习压力不大,但各班在文体项目上却暗中较劲。每年春秋两次运动会及冬季越野长跑,各班的竞争都很激烈。头几次运动会,我们班的成绩均不理想,便决定在越野长跑上寻求突破。我以团支部的名义动员班干部和团员带头组织长跑训练,参与的同学有几十名,有的同学为了练长跑甚至每天从家里跑到学校。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有了收获。在毕业前的最后一次越野长跑中,我们班一举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还有一次,学校组织大合唱表演,这对各班而言无疑是一次调动积极性、提高凝聚力、展示精神风貌的难得机会。孙老师亲自组织策划,精心挑选歌曲,全班同学都兴致盎然地参与其中。我们的演出让全校师生耳目一新,获得好评并拿到了奖状。

那时候,我们老家那边的房子都是利用稻草编成的草苫子来做屋顶的防水和保暖,需要定期更换。有一天,孙老师请我找几个同学,星期天去他家帮忙编草苫子。我挑选了十余名同学,早早地来到老师家里。就在我们说说笑笑、热火朝天地编草苫子时,孙老师和师母也忙碌起来,开始为我们准备午饭。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到了中午,草苫子编完了,午饭也准备好了。正当孙老师张罗着让我们到屋里吃饭的时候,我一使眼色,同学们“呼啦”一下,全都麻利地跑光了,害得老师一家吃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的剩饭。

我们读高中那两年,正规上课的时间并不多,“学工学农”占用了很多课时。1977年春天,冰雪融化,学校开始大张旗鼓地抓文化课学习,教学方式方法有了显著变化,大家的学习热情和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我们终于看到了教育的希望。

我们读高中的时候,年龄普遍偏大,但受当时社会环境影响,男女生之间很少接触,甚至同窗多年没有说过话的也不少。不过,毕竟是处在花季年龄,“暗流涌动”的情愫在所难免,毕业后就有八名同学结成了四对伴侣。

我参军时一同照相的同学当中,个头墩实,皮肤黝黑,有一双迷人眼睛,平时说话咬文嚼字,性格有点“拧”的是陈成。他酷爱学习,在班里担任学习委员,平时喜欢看课外读物,尤其喜爱古典小说。他考上了铁岭农机校,后来当上了镇长。

照片中还有一位同学叫张连太,中等个头,白皮肤,性格温和,不笑不开口说话。他高中毕业后在家搞养殖生产,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户,早就过上了小康生活。遗憾的是,前些年骑摩托车跑业务时摔伤了头部,到现在也没有康复。

我们毕业后,孙老师在学校担任过教导主任和副校长,后来调入铁岭体育学校,在党总支书记兼教学副校长任上退休,如今随女儿在北京颐养天年。

我高中毕业后参军,通过不懈努力考上军校,圆了军官梦,在部队一直工作到退休。

同学情、师生情,是一辈子的不了情,令人终生难忘!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