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芳菲南山中

作者: 谢伟2022年02月25日写景美文

双休日的清晨,驾车去南山西入口。停车后,沿着南山绿道漫步。这个时节,花儿次第开,空气中弥漫着清香的味道。

进得山中,先是吟起了白居易那首脍炙人口的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中对春天景物的描写,字面上看似乎很平实,但细读揣摩,就会发现其中意境深邃,又富于情趣。

一路行走中,看见有蜂儿在花间穿梭,又联想起“踏花归来马蹄香”的历史典故。宋徽宗酷爱绘画,有一次,诏命各地的画家来京城考试。主考官命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让画家们各显身手。于是一众画家费尽心思,倾尽笔力,纷纷着墨在花瓣、马蹄等处,主考官一幅一幅地审看,都不满意,最终有位画师,画了一个游玩了之后的官人骑着马,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蹁跹飞舞。只有这一幅画,真正领悟了“踏花归去马蹄香”的要义。

其实在这句诗题里,最难表达的是一个“香”字,作为一个抽象的事物,能闻嗅得到,而绘画是用眼睛看的,所以难于表现。而被选中的这一幅,使人立即联想到马蹄踏花之后泛起股股香味。作者有如此画境自然获得好评,而出题者亦委实是别出心裁。

“拂石坐来衫袖冷,踏花归去马蹄香。”诗是如此经典传神,关于诗作者却颇有争议,据杨湜的《古今词话》说有可能是唐代杜甫,又或者是宋代苏轼,由此引发了文坛上的公案。

在南山绿道行走间,看到了一处新辟的幽径,于是欣然转入。但见眼前山峦耸翠,下有一池碧水相拥,有豁然开朗之感。从高处向下,有一蜿蜒石径,沿途种植了一片杜鹃,鲜红绚烂,间或还有三两株粉色的,上前拍了特写。接着过桥拾阶,一路漫步,一路赏景。元代白朴曾在散曲中描绘景色“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用语直白朴素,却是最贴切自然了。

文人喜欢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大多随性随缘。或喜或悲,或抑或扬,都寄托在这字里行间。欧阳修的词作《渔家傲·三月芳菲看欲暮》有“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泪洒梨花雨”表现了对春去难留的伤感和怅惘。而秦观的诗《三月晦日偶题》“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又点明了“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春去花落已不可挽留,那“夏木”还是一样“可人”,又体现了一种乐观、豪放、豁达的心态。

看到白落梅在《花开半季,情暖三生》的前言中写道:“其实,只需一首唐诗,或者一首宋词,就足以诠释我们多风多雨的人生。”“每一段缘分,都有平仄;每一个故事,都有韵脚。”这或许是我们在观景赏物时,往往会想起前人美文佳句的缘由吧。

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感叹之余总想留些美好的印记。漫步在文学的“绿道”上,安安静静地做回真实的自己。在“悠然见南山”中,吐纳着和畅惠风,听凭心中的小鸟在林间歌唱。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