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年话猪

作者: 南山牛2022年03月07日生活随笔

穷不离猪,富不离书。

这是村庄里朴素的一句箴言。

过去的庄户人家,一年至少要喂养一头猪,也有喂养两头,三头的。喂养猪,并不仅仅意味着要“杀猪过年”。生活较好些的,过年杀一头猪很正常。生活不太好过的人家,过年时就是杀了一头猪,至少要卖去半扇,以添补家用。在过去的困难年月,大多数人家,过年根本就杀不起猪。

现在生活好了,家家都不喂养猪了。一到寒冬腊月,集市上的猪肉多得有点堆积如山的样子。

人说,猪,是个宝。是的,猪的一身全都是宝。甚至听说有人三天不吃猪肉,就馋猫一样垂涎三尺。猪肉中的猪头、猪肘、猪蹄最好吃。心、肝、肺、肠、胃,等等,名叫“猪下水”,早年间,原是极不值钱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好转,猪下水也跟着有“营养价值”了。于是如今的猪下水,成了酒桌上的“上品菜”,价格比正儿八经的猪肉贵得多。现在什么都好像是反的,当年人人喜欢肥肉,如今却是人人都说瘦肉好,甚至,连没有肉的猪骨头都卖成了钱。

猪下水值钱,猪骨头值钱。猪毛,猪鬃,更是值钱。

猪的粪便,是科学早已证明了的有机肥料,比化肥尿素好得多。“穷不离猪”,说的就是穷人养猪就是为了攒肥料种庄稼。庄稼一朵花,全靠粪当家。所有的人畜粪便中,唯猪粪质量第一。记得当年有一句口号:“喂养一头猪,相当于开了一座小型有机肥料加工厂”。是的,你细细看,谁家地里的庄稼长势好,那谁家就一定喂养着专事繁殖的大母猪。不信,你就带他在那家猪圈里看看去,就知道至少有一头大母猪,身后跟着一群小猪娃;谁家地里的庄稼“面黄肌瘦”,那他家的猪圈里一定干干净净。

准备过年时要杀的猪,大约于立冬以后,才慢慢地给它加些玉米,或者玉米面等精细饲料。为的是年关杀了时肉肥、油厚。有村人说:人坐上席(红白喜事中坐席,老人坐上首),猪吃好食——就离死不远了。这话粗,理,却是端的。

猪,唯“相貌不恭”,因此常常遭以貌取人者的戏谑,嘲讽。比如,有人一时做错事了,就被说成是“猪脑子”,“和猪一样的糊涂虫”等。一部《西游记》,无论是原著,还是现当代的戏剧、影视剧,都极尽丑化猪八戒之能事。愚笨、滑稽,“酒、色、财、气”无所不沾。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那一群人中,最有人情味儿的就是猪八戒了,其余的都是食人间烟火而不入人间的天外来客。当然,塑造一个“猪八戒”,是文学艺术的需要。试想,一条取经路,如果没了猪八戒,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欢声笑语。

记得当年读书时,一个外国作家说:人,就像一群挤在一起取暖的豪猪。离得太近,一个咬一个。离得远了,又一个追一个(大意是这样)。人生的阅历告诉我们,这句话正确得近乎真理。君不见“羡慕、嫉妒、恨”,哪一种情感不是距离太近惹出的祸?人与物,一理。其实,有时候一些人还不如“物”。“阳世三间人弄人,阴曹地府鬼捣鬼”。而那些“物”们,自私自利,也只是争得个眼前的温饱。只要吃了上顿,根本就不想下一顿吃什么。

母猪,我们礼县人称呼它是“猪婆”“母饩”(“饩”的读音是村言,具体是哪个字不知道,我只能自己杜撰)。一般都很瘦,而且越老越瘦。老了的母猪,常见瘦得皮包骨头,脊梁骨如刀背一样。这样的母猪生殖能力很强,一窝生十几个猪娃。常言说“猪婆”要的就是个瘦,肥的不产猪娃子,而且,越肥越不产猪娃。喂养母猪的人家都有经验,就是故意不给它吃饱,故意不给它吃好食,让它瘦着才好。

这就像某位“农民诗人”的生活困窘:这好,就让他困着,窘着去,这样,他才能写出诗来。他吃饱了,就会胡思乱想些诗歌以外的东东西西,不务正业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