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我的第二故乡

作者: 于剑文2022年07月12日心情随笔

我的原籍是山西,因为妈妈1964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煤矿设备厂研究所,年幼的我便开始山西、天津两地奔波。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妈妈把我“扣下了”,说什么不让我再回山西。

那时,我妈的单位分了宿舍,我家在四楼。有一天,来了换鸡蛋的,在楼下玩耍的我用一口山西话喊妈妈:“张月珍,七斤半粮票换一斤鸡蛋换不换?”稚嫩的山西话引得邻居们都伸出脑袋来看着我笑,妈妈意识到我的山西口音必须要改掉了。

煤矿设备厂坐落在河东区,当时周围都是稻田地,稻田地的前方是军营。上学的路上要经过稻田,小河小沟都是玩耍的宝地。夏天土坡上的酸溜溜,那是可以吃的。我们离部队近,部队每周都放电影。相关的记忆,我印象很深:初夏之时,吃过晚饭,小朋友们抱着小板凳成群结队穿过麦浪,沿着田埂去部队看电影。我们开始都围坐在队伍周围,慢慢地就和战士们坐到了一起,在电影开场前跟着战士们一起唱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是一个兵》——我们唱得激情澎湃。那种欢乐,让我感到无所顾忌。我在这片土地上疯狂生长,如鱼得水。

后来我也当兵了,复员后,我被分到马场道的天津理工学院工作。上班途中,每天要走十一经路,每天都能看到音乐厅、起士林。第一个月发工资,我带着妹妹到起士林吃冰激凌,船形的奶油冰激凌果盘上有水果、饼干、巧克力,特别好吃。吃完冰激凌,穿过步行街,我们见到一个卖驴打滚的玻璃推车,上面插着一根写着红字的白旗子,我大声念到“绝一门津”,比我小八岁的妹纠正我:“姐,那是津门一绝。”想起这个事,我就笑得不行,阔别天津几年,回来看啥都新鲜。

坐落在马场道的天津理工学院,院子非常小,曾经学院每年开运动会都租用民园体育场。每年一度的运动会是我们学院教职员工的节日,所有人都积极参加。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我女儿大概五六岁时,我带着她一起去参加运动会。我让她在看台上等着我,然后我去参加八百米竞赛。我跑着跑着,看到大家都笑哈哈地看向我,鼓掌、招手,还对着我喊,我被鼓舞了,浑身充满了力量,脚步轻盈,越跑越带劲,拿到了平生可喜可贺可纪念的第一名。结果怎么着?——跑到终点,同事们跑过来不是拥抱我,而是抱起了不知什么时候在跑道外跟在我后面奔跑的女儿。同事们争先恐后地向我描述,这个小女孩,撒开双腿意气风发奔跑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大家大声为她呐喊,她居然一点不害怕不紧张,还越跑越兴奋,跟我跑完了又跟着别人跑。那年的运动会,女儿成了名人。

时光带走了儿时的那片稻田,民园体育场也完全换了容颜。民园体育场在2014年重新修建后,除了保留原来体育场的健身功能外,又增添了旅游、休闲、特色餐饮、文博展示等多项功能,真是焕然一新了。

似乎就在一夜间,天津的标志性建筑忽然间就多得数不过来了,就像桌上的台历,每次翻阅一张,下面都是新的图片,让你目不暇接。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