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叔父

作者: 何友平2021年04月21日心情故事

我的父亲是个农民,毫不夸张地说他具有中国农民典型的优秀品质,勤劳俭朴友善,同屋场的平辈都称赞他,后辈们都尊敬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尽心尽力照顾我叔父的一生。

我父亲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父亲十六岁那年爷爷就暴病去世, 留下奶奶和父亲三兄妹。爷爷有六兄弟,分家时只分得二亩水田,按解放前的作田水平是养不活全家人的,奶奶是旧社会的小脚女人,那时姑姑才八岁,叔父三岁,他们是挣不了生活的,父亲只好起早摸黑为人打工来养家糊口。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亲幼嫩的肩膀过早地挑起了一家四口的生活重担。叔父五岁那年与小孩玩耍,被人推倒摔在乱石堆里,一只脚被蹩成两处骨折。那时乡村没有医院,父亲背着他到十里外去请水师医治,前后三个月父亲背着他换了九次药。那脚伤了经络,断骨愈合后却细了短了,叔父从此落下了终身残疾。父亲考虑到叔父干不了重活了,只能靠读书学文化才能有生计。叔父七岁那年就被送去启蒙读小学。父亲读过私塾识得一些字,毛笔字写得好,珠算也精通,他白天打工晚上教叔父识字写字。叔父读书用功成绩优秀,1952年高小毕业考上了新民中学。父亲当然高兴,但筹齐学费是个大问题,那时父亲已经结婚并有了一个孩子,土改时分得几亩田仅只能解决一家六口吃饭问题,没有余钱剩米,为了让叔父读中学,父亲与母亲商量打草鞋卖钱为叔父交学费。这打草鞋的确不是件容易事,要先到十里外的集上买笋壳,将笋壳在水中浸软了撕成条条,用笋壳丝搓成索子,打草鞋时将索子一头系在腰间一头套在架子上,再一条条笋壳编织,一只草鞋要编大半个钟头,编好后还要剪边整理成型。白天父母下田干农活,晚上母亲编草鞋,父亲搓索子,每晚编两双才睡觉。每编满一百双父亲就挑到衡阳江东去卖,每双草鞋赚三四分钱,来往七八十里路父亲舍不得吃一分钱东西,总是饿着肚子摸黑回来。夏夜蚊虫叮咬,冬天手指冻疮开裂鲜血染在草鞋上,不知挑回多少担笋壳,搓了多少条索子,也不知磨掉多少层手掌皮,熬过多少个夜晚,就这样父亲带着母亲打了三年草鞋供叔父读完了初中,叔父成了周围三五里内唯一的中学毕业生。

叔父初中毕业后当了小学公办教师,父亲稍微松了口气,没料到1962年被下放回来了。据说叔父书教得好但爱给校长提意见所以下放。父亲安慰了一番就带着他去见生产队长,队长安排叔父做些轻松点的农活,早晚放牛,夜晚守仓库,白天编入妇女队干活,每天比妇女少计一分工分。有一年叔父插了一丘田秧苗,队长检查说不合密植要求,父亲去查看行距的确太宽,于是牵牛去耙平了,带着叔父手把手地教,两人重新插过。为了不失叔父面子,父亲从我家的口粮账户中赔偿了队上浪费的几斤谷种。

我家祖遗仅两间土砖房,开过四张床后空间就剩下不多了,吃饭都要坐在床边。六十年代初家里人口多了实在住不下,不得已父亲决定起几间房子。那时刚刚从六零年的苦日子过来家里哪有钱建房?父亲想尽了办法。他与人换工放好了土砖,请熟人凿了屋基条石,借钱买些杉树作梁,屋面扎上南竹尾子用稻草盖着,硬是白手起家建成了四间土砖茅草屋。父亲把两间旧房修缮一番无偿交给弟弟居住,指望他娶房媳妇。

六十年代中期奶奶去世,家里建房的债还未还清无钱安葬,父亲到公社信用社借三百元钱办丧事。父亲对叔父说这贷款不用你分担全部由我来还。那时我正在上中学,记得学费都是两元三元地交,好多次都因欠学费而停餐,一床被子硬得像胶板,要用手肘压着才能叠起来,冬天下雪时我还穿着单裤,家里经济是何等困难。父亲一方面辛勤劳作多挣工分,千方百计搞副业收入,一方面把家里凡是能卖的东西都卖掉,连姑母送给我的一件穿了几年的旧毛线衣也脱下卖掉。三年多时间父亲还清了贷款本息,还款收据竟有几十张。如此艰辛父亲竟从未对叔父诉说,如此重负也从不要叔父分担。看到父亲如此亲情大度,我心里充满对父亲的敬意,默默忍受着贫困发奋读书,从未埋怨过父亲。

七十年代后期我已调到县机关工作,一次回家父亲对我说,你叔做农活不方便但教书是内行,看看有没有机会让他去当教师。我到县教育部门打听正好在准备招考小学教师,于是给他报了名。叔父文化基础好,加上这几年又经常帮邻近几个村的小学代课,因而笔试面试都合格,时隔十几年后叔父又当了小学教师。这年叔父快四十岁了,父亲最关心的是给他寻门亲事免得老来孤独。父亲央人四处为他访亲终于谈成,那女人带着一个小儿子过来。父亲见叔父居住的那两间百年祖遗旧屋破烂不堪,就在我家这边腾出一间房子收拾好让叔父一家三口居住。那时我家茅屋已盖了青瓦,墙壁也粉刷了,还盖了两间脚屋,居住条件比过去有所改善。俗话说树大要开枝,兄弟大了要分家,父亲却把快四十岁的弟弟一家接过来一起居住,队上人都称赞说,长兄当父,他是做得最好的。后来由于学校需要教师守校,叔父一家被安排到学校去居住,父亲为叔父备齐了日常生活用具,还亲自为叔父挑着行李送行,临别时父亲对叔父一家人说,放心吧,我会常来看你们的。

父亲八十高龄作古。几年后叔父病逝,我把他与他的哥哥安葬在同一青山上,好让父亲再照顾叔父的下一辈子。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