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总会出现砸场子的人

    人人都希望自己顺心顺意,一帆风顺。做生意图的是和气生财,干事业图的是宏图大展,做工作图的是步步高升 但是,总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时不时的会出现搅局的人,俗称搅屎棍子. 你开了一个生活超市,起早贪黑,殷勤操持,生意终于有点回报,顾客越来越多,正...

    徐牧龙 发表于 2023-03-30
  • “裹”冬

    入冬后,天气还不寒,但老伴沉不住气,要将院子里的石榴树包裹起来,以防天气突变,冻坏了。 今年刚栽种的石榴树幼苗,大半年就蹿得比人高。老伴想搞行为艺术,打算把石榴树包裹成葫芦形状,我找来不穿的旧衣服当瓤,又找来一块绿色的篷布当皮,用红绸子束腰...

    李秀芹 发表于 2023-03-25
  • 打麦场变奏曲

    行走在返乡路上,身边就是一望无际的金色麦浪。麦田里,联合收割机在缓缓移动着,它的身后,被粉碎的麦秸秆散落地上,脱粒后的麦籽儿哗哗流入口袋,收割、脱粒、装袋在田间一次性完成,麦收的过程变得简便而有序。望着这一幕,我忆起了昔日收割打麦的场景。...

    王君超 发表于 2023-03-23
  • 麦收时节

    当庞大的收割机突然在城市街头轰鸣而去的时候,方知又是一年麦收季。 记忆里的麦收是没有收割机轰鸣的,完全是传统的镰刀,这是名副其实、原汁原味儿的割麦子。 麦黄前,中原区域有个习俗,嫁出去的闺女是要回娘家走亲戚的,请村子里会做油食的人炸油果,类...

    王学艺 发表于 2023-03-23
  • 春天的味道,是童年的味道

    山和水是有滋味的,品它们的滋味可以用心,也可以用舌尖。 苏东坡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清风与明月毕竟过于浪漫。山野苍茫,流水汤汤,自然生万物,万物各有用处,山和水才真...

    刘鸿伏 发表于 2023-03-16
  • 又到楤芽飘香时

    周末的一个清晨,我去菜市场,在一菜摊上看到紫红色的楤木嫩芽,看到这种儿时常吃的野菜,一种特殊的亲切感涌上心头。那些已经久远的儿时在大山里采摘楤木嫩芽、去大山里挖楤木根的情景又浮现在了我的眼前,仿佛闻到了家乡大山里散发出的楤芽那特有的味道。...

    王继怀 发表于 2023-03-12
  • 嫩苞谷粑粑

    端午节前后,嫩苞谷大量上市,沉睡的味蕾一下子被嫩苞谷棒子的清香、苞谷粑的香甜激活。嫩苞谷粑粑是我从小爱吃的食物,一看到嫩苞谷棒子就想到爽滑的嫩苞谷粑粑,不由涎水长流。我相信,人的味蕾是有记忆的,从小喜欢吃什么,就会对什么有感情,无论它多么...

    陈德琴 发表于 2023-03-08
  • 家乡的灰水粽

    端午节吃灰水粽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人的习俗。灰水粽又名凉粽。每年端午时节,上思的市场上都会摆卖一排排的灰水粽,摊主总是热情地招呼:我家在凤凰山脚下,用茶油树的木灰做的。 我家在十万大山里,用多种有中药的树木灰做的。摊主们不遗余力地展...

    郑雪 发表于 2023-03-05
  • 那山,那水,那家人

    西观山脚下,依山傍沟的几只窑洞和几片厦房里,零零落落地住着几户人家,这个叫某家窑的地方,就是我的童年乐园,小时候最常去,也是最爱去的地方――舅家。 我们要去舅家需要翻过一条沟,沟底有一条可漫过脚踝的小溪,表哥在溪里搁了大石头,我就踩着过河。...

    李晓会 发表于 2023-03-04
  • 五月嘬螺蛳

    夏天渐渐来了,沟边,田里,四处晃动着人们匆匆忙忙的身影。他们手里拎着个小篮,走走停停,摸摸索索。走近一看,原来是乡下人家在趁着农闲时节摸螺蛳,开开胃口,还可以弄些到城里去卖。 春末夏初,螺蛳已经吃得肥肥胖胖了。母螺则准备受孕,繁殖下一代。这...

    莫景春 发表于 2023-02-21
  • 遛鸟

    城里的鸟少。缺少一种清脆的鸟鸣声,似乎有些单调乏味。也许是人离不开大自然,即使住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穿梭在繁华的街道中,惊叹自己伟大的创造力,但仍然对自然界里的东西耿耿于怀,想方设法跟大自然贴得近些。 于是有人在狭窄的阳台上摆着五颜六色的花...

    韦秀琴 发表于 2023-02-21
  • 粮食要到肚子里

    儿时在农村,家乡人一般不说浪费粮食,而是说糟蹋粮食。在乡亲眼里,人要活命,得靠粮食,粮食与人有着过命的交情,而珍惜粮食、敬畏粮食最朴素的观念就是粮食要到肚子里. 农村人最知种粮苦,都跟粮食亲。记得那时收麦子,芒种前后是农家人忙断腰的一季。布...

    陈军 发表于 2023-02-19
  • 故乡的馅饼

    我的故乡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西南部八百里瀚海边缘的小镇库伦。这是一片美丽神奇的土地,它是历史上漠南蒙古地区唯一实行政教合一体制的喇嘛旗,以库伦三大寺为代表的寺庙群,在四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风姿独特,古韵悠长。如今,它同时拥有中国安代艺术之乡...

    鲁雅君 发表于 2023-02-16
  • 腊月的味道

    进入腊月,正值一年中三九四九冻破碌碡的时节,天气虽然寒冷,但年味却日趋浓郁起来,家家户户都浸泡在忙年的喜悦里,腊月像一坛酿好的美酒,一经打开,清醇甘洌,沁人心脾的味道便扑面而来。 腊月里有亲情的味道。到了腊月,思乡的情绪开始蔓延,回家的号角...

    王永清 发表于 2023-02-14
  • 又在下雨

    前天下雨,昨天下雨,今天又在下雨,哎。 四月是我最不喜欢的月份,因为下雨的日子太多,那周而复始的淅淅沥沥的下雨声,总会带给我莫名的惆怅。但又不知怎么的,四月和五月,又好像是一个让我充满着怀念的日子。怀念自己的一路走来,回忆起所有难忘的瞬间。...

    王华松 发表于 2023-02-13
  • 生活有诗 尘世留香

    草坪里的草长高了,参差不齐的影响美观,身为绿化工的我们就得抓紧时间整理。 给割草机加满油,看看刀片是否锋利,拉绳是否结实,安装好刀片后调整一个合适的高度。接着就是仔仔细细地把草坪里的杂物捡拾干净,乱石头、铁丝头、硬树枝之类的,因为这些东西会...

    崔向珍 发表于 2023-02-12
  • 苜蓿花开一面坡

    北岭的苜蓿花开了,像是波动的多彩湖面。阳光下,微风中,红的、黄的、粉红色的花儿,簇拥着璀璨得有些飘飘然的紫花,坡下是成片的碧绿麦田。 黄昏时分,坡道上下来一辆板车,车上装满苜蓿。苜蓿捆忽闪着,遮住了整个车厢。苜蓿花随车轮的滚动颤动着,牵引橘...

    杨毅波 发表于 2023-02-12
  • 挑水

    水井是乡村的生命之源。 井水不会自己流到水缸,吃水要靠肩挑。一条扁担、两只桶,挑在肩上,步子要颠起来,扁担颤颤悠悠,才会减缓肩头的压力。井水在桶里荡起涟漪,如同乡村波澜不惊的日子。 挑水是农户的一件大事,与耕田种地、生火做饭一样常态化。挑水...

    姚文冬 发表于 2023-02-11
  • 回江南,吃一碗笋

    因为母亲的缘故,得了大戏剧家阿甲先生的儿子丐君亲赠的《阿甲戏曲笔记》一套,盖了阿甲先生钤印的厚厚两册书是沉甸甸的。我写信感谢丐君先生,又得到三页纸长长的回信。一来一往,手写的书信有了一种特别的味道,仿佛不是素未谋面的初相识,而是穿越时光而...

    刘茉琳 发表于 2023-02-10
  • 阳春雪

    阳春三月,黎明时分,阳春雪正借着天光流星雨砸向地面。它米粒样大...

    谢新源 发表于 2023-02-10
  • 田老汉的初夏早晨

    田老汉鸡叫后就起床了,初夏的天刚蒙蒙亮,山还把太阳遮在山坳里,鸡鸣声在河岸两边的寨子间此起彼伏,河边的早晨还有些凉,田老汉披上一件土布制的满襟上衣,走到茅厕里,将挂在墙上的粪桶和粪勺取下后,从茅坑里舀上两桶粪,准备到地里去浇点肥。 田老汉的...

    枫木树下@田景文 发表于 2023-02-06
  • 一篮冬天

    一位朋友退休后,朋友圈立刻有了烟火气息,她一改从前在餐厅吃饭的习惯,开始拎着菜篮子去菜...

    陆小鹿 发表于 2023-02-04
  • 露从今夜白

    薄雾蒙蒙的清晨,到公园散步。经过一片高高的白桦林时,从树上滴落的水珠顺着脖子凉透脊背。仰望朗朗乾坤,再看看脚下湿漉漉的草丛,我一下子明白了,不是下雨,是在下露水。 走出白桦林,坐在石凳上,随手打开手机上的日历,原来已经到了白露节气。白露是二...

    翟乐华 发表于 2023-01-25
  • 炊烟

    从乡村走出来的我们,每个人的心头都停驻着一缕炊烟,亲切的,温暖的,霞光万丈,生生不息。 灶膛里塞进一把柴火,人已经飞奔至屋外,把鸡鸭猪狗们从笼子里统统地放出来。撒出一把稻子,鸡们扑腾过去;扔一把碎菜叶子,鸭们扑腾过去;石臼里一碗稀粥拌上米糠...

    吴金兰 发表于 2023-01-19
  • 清茶记

    茶,上茶,上好茶。透过大学士苏东坡轶事,茶在待客应酬中的微妙之处,可见一斑。 上门便是客,面子上都是热情的,至于茶之优劣,那是面子背后的事。热气腾腾的茶水,才浅下去一截,主人便会笑意盈盈地续水。倘若茶水快见底了,还没有续水的意思,大约是关系...

    吴金兰 发表于 2023-01-19
  • 照泥鳅

    早稻抽穗扬花的时节,也是田里泥鳅最为肥壮的时候。泥鳅白天躲在洞穴里不出来,只要到了晚上,水田里的泥鳅就会钻出洞穴出来觅食,这也是照泥鳅的好时机。小时候,小伙伴们都跟着大人晚上提着火把照泥鳅,黑漆漆的稻田里,彼此喊着同伴的名字,纯真的童年充...

    照泥鳅 发表于 2023-01-19
  • 街角菜园

    两小街交一角,没什么用场,公家砌两尺高的挡墙围住弃置的废土,简单地种植些花草,成一花园。因为地偏,植后管理不济,花草非死即萎,荒杂颓败。旁边一妇人不忍地之荒废,种上了蔬菜,成了菜园。 这妇人为好种善耕之人,花草活的留,死的去,余地翻挖后根据...

    贺世恩 发表于 2023-01-19
  • 咖啡,慢时光

    一切都是慢的。 手中端杯咖啡的时候,时光便慢下来了,当然最好是在咖啡厅抑或茶吧里。这时的光阴,是木心的诗,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印象中,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咖啡厅一下子风靡起来,城市陡然间陷落进浪漫与激情互为渗透又彼此提升的氛围...

    子薇 发表于 2023-01-19
  • 关中的风箱

    上世纪七十年代,关中乡下多数人家会在厨房里,用胡基泥坯盘一个土灶,靠墙处留一风道,放置风箱,风嘴与灶膛相接,用来做饭。有些人家,厨房盘有土炕,与灶膛相通,烟火从炕眼里冒出来,不需要再垒烟囱。这样即可生火做饭,又烧了炕,冬天尤佳。 风箱以前是...

    赵利辉 发表于 2023-01-09
  • 煳米茶

    香喷喷的侗家油茶已经为很多人所熟知,但知道侗家煳米茶的人却不多。剑河县沟洞村的人喜治煳米茶,善治湖米茶为外人所熟知。 煳米茶,顾名思义,煳米就是其主要特色。在制作煳米茶的时候,先把锅子烤热,待锅子达到一定温度时,取出约五抓大米放入锅子里干炒...

    王道东 发表于 202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