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煤有关的旧事

作者: 祁建2021年12月23日心情故事

在几个老物件的展览,我看见了蜂窝煤炉子,年轻的朋友会很惊奇,问“这是什么?”时光如梭,生炉子对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来说是很遥远而陌生的事情,而对于出生后就没见过炉子,更不要说去如何侍弄炉子了。如果问,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有没有生过火炉子?那是很不着调的问题。炉子在那年代是生活中很重要的物件,没有炉子轻则没法取暖,重则一日三餐则无着落。

当然炉子也是各种各样的,但都缺不了一样东西就是柴火或者煤。生炉子的基本步骤就是先找来纸,再放上柴火,等柴火烧到一定火候陆续加上煤。熊熊的火苗,预示着火红的生活,人们就是依靠这丁点炉子里的火苗,来取暖、烧水、做饭……进行着日常生计。因为生炉子,冒出的烟,弄的烟雾缭绕,有时邻里也常有摩擦。我记忆中,我家住大杂院的时候,因为生活,冒出了烟,前院的一个姓袁的大叔就踹门而来,说呛着他了……狭小的生活环境,恶劣的生活条件,人们都是卑微地生活。

一年365天,天天离不开炉子,柴火和煤就成了生活不可以割舍的必需品。家家户户,这两样东西,在上个世纪那物质贫乏的时代,国家这样两样东西,都是给每家居民按计划供应的,柴火大概一户一月十斤,煤好像是一二百斤……具体的数目记不清楚了,每年快到冬天时,每天去排队买煤就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买煤,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奔向煤店,人们为了买上煤,当然也是为了家里过好一个温暖的冬天。

居民区周围一般都有煤店,划片供应,一般不能够跨区、跨片,只有销售不紧张的时候,才可能外销,煤店一般都是只供应自己复杂的辖区。

煤的质量有好坏,所谓的好煤就是燃烧能力强,一点就着,烧完的时候只剩下粉末,但这种煤很难遇到,一出现居民就会闻讯赶来,很快抢购一空。这种煤一般有光泽,太阳一晒都是亮晶晶的。

大多数的煤都是一般化,燃烧能力超级差,火焰慢的能够让你着急地跳起来,平时热个馒头什么的还凑合,要是煮个饺子就急死人,半天火苗子都起不来,把饺子弄成片汤也说不好。还有的煤,烧着烧着就自动熄火了,据说都是煤渣子压成的蜂窝煤,这些煤给企业怕出事,炼钢厂什么的肯定不用这样的煤,这样的煤就都给老百姓凑合着用吧,取暖还是没问题的。

买煤是个体力活,从煤店运回来,没把子力气肯定不行。家离煤店近的还算幸运,找个小推车什么的就凑合鼓捣回去了,要是几百斤的蜂窝煤,就得找个三轮车,或者平板车,脚蹬手拉的,浑身都能够累散架。拉煤一般情况都是去两个人,要是家里人丁兴旺还是不算事情的,要是家里是“老幼病残孕”成员为主的家庭,买煤还真是难题。

找亲朋好友来帮忙,也是一个思路,谁家有个大小伙子,这时候伸把手,就是赚好人缘的时候。街坊邻里,也爱找这些“帅哥”帮忙,在那年代,“帮把手”就像注入情感里的习惯,不用谁要求,也不用炫耀,自己自备围裙,自己自备手套,帮街坊买煤,好像是理所应当和义不容辞。

住楼上的,往楼上搬煤,也是一个体力活,没半天一天一般也搬不完。搬一天的蜂窝煤,几乎可以把一件衣服湿透,偶尔摔碎几块也会“哎呀”一声心疼的不得了。那年代端蜂窝煤上楼,发明了一种能够端的木板,一排能够能够端三排,一下能够端十多块。有个笑话说:“您干嘛呢?”“我倒煤(倒霉)呢?”……因为是谐音,所以一般都说搬煤,或者运煤,不说倒煤。

那时候,当“领导”的也有一种“人缘”,当个什么车间主任的,一说家里买煤,车间里呼啦啦来一堆大小伙子,说是给领导帮忙,其实是“拍马屁”,车间主任也就乐不可支的招呼大家,有的搬,有的蹬三轮,有的在家里楼道里往上运,俨然是那年代最牛的一个场景。

储藏煤也是个大学问,以免刮风下雨或者猫狗造成损失,砌个煤池子,一般都是最常用的方法,平房还好说,一般都是在胡同边搭个小房子,专门贮藏煤,为了防止小偷,还要专门上把锁。要是楼房,一层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要是住楼上,爬几层,甚至十几层楼房的楼梯,这几百斤的煤怎么储存还真是伤神伤脑筋的。那年代谁家的猫要是蹬坏了谁家的几块储存蜂窝煤,那可是惹了大事,轻则邻里一场开骂,重则心里结下冤仇。

如今很少有人还在使用蜂窝煤了,煤店也都陆续关门,不见踪影。那遥远的故事,却随着我们记忆越来越清晰的回忆,好像就在昨天发生。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