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啊乡愁

作者: 清风徐徐 2015年10月28日抒情散文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是的,每每想起那片土地,每次回到那片土地上,即使作短暂的停留,然后再回望的时候,眼睛里总会不自主地蓄满泪水。

这种情况,好多次,是站在那片长有虬劲灌木丛的坟茔旁。在那里,我似乎又看到了父亲那有些弯曲的背影,他好像还手持锄头,细细耕耘着自己的土地,并企盼着能有一个丰收季。在六十多年的一生中,父亲没有离开过他的土地。我仿佛又看到了母亲那倚门张望的眼睛。母亲的一生虽然头脑说不上精明,其对子女的疼爱却是深厚的。那一年,十四岁的我离开家去县城求学,从此再没有在家常住过,每次短暂的回家都是来去匆匆,以致母亲总是在估摸她的儿子快要回家时,倚着家门,向县城、向我学校的方向远远张望。有时我已经到了她的面前,眼睛有些老花的母亲还在向远方张望。后来的十几年,则是向我当兵离去的方向张望。于是,母亲倚门张望的姿势就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

无奈的是,我的父亲母亲都没有长寿,没能享受到他们儿子的孝敬,这是我终生的最大憾事。

这种情况,经常的,是我见到家乡亲人的时候。这些年,我每年都会回老家看看。看看,除了扫墓祭祖,追怀逝者,主要还是看望健在的亲人。

上一辈的老人多数已经离去,健在的几位就是家族的宝贝了。就是同辈的兄姐哥嫂,近些年也几乎年年减少,这不免令人心惊。故,每一次回去,我都要看望健在的他们。当已经卧床不起的九十二岁的二婶伸出干枯的双手,紧紧抓住我和我媳妇手的时候,我的心里满是悲哀,我发誓下半年一定再去看望二婶一次,不想,老人家就在当年的夏天离去了。当年近八旬的姐姐亲自烧火,为我和妻子煮了一大碗鸡蛋鱼汤,端到我面前的时候,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掉在了碗里。“姐姐啊,你的弟弟在城里什么好东西没吃过?”我在心里说。可这是姐姐的一片心意,我不能拒绝。姐姐后来又独自一人,从百多里外来到城里看我。我责怪了她,我心疼她呀,万一她出了什么差错,我不就是犯罪吗!

这种情况,总会有我见到邻居的时候。他们中,同样已经很少有高龄老人,多数是我的同龄人和中青年人。一位我称呼二哥的老邻居,已经年逾八旬,行动也不太方便。说实话,过去,我家与他家关系一般,几十年过后的今天,二哥见到我,亲热得不得了,抓着我的手久久不肯放开。一位年龄比我小几岁的邻居,见面就亲热地喊我叔,我一下子不能确定他是谁,很尴尬,后来才知道,他是已经故去的邻居大哥的养子。至于其他的年轻人,纷纷喊我或“叔叔”,或“大爷”,或“爷爷”,都是那么亲切,让我心里热乎乎的。于是,我就在路边站下来,与他们一一说会话——说说乡下,说说城里;说说他们,说说自己;说说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这种情况,最刻骨铭心的,是看到新房竖起,找不到老屋的时候。近一二十年,家乡的变化用日新月异形容一点儿也不夸张。前些年,姐姐家的二外甥和三外甥为他们的儿子先后建起了二层小楼,看到后,很是羡慕。不过,现在看来,那小楼还是简单了些。这两年,妹妹家的小外甥又建起了更加恢宏的三层小楼,那小楼外面贴了墙砖,不但外观好看了许多,房间里也仿照城里房子,做了好看的装饰,显出了时尚品质。再往村庄左右看看,许多人家都把低矮的平房变成了高大的三层小楼。

“我家”的情况自然不例外。侄子在外打拼多年,现在已经是一个有些财力的小老板。有钱了,就回家盖房,这已经成为在外务工的乡人不成文的规矩,大哥和侄子自不例外。他们推倒父亲亲手建的老屋,夯实地基,只一年间,一座漂亮的三层小楼在六十年前父亲选择的地基上竖起,连院子里也是花砖铺地的水磨石地板。

“好气派!”进了院子,我恭维着。迎接我的大哥喜悦之情堆在脸上。可是,看看房屋四周,不但过去父亲亲手栽植的柳树、洋槐树、椿树、楝树等等早已荡然无存,就连几十年后的今天还在开花结果的几棵老枣树也没了踪影。这,还是我的家吗?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五味杂陈。从今以后,我再也找不到那座我曾经住过的老屋了!

瞅空来到屋外,仔细观看村里村外:这座过去破旧的村庄,如今已经是楼房鳞次栉比。水泥路两旁,几十年前是大片耕地,特别是路南那块,足有上百亩,现在,现在都变成了楼房组成的村庄,老村庄、老房子不见了踪影。我梦中的家乡啊,已经远去……写到这里,我的眼眶里又蓄满了泪水。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