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父亲的年

作者: 方国云 2016年03月03日情感散文

腊月二十九清晨,将准备好的年货和行囊往大巴车一扔回老家过年。与往年不同的是,少了回家团圆的喜悦。因为80岁高龄的父亲去年离开了我们。

进入临湘城里,一首吕继宏的《父母在家就在》:“家有炖好的热菜,家有摆好的碗筷,家有父母的情,家有父母的爱……”

过往的这个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纷纷带着儿女回到老屋,陪父亲过年。父亲也早已将年“办”好,只等儿孙们回家吃,回家团圆。站在大门口,喊一声“爸爸!”父亲准在厨房里清脆地回答:“哟,云女回来了”,旋急端着早已炖好的猪蹄到堂屋,摆到方桌上,乐哈哈地说,“快趁热吃,一路累了饿了”。然后,父亲就会从容地坐到旁边,望着刚回家的儿孙们一口一口地美滋滋吃着,吃在儿孙的嘴里,甜在父亲的心里。

的士很快到了村口,放下行囊,我有些不知所措,慢无目的地在家里转悠,长方型的木大门,宽敞的堂屋,方桌摆在堂屋中央,家什一样没有变。只是灶台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灰尘,老屋少了往日的生机,添加了一丝阴森和灰暗。家里再也看不到父亲的身影,听不到锅碗瓢盆的声音,也品尝不到热气腾腾的猪蹄了。仿佛不是回家,而是走进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住了几十年的老屋,没有了父亲,竟然处处那么陌生。

父亲不在,家真的就荒芜了。

每年进入腊月,我们就等待着父亲的召唤:今年去哪儿过年。母亲2008年去逝后,父亲也隔三差五轮流到儿女家过年。父亲去哪儿,儿孙们就跟到哪儿。如果说,儿孙是放飞的风筝,父亲就是那牵着风筝的线。子女们飞得再高再远,只要父亲一扯风筝线,都会回到原点。如今,没有父亲召唤儿孙们,我们一同回老家陪同静躺在屋后菜地的父亲过年。老家有规矩,有老人过世的家庭当年要办“新香客”,亲戚年初二都来跟已故老人拜年。

兄姐们回家后,都心照不宣地变着法子营造祥和和欢快的氛围,以冲淡失去父母的忧伤。

今年的年饭,东西南北风味的菜肴,也摆满了一大桌。可是,瞅着就不成体系;怎么品味,都不对胃口。五味杂除,似乎都想吃,却都不是自己想要吃的。找不到正宗的“父母菜”。我们一边吃一边说笑,品头论足,跟父亲的菜进行比较。说笑一阵,陡然又沉寂了下来。“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情仿佛渗透在饭菜中,粘合蒸汽里,弥漫在老屋,让我们面对如山的菜肴,味同嚼蜡。

往年,吃年饭时,子女们都给父亲红包,父亲会乐呵呵地“一礼全收”了。然后,悄悄地去里屋重新包装加码,发给孙辈,一同送上一连串美好的祝福。那种场景,孙辈们嬉闹,父亲乐呵,才是团圆年哩。

可是,今年没有了父亲,像一张突然断了纲绳的网,处处是漏洞,处处乱阵脚。

节日里,炮竹声中,我们都在心中默默地寻找父亲,在寻觅父亲的身影,那虽然弱小却随时都可以让我们兄姐依偎的、无限温暖安全的身体;我们寻觅“父母菜”的味道,哪怕是一丝清蒸红辣椒豆豉的味道,都能激活我们的味蕾;我们寻觅父亲的声音,因为我们是在那轻微的咳嗽声长大的。

“山在水在人不在,思亲想亲不见亲”。在新年里,我们惆怅满怀。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