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采石矶

作者: 李玉恒2020年01月08日原创散文

继前年去南京登上燕子矶后,去年我又去了安徽省马鞍山市的采石矶。采石矶是继燕子矶后的中国长江的第二大名矶

采石矶,又名牛渚矶,位于马鞍山市西南的翠螺山麓。采石矶绝壁临江,水湍石奇,风景瑰丽,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独领风骚。

采石矶历来为江南名胜,古往今来,吸引着许多文人雅士,骚坛墨客,唐代的李白、白居易,宋代的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等都曾来此题诗咏唱。

采石矶名称的由来,古时传说当地曾经有好长的一段时间没有下雨,八个月至一年当中,连续艳阳高照的炎热天气,使所有的井都陆续干涸,连原本滚滚而来、浩荡充沛的长江水,也变成细长的水线。隔天,有人发现长江的水也涨起来了,而且在江边发现一个水桶,因此,当地人传说是哑吧与和尚挖的井。地里的伏泉水道本是通达长江,而水脉被那块大彩石压住,所以长江也缺水,当石头被吊起来,水脉即打通,江水便跟着多起来了。后来,当地便改名为采石矶,以纪念哑吧与和尚挖井的功绩。也有说采石矶的由来,说因三国东吴时,此处盛产五彩石而得名。

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读过郭沫若的词《水调歌头·登采石矶太白楼》。词曰:“久慕燃犀渚,来上青莲楼。日照长江如血,千里豁明眸。洲畔渔人布罶。正是鲥鱼时节,我欲泛中游。借问李夫子:愿否与同舟? 君打浆,我操舵,同放讴。有兴何须美酒,何用月当头?《水调歌头·游泳》,畅好迎风诵去,传遍亚非欧。宇宙红旗展,胜似大鹏游!”

当时读这首词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采石矶,也不知道她的地理位置,对燃犀渚更是茫然无知。原来“燃犀”是一个汉语词语,喻能明察事物,洞察奸邪。“渚”是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燃犀”的典故来源于东晋时期,大将军温峤来到牛渚矶,见水深不可测,传说水中有许多水怪。温峤便点燃犀牛角来照看,看见水下灯火通明,水怪奇形怪状,有乘马车的,有穿红衣的。温峤晚上梦见一人恶意责怪他不该用犀牛角火照。第二天因牙痛拔牙而中风,回到镇上不到十天就死了。后遂以“燃犀”等比喻能明察事物,洞察奸邪。后人又将采石矶称为“燃犀渚”,将临江处称为“燃犀浦。

现在采石矶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属4A级旅游区,总面积64.85平方公里,是一处以诗仙李白为灵魂,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底蕴。采石矶上除太白楼外,还有李白的衣冠冢。据说是李白失意后经常来到这里流连,在这里赏景吟诗,还传说他醉酒后乘船去捞水里的月亮而溺水身亡。后被渔人从江面上捞起衣冠埋在了采石矶上。后来民间流传的李白捞月而死便始于这里。

采石矶和燕子矶距离不是很远,采石矶在马鞍山市,燕子矶在南京市,是相邻的两个市。虽然采石矶没有燕子矶的屴崱,但她的文化底蕴比燕子矶还要深厚。

我感于采石矶的壮丽风光和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离开这里的时候,拙诗一首《游采石矶》,以示留念。诗曰:“采石矶上喜临观,正是莺飞草木蕃。滚滚江涛陪冠冢,悠悠岁月忆谪仙。金牛出渚成神话,绝壁临空卷巨澜。 墨客骚人多缱绻,谁人到此不流连?”

与采石矶短暂的聚首,使我流连忘返,眷恋难舍,有生之年是否还能前去拜谒聚首?即使不能如愿,她也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留在我的诗文里。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