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换新天

作者: 黄明聪2020年05月21日现代散文

有人说,故乡是生命最初的摇篮;也有人说,故乡是根剪不断的脐带;而我说,故乡是最能拨动情感的那根弦!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是王安石的名诗,我认为用来描述我的故乡是最恰当不过的。我的故乡黄屋村,隶属遂溪县港门镇,位于雷州半岛西海岸的中部。故乡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有一条乐民河从村前绕过,然后再注入北部湾,这里鱼虾丰盛,水草肥美。村前那片红树林四季常青,候鸟成群,现在这里已辟成一个全市村级最大的湿地公园。就在湿地公园旁边,古树参天,名木众多:有高大葳蕤的榕树、婀娜多姿的海红豆和假苹婆,还有两棵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植物的见血封喉树和铁线子树。而红树林的前面则是一片碧绿的田野,稻菽成垄,瓜果成畦。清晨,当第一道阳光还未照射村头,鸥鸟早已把村庄从梦中唤醒,随即是一派繁忙的晨耕图。

故乡是名符其实的鱼米之乡,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依靠傍海的优势,大办渔业,从一条小木船开始发展到十多艘机帆船,这个过程凝结着多少力量!故乡由于渔业发展迅猛,继而成为北部湾渔业的一面红旗,因此独立成为一个渔业大队。那时我的年纪尚小,还在读小学,每当节假日总是喜欢跑到海边去放牧,观看木船起帆或螺旋转动;或者目睹归帆点点,红旗飘扬,不难猜想,这是一支满载而归的船队。

由于种种原因,故乡渔业发展曾一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于是村支部决定用三种办法去应对困难:第一转产;第二转移;第三转业。转产即由耕海变海水养殖;转移即移师到海外作业;转业即转向其他行业。特别是转移方面遇到了重重的困难:首先,习惯在北部湾耕海的渔民由近海作业变成远洋作业,他们适应吗?

“创业难,知难不难。”乡亲们千方万计筹集资金,加上政府的扶持,他们改造了船的体积并加大了船的马力,再配置了先进的设备,就这样远征太平洋。而一部分渔民转产从事海水养殖,另一部分渔民转行从事了远航油船。总之,无论是转产和转移或转业的,他们的收入都大大提高,于是纷纷在家乡建起楼房或到城市里购房置业。而那部分一直从事农业生产的,他们辛勤劳作,种出的番薯和稻谷香甜可口,远近闻名;有的搞饲养业,养出的鸭子所产的海鸭蛋十分抢手;他们的生活都过得红红火火。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自从去年以来,有一则特大新闻在当地不胫而走,就是省市有关部门决定在故乡面前的港湾兴建一个大型的现代化避风港,命名为“遂溪县北部湾区域性避风港”,名列广东十大地方避风港之一,我听后彻夜难寐!哦,家乡这片海域不是宋代文豪苏东坡当年遇赦北归弃舟登岸的地方吗?这段历史在《遂溪县志》和《雷州府志》都有明确的记载,这里还留下苏学士与乡贤陈梦贤月夜泛舟的传说。种种事实表明,这里也应是苏学士乘舟去廉州的必经水道。还有一则史实,大革命时期广东四大农民领袖之一的黄学增领导的乐民城起义失败后,也是从这片海域撤向斜阳岛的。啊!这片默默无闻的港湾承载着多少历史风云,如今又被幸运之神重新眷顾上了。

前天,我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当我走近故乡时,闪入眼帘的是那一望无际的生态林,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生机勃勃。再走近一片桉树林,秋风已经把它们点染成浅绿色——生命的底色如此的绚丽!由于这些独特的自然环境,故乡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据统计,故乡80岁以上的老人有48人;90岁以上的有10人;还有一位老伯今年已经103岁了。

再走近田园,一垄垄的稻浪随风铺展,沉甸甸的。就是这片田野,儿时我总是喜欢跟在母亲的后面,随她一起去割田垄上的青草,喂养生产队的那头母牛。母亲手中的镰刀快速地挥动着,淡绿色的草汁就从切口流出,染绿了母亲的指尖,也把每一寸空气都染成了深深的记忆。

站在海堤上,不远处机声隆隆,我不禁忆起儿时那一幕:每当台风季节,晚霞夕照中这片港湾一派繁忙,那些穿梳不停的船队把栖憩于红树林的鸥鸟惊飞,此时此景,使人不禁忆起唐人的佳句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正当我陷入沉思之中,不知什么时候,村长也来到这里,他忙拉着我的手说:“兄弟,告知你一则好消息,建港工程已经开始了,随后一系列的配套工程也即将上马,我们得重新规划本村的未来蓝图……”

哦,时代的浪潮正猛烈地拍击故乡的海岸,故乡变成了一块重生的处女地,正等待着人们的开垦!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