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鹅凰嶂

作者: 刘欣2020年12月12日原创散文

鹅凰嶂,一个与名山大川没有扯上半点关系的地方。但回来之后,却是令人魂牵梦绕,也许,是它能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怀想吧。

车行三小时,鹅凰嶂就如一座高高的屏障出现在眼前,层峦叠嶂处,盘山公路如一条蜿蜒曲折的银蛇,延伸到白云深处。

车在山中腰停下,我们开始了四个多小时的荒野徒步。

在公路旁边,我们钻入一条竹子和野草快掩没的山路,拔开高过人头的茅草,负重行走,沿途野草丛生,山石突凸,青苔色连深竹,山溪清幽,一路风景,喜欢这种静到可以听到自己呼吸的清静。

开始是太兴奋了,也很久没有负重野外徒步了,走得太快且气魄不够,更要命的是在车上玩手机耗费了精神,以致走了不久就气喘吁吁,头痛不堪,那个痛苦难以言表。但没有后悔,既然已经出发,就不要拖团队后腿,坚持到底。

一路歇歇走走,头痛加上想吐,背上的包也好像越来越重,怎么感觉路好像没有尽头,究竟我们在那里停留?

沿着小溪溯溪而上,终于,在一处树林围绕、清溪潺潺且有一大片的空地上停下,这就是我们今晚要扎营的场地。放下背包,已经虚脱的自己来不及欣赏周边的美景,一头扎入队员帮搭好的帐篷,沉沉睡去。

醒来,已是暮色沉沉。还好,还能及时拍到天际的那一抹快要西沉的余霞。可是因为这一觉,却错失小时候在溪中摸鱼、就着溪水洗菜的乐趣了,旅途中,一切体验是在过程中。

在常人眼里,到远离人群的深山老林安营扎寨是够疯了。但不记得谁说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很多时候我们还没认真活过,就要老去了”,这算不算为我们朝九晚五的刻板生活好好地疯一回?回归大自然,难道不是在钢筋水泥森林中逼仄的我们所向往的生活吗?

拾柴捕鱼做饭,就地取材的筷子和锅铲,各司其职,很快一餐丰富的晚餐铺地而成。虽然兜兜转转都是腊肠炒豌豆、豌豆炒腊肠,还有红烧溪鱼和味道绝对正宗的竹筒饭,但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远胜餐馆里的山珍海味。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深林中,把酒当歌、寄情山水的快乐感是无可比拟的。

夜幕下的篝火,暖和了整座森林,暖和这个寒冬。

静夜里,队员们都逐渐睡去,唯我独自一个人坐在火堆旁。冬夜没有蛙鸣,唯有不远的溪水在轻歌浅唱,不知疲倦地流向不知的远方。

清晨,在雨滴帐篷声中醒来,以为寒露若霜,但在这边四面都是树林包围着的山林里却没有一点冬季的寒冷。虽然一夜都是半梦半醒,但已经有了足够的休息,是好好欣赏因昨晚夜黑看不到的景色了。

在这个没有一丝污染的地方,溪水清澈见底,连水里的鹅卵石也清晰可见,纯净到不忍心丢弃一点垃圾。坐在小溪的石头上,耳畔是浅吟欢唱的清溪。如果偶尔居住于此,静心画画,想必王维诗里的灵动空寂的意境,也不过如此。

山路崎岖,峰回路转,跨过寂寂山谷、攀爬过怪石磷恂的山涧、穿行在高大且乱蓬蓬的茅草丛中,手上身上也给茅草刺得伤痕累累,也有几次差不多迷路。走的虽然是手脚并用的“路”,但青翠欲滴的树林,布满绿茸茸青苔的小径,在路上,一直都是在“一缕闲云一碧水”、“空谷幽兰独自香”中感受着美妙的意境。远离俗世喧嚣,静心倾听大自然的的声音,是心在天堂、身也在天堂的悠然,这一刻,足可以抵销路上所有的艰辛。

终于,在太阳窥见我们的时候,踏着夕照余晖,经过两天两夜十个多小时的漫长徒步,在下午五点胜利回归原地,结束我们穿越鹅凰嶂的徒步之旅。

这次旅途,既欣赏了最纯净的自然美景,又磨炼了自己的意志,虽然是匆匆而过,也会在心里千回百转。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