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在,水长流

作者: 王语煊2021年09月12日散文随笔

去乡村时无意看见了一个衰颓的戏台。

抬眼望去,高处四角飞翘的屋檐上杂草蔓延,屋前几株梧桐树的树叶随风摇曳起舞。茂盛的草木,在黛色的瓦缝里招摇,远处的戏台如同过期了的粉盒,被随手抛掷幽暗角落,透露出几抹洇开的失落和荒凉颓唐。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故宫的畅音阁,庄严巍峨,繁复隆重,犹如盛装的雍容贵族妇人。她高贵地端坐在这一方天地,从容地接受来客的赞叹。仿佛我轻推开门,一出好戏便现于眼前,管弦声嘈嘈切切,丝竹声悠扬邈远……

然而我分明看见了畅音阁傲骨下,是同那颓败的乡村戏台一样的落寞孤独——饱经风霜,风尘堆积,弃置于此。再也不会有那柔弱清婉的女子清唱:“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曾经的余音绕梁,遥远得恍如隔世,无缘聆听,只余梦境里幽幽凄凄。

这些曾宾客满至,捧红无数旦角的戏台在光阴的消磨中,褪去了色彩,淡出属于它的隆重而娇娆的岁月。然而这样正统而尊贵的戏剧文化,却为新时代的人们冷淡。

又有谁还记得那个属于汤显祖的戏剧文化时代呢?

当整个时代沉醉于用华丽辞藻写文章时,韩愈以简洁文风在虚浮中清醒。他继承简洁更超越简洁,不断创新,成为简洁派一代宗师;轰动一时的新乐府运动中,白居易元稹等诗人高喊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文辞质朴易懂,说话要直截了当,切中时弊;余光中先生也提出文白相济的观点,既保留精华又创造精华。

令人心痛的是,如今很多人忘却了几百年前无数伟人提出的文学主张、写下的文学著作。我们盲目地追捧国外潮流,丢失了许多传统精华。

而这一些,表面上反映的是我们“兼容并包”,实际上体现的却是我们对本土文化的不自信。本土文化仅仅只是文化吗?它坚守的是在八面来风的文化中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定力,是我们对历史优秀文人的尊重与钦佩,是对本国的自豪与热爱。

透过烟云,我看见韩愈在那个“辞采华茂”的时代里为理性主义溯洄从之的身影。他很坚定。

毕竟,时代所迷惘的,时间知道答案。

中华大地,沉默无言,山重水复,莽莽苍苍。它的激情,只为生于斯逝于斯的人奔泻,我们的文化便被这种奔泻裹挟,吞吐千年,涵养古今。

山河在,水长流。我们理应复苏本土文化,兼取西学。期待这些文化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成为潮流。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