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螺蛳鲜

作者: 谢建骅2021年12月09日优秀散文

我的家乡是芦荡水乡,沟河纵横,水网密布,一望无垠的大芦荡,芦苇青青,绿波荡漾,水产品极为丰富,螺蛳是常见之物。

春天来了,气温渐暖,清可见底的河下面密布着缓行蠕动的一颗颗青如翡翠,状如玲珑宝塔的螺蛳,初春最为鲜美。

那时的春日,星期天我们就会约上几个玩伴,去村西的芦荡里摸螺蛳,那儿的柴根上,总是依附着大大的肥肥的螺蛳。我们卷起裤腿,站到水下,从柴根上轻轻地把螺蛳拽下来,就在我们拽下它时,受惊的螺蛳就赶紧把身体躲藏到壳里去,并死命地吸着柴根,和我们较着劲。唉,这可怜的小东西,它怎么能知道它那所谓的较劲不过是垂死挣扎。开始时我们仍会用双手从柴根的底下轻轻地将螺蛳捧上来,与同伴来比试一下谁的收获更大,到最后我们干脆就用双手在泥水里快速地摸索,大捧大捧地收获着又肥又大的螺蛳,不长时间就能摸到一篮螺蛳。

满篮子的螺蛳拿回家。母亲高兴极了,先将螺蛳拣出,拿到河里清洗,然后把它养在水桶里,淋上几滴菜油,母亲说菜油的香味能把寄生在螺蛳壳里的虫子诱出来。螺蛳洗净了,剪掉它的尖尾,就可以烹炒了。母亲炒螺蛳时,我们都会一边帮忙烧火,一边看母亲炒螺蛳。炒螺蛳,锅一定得热,火一定要猛,这时母亲定会叮嘱我们添足柴火,大火猛烧。只见母亲放上蒜瓣、辣椒丝、姜末爆炒,喷酒去腥,加糖、酱油提味,再加宽汤,汤沸出锅。母亲炒出的螺蛳特别鲜美,一旁观看的我们早已垂涎欲滴了。 只记得小时候的餐桌上,这道下饭下酒菜向来最受欢迎,父亲会斟上满杯的酒,边吮螺蛳边饮酒,有滋有味。螺蛳汤也鲜美无比,用螺蛳汤泡饭,饭量常常不知不觉地大了许多。

清明前后,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节,休眠了一冬的螺蛳纷纷爬出泥土,体内的脏物已经全部排出,变得相当干净,且壳中尚无小螺蛳。此时螺蛳肉肥美,营养丰富。螺蛳在我国菜谱中享有“盘中明珠”之美誉。老辈人说,清明前吃三次螺蛳,一年不害眼疾。也有“清明螺,肥似鹅”的说法。《本草汇言》称“螺蛳,解酒热、消黄疸、清火眼、利大小肠之药也”,螺蛳不光营养价值高,药用价值也高!

螺蛳是水乡人最喜欢的食物,吃螺蛳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有将螺肉用针挑出,把成堆的螺肉放在一起用油炒着吃的;有炒螺蛳吃的,用蒜头和鲜紫苏叶做调味料,这样能使螺肉的味道更加鲜美。当时有人这样形容炒螺蛳这道美味:“啜螺蛳过酒,强盗来了不肯走”。在水乡,比较讲究的吃法,则是将螺蛳煮熟,剔出螺蛳肉,炒韭菜、炖蛋,又是别样的一种美味。螺蛳也是水乡人家招待客人最好的菜肴。

水乡里水域广阔,螺蛳多。星期天放学后,我们在一砖块上包上稂草,扣上草绳,傍晚时坠入河中,第二天早晨从河里取出草把,上面叮满了螺蛳,几个草把就可以捕获两大碗螺蛳了。

以前在田间地头的泥塘里,随手一抓就是大把的螺蛳。家里来人到客,没有荤菜,父亲也会提一个网兜,到芦荡河湾里推上两下,就是一篮螺蛳,甚至还有活蹦乱跳的鲜鱼活虾。烹炒的螺蛳,就着刚出锅的白米饭,吃出的是水乡人家的恬淡与自足,再斟上自家酿造的甜米酒,满可以美美地醉上一回了。

离家多年,清明螺,一直氤氲在我的梦里。在我心里,螺蛳已经是想家时的一道特殊美味了。我知道,越是家常的越是让人牵挂与难忘,越是让人体会出家的温情与馨香。

喜欢夜读的我,读到作家古清生撰写的书籍《大嘴吃八方》里的“上汤螺蛳”一文时,文中所描述的啜螺肉、品螺汤的过程,总能勾起我绵绵的乡愁。在城里,清明前后,我总会吃上几回螺蛳。每次啜着螺蛳,都会让我想起家乡,想起远在家乡的母亲……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