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蒿子粑

作者: 胡萍2022年01月11日情感散文

去菜场买菜,看到有农妇拎着提篮卖蒿子粑。顿时,沉睡的记忆被唤醒,我不禁想起童年吃蒿子粑的温馨往事。

我的童年时光,是在乡下的外婆家度过的。当寒冷的冬天过去,温暖的春天降临时,生长在田埂、河沿、地头的青蒿便悄无声息地从泥土里冒了出来,绿油油的,散发着淡雅的清香。每当这时,外婆便会撸起袖子舂粉为我们做蒿子粑吃。

那时,村里的水井旁边有一个露天的舂米作坊。把米放在石臼里,人踩在木头做的碓把末端,利用杠杆原理,像踩跷跷板似的,一下一下,米粒会被碓头碾碎成粉末。

外婆一大早挑着颗粒饱满的糯米和大米来到舂米作坊,把米舂好后,再拎着提篮和剪刀,牵着我的手去田间地头采蒿。那沾着露珠的青蒿,一丛丛,一簇簇,挤挤挨挨,秀色可餐。外婆用剪刀麻利地剪着,不一会儿就把篮子装满了。

回家后,外婆先把青蒿焯水,然后捞起拧干水分,切碎。取等量的糯米粉和大米粉放入盆中,倒入碎青蒿,加水和少许白糖,拌匀,和成较干的面团,然后扯团揉捏成圆粑状,置于簸箕中。捏蒿子粑时,我们小孩也动手做,那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等所有的蒿子粑坯做好后,便开始烧火蒸粑。

农村里那时都是烧的柴火灶。当外婆把生蒿子粑挨个放在铺了夏布的蒸笼里后,我便端坐在灶前烧起火来。火苗快乐地舔着锅底,蒿子粑的香气在空中飘荡。十几分钟后,蒿子粑蒸熟了。揭开锅盖,浓香扑鼻。我和表弟们顾不上烫,拿起蒿子粑象征性吹了几下后就吃了起来,米粉的甘甜和着青蒿的清香在舌尖上打转,又黏又筋道。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真是人间的美味。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外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别急,慢慢吃!”她喃喃地说着,自己并不急着吃,而是从锅里搛起几个蒿子粑装入碗中,趁热给邻居们送去。有好吃的东西不独享,与大家一起品尝,是外婆那个小山村里的风俗,千百年来一直延续着。

到了我读书的年龄,我就离开了外婆。此后我再也没在春天时去过外婆家。外婆惦记着我,曾叫表弟送过几次蒿子粑给我吃。十几年前外婆去世后,我便很少吃蒿子粑了。如今菜场上虽有卖的,但那味道肯定不能跟外婆做的比。外婆的蒿子粑,承载着浓浓的亲情和关爱,是我永远的念想。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