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先生

作者: 天泽[文集]2022年02月13日原创散文

绍兴是个名人辈出和人文荟萃的地方,这次因仰慕人杰地灵的古越文化去了一趟绍兴,拜谒了鲁迅先生的故里。

清晨一早,从杭州出发,约半个多小时车程,便到达绍兴。因时间关系,我们只选择了鲁迅故里、沈园和绍兴老街,然而,惟鲁迅故里游人最盛。国人都尊称鲁迅为先生,一是鲁迅曾在国内外多所大学任教,二是鲁迅的博学与智慧不愧为国人的先师,不妨借此称先生。

我一怀崇拜,走近先生。在街口,老墙上装饰了石刻画,先生一脸高傲,手中的烟蒂青烟缕缕飘逸,一副沧桑、浩茫的神情,深邃、凝练的眼神,穿越着那个让人压抑的时代。

沿河而铺的石板街,沿街而立的老式街肆,河上悠行的乌蓬船,船上戴着乌毡帽的船夫,无不显示着百年前以至数千年更久远的这座老城悠悠的时光,沉淀着历史的演变和风土人情。

鲁迅绍兴故居坐落于绍兴市东昌街口,是江南典型的深宅大院建筑,被称新台门的院宅为绍兴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是鲁迅八世祖清嘉庆年间在老台门基础上修建的,世系绵延。厅廊堂室挂的匾额楹联,摆的雕花案椅,一派故旧和书香气。在鲁迅散文中所描述的百草园,似走进了先生的童年,穿过月亮门,一畦青菜正绿,栅栏外的百草萦碟,高大皂荚树仍依念着故人。三味书屋的匾额,字迹依然清晰苍劲,屋内方桌方椅显露陈年岁月的痕迹,鲁迅座位上,仍留着鲁迅当年读书自励刻下的“早”字。

先生一生大多在孤独、忧伤中度过,然而,我想先生的童年该是最快乐幸福的时光,院中一棵榕树下,坐着小时候鲁迅听奶奶讲故事的铜像,一旁卧着一只小猫,再现着童年时光的家庭温馨。先生自出生一直在故乡生活了十八年,其故乡的千百年文化传承和朴实的风情,在先生的著作中都有印证,故乡是人情系之根,本系之源,而这些又是如何濡染和塑造了先生的思想和品格呢,去尝咸亨酒店的茴香豆和乌干菜,去坐一次老式的乌蓬船,去看一场传统的社戏,再听一次奶奶讲的辈辈相传的童话,再朗读一遍过去的中学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据说在先生十三岁时家境开始中落,后日益艰辛,她和母亲支撑着这个大家,对于人生的艰辛、世态炎凉,先生过早地有着深深的体验,国破家败,先生对一个人的自立,一个民族的自强,有着太多的感慨。他笔下的孔乙己、阿Q、祥林嫂、华老栓人物的命运,都聚焦着社会的冷漠和歧视,也映衬了先生复杂的情感

饥饿的年代,渴望温饱,贫弱的民族,渴望强盛。先生是民族的先锋和代表,曾幻想以学习医术医治病态的民族,后弃医而执教,希望去以教育教化一个被愚昧的民族,而他更多精力投身于写作,先生以文思敏捷,不辍笔耕,其发表的文章、文集连篇累牍,先生以大爱大恨的胸怀、敢为人先的精神,正启蒙了一个民族。

先生是知识最渊博的人,这是老舍对先生的赞许;先生是现代中国的圣人,这是毛泽东对先生的评价。先生对泛生的悟道,对哲思的升华,睿智而犀利,他不愧一代文豪,思想家,革命家。

作为一个中国人,恐怕没有不知道鲁迅的,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国民,我们应从先生那里悟到什么:首先是做人高尚的人格,先生对国人而言,更具魅力的不是文学和学术史的地位,而是“兼爱”“无我”的人格;还有他的坦荡正直之怀,对权贵没有分毫媚骨和奴颜,敢怒、敢言、敢做、敢当;再就是一生追求更大释放人生的价值,先生曾说,让有限的生命更有效,等于延长生命。

先生故居,不止在绍兴,在北京、在上海、在广州等地都有先生的故居,其实,在先生的意识里,整个中华都是他的故园,人民是他的兄弟姐妹。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死了,但他还活着。臧克家的诗,让我们深刻体会先生和先生精神,常青不老。

作者天泽的文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