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手套

作者: 刘卫2022年07月30日情感日志

上世纪80年代初,经济还不是很发达,人们手头依旧拮据。大冬天里,街头的男女老少大多数戴白色线手套,俗称劳动手套,主要来自工厂发的福利,偶见上学孩子戴自家用各种零碎线头织成的彩色手套。如果开摩托车的小伙子戴着一双黑亮柔软的绵羊皮手套一路呼啸而过,肯定会引得路人投来羡慕的眼光,暗想他家是有钱烧得慌。

那年,赶在入冬前,母亲为我们姐弟仨各编织了两双彩色手套,其用料是她平常积攒或从亲戚家讨要来的,工艺与商场摆设的儿童手套毫不逊色。一副让我们去上、放学的路上戴,抵御寒气,另一副手指可露出一半,在家里做作业或做家务活时用。冰天雪地里,北风料峭,寒气似乎无孔不入。戴着母亲精心编织的缤纷手套,我们感到特别温暖。从那年起,我们的小手再也没有生过冻疮。

后来,粗心的弟弟在外打乒乓球时曾丢过其中的一只。一副手套掉一只,另一只就不好“配套”了。尽管母亲忍不住发火,骂过他后,还是连夜赶紧补织了一只。为保险起见,母亲特地缝制了一根结实的长绒线把两只手套连接起来。小弟以后再也没有掉过。

对此,母亲笑曰:“特殊人咱有特殊办法。你这粗心大意的毛病不改,以后长大了,定会带来工作和生活上的许多麻烦。为妈的我,为照料你们得操多少冤枉心啊!”

整个成长期间,我们是戴着母亲编织的手套过冬的。从这一小小御寒物件里,我们能体会到母亲为抚养她的孩子所付出的艰辛和丝丝关爱之情。

再后来时值改革开放,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得以提速,老百姓的手头开始活泛起来,市面上的商品变得越来越充盈。经济能力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原来像皮货这样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也成了百姓眼里的寻常之物。

这些年,我过冬的各种衣物配置大多数是从网上买的,包括几双品牌皮手套、保健手套、绒毛手套等,做家务活的橡胶手套,根本戴不完。大冬天出差或外出办事,戴皮手套显得更有面子,更潇洒,其保暖性和舒适度也更好。

尽管如此,我始终忘不了母亲给我们编织的线手套,至今保留着几副作为对昔日艰苦生活的念想。抚摸着它们,我始终能感受出冬日里母爱的温暖。年少时母亲呵护我们的慈祥和怜爱的目光恍然又在脑海里重现。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